第110章 道啟鴻蒙_古代奇事錄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古代奇事錄 > 第110章 道啟鴻蒙

第110章 道啟鴻蒙(1 / 1)

在那遙遠而神秘的上古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裡,一場奇異的誕生,拉開了一位千古傳奇人物的序幕。老子,名重耳,字伯陽,關於他的降臨,世間流傳著諸多神秘傳說。有人說,他的母親因感大流星而有娠,受氣於天然,卻降生於李家,故而以李為姓;也有人傳言,老子在天地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是天之精魄,屬於神靈之屬;甚至有人繪聲繪色地描述,其母懷胎長達七十二年,分娩時剖左腋而出,而且老子一出生便是滿頭白發,因此被稱作老子。還有人猜測,他母親無夫,老子便隨了母家之姓;或是母親在李樹下生下他,他剛一出生就能開口說話,還指著李樹作為自己的姓氏。

老子的身世就像一團迷霧,讓人難以捉摸,而他的經曆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在上三皇時期,他是玄中法師;下三皇時,搖身一變成為金闕帝君;伏羲時代,他化身為鬱華子;神農之時,又成了九靈老子;祝融在位時,他是廣壽子;黃帝時期,他以廣成子的身份出現;顓頊時代,他是赤精子;帝嚳之時,為祿圖子;堯在位時,他是務成子;舜的時代,是尹壽子;夏禹時,是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周文王時,他擔任守藏史,掌管著國家的典籍秘藏,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甚至還有人說,他在越國是範蠡,輔佐越王勾踐成就霸業後,功成身退,遨遊於江湖之間;在齊國,他是鴟夷子,以獨特的智慧在世間行走;在吳國,他又成了富可敵國的陶朱公,善於經商,積累了萬貫家財。不過,這些說法雖然在眾多書籍中有所提及,但在神仙正經裡卻難覓蹤跡,難以被當作確鑿無疑的依據。

葛稚川對此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老子若真是天之精神,就不應時而入世,時而隱退,放棄天官之位而去接受人間的爵位。天地初開之時,道術便已存在,研習道術之士代代皆有,未必一直都是同一個老子。那些晚學之徒,為了推崇老子,才會有如此這般的說法。實際上,老子是得道最為精深之人,並非什麼異類。

翻開《史記》,我們可以看到關於老子家族的記載。老子之子名為宗,在魏國擔任將軍,憑借赫赫戰功被封於段。宗之子是汪,汪之子為言,言之玄孫瑕,在漢朝為官。瑕子解,擔任膠西王太傅,從此安家於齊。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老子原本也是凡人,隻是一些見識淺薄的道士,一心想要將老子神異化,結果卻適得其反,讓後人對長生之學產生了懷疑。因為若說老子是得道之人,人們必定會努力競相仰慕學習;若說是神靈異類,便覺得不可學了。

傳說中,老子欲西度關,前往神秘的昆侖之地。關令尹喜善於觀察風氣,他提前預知會有神人經過此地,於是早早地清掃道路四十裡,滿心期待著神秘人物的到來。當老子出現時,尹喜一眼就看出他非同常人,於是恭敬地向他問道。老子被他的誠意所驚,下意識地吐舌聃然,從此便有了老聃之號。然而,根據《九變》及《元生十二化經》的記載,老子在未入關之前就已經名為聃,而且他多次更改名字,並非隻有“聃”這一個稱呼。這是因為按照《九宮》《經》及《元辰經》的說法,人生各有厄會,到了那時若更改名字,順應元氣之變,便可延年度厄,如今許多有道之人也常常這樣做。老子在周曆經三百餘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必定遭遇了諸多厄會,所以他的名字較多。若要確定老子的本末,應以史書實錄為主,參考仙經秘文相互參審,其他俗說大多虛妄不實。

從《西升中胎》《複命苞》《珠韜玉機》《金篇內經》等古籍的記載中,我們得以一窺老子的容貌。他黃白色肌膚,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唇,額頭上有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文王時,他擔任守藏史,兢兢業業地守護著國家的文化瑰寶;武王時,他成為柱下史,繼續為國家的文化傳承貢獻力量。時人見他長壽,故而稱他為老子。他受命於天,通神遠見,稟氣與常人不同,成為道主,因此能得到天神的幫助,眾仙的追隨。

老子所傳度世之法眾多,如九丹八石、金醴金液,這些神奇的丹藥據說能助人延年益壽,甚至羽化成仙;還有存玄素守一、思神曆藏、行氣煉形、消災辟惡、治鬼養性、絕穀變化、厭勝教戒、役使鬼魅等法,共計九百三十卷,符書七十卷,都記載於老子本起中篇,並有詳細的目錄。除此之外,皆為後之道士私自增益,並非真文。老子恬淡無欲,一心追求長生,所以在周雖久,名位卻不升遷,大概是想和光同塵,內心自然無為,道成之後便離去,實乃仙人。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孔子聽聞老子的大名,心生敬仰,特意前往向老子問禮。出發前,孔子先派子貢去觀察老子的為人。子貢來到老子居所,老子見到他後,平靜地說“你的老師名丘,跟隨我三年,然後才可教導。”孔子見到老子後,老子注視著他,緩緩說道“善於經商的人,總是深藏貨物,外表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有;君子品德高尚,卻常常表現得好像愚笨無知。你要去掉身上的驕氣與多欲、淫誌,這些對你都沒有益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孔子平日裡勤奮讀書,老子見他如此,便問他讀的什麼書。孔子恭敬地回答說是《易》,並補充道“聖人也讀。”老子微微點頭,問道“聖人讀它可以,你為何讀它?其中要義是什麼?”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要義在仁義。”老子聽後,輕輕歎了口氣,說道“蚊虻叮咬皮膚,能讓人通宵不得眠。如今仁義慘然而擾亂人心,沒有比這更大的禍亂了。天鵝不必每日洗浴就潔白,烏鴉不必每日染色就漆黑,天自然就高,地自然就厚,日月自然照耀,星辰自然羅列,草木自然有其區彆。你修道前行,就可以達到目的了,又何必用仁義!這就像擊鼓去尋找丟失的羊一樣,隻會擾亂人的本性啊。”

老子又問孔子“你也得道了嗎?”孔子麵露慚愧之色,說道“我求道二十七年都沒有得到。”老子語重心長地說“假如道可以獻給人,那麼人們沒有不獻給自己君主的;假如道可以進獻給人,那麼人們沒有不獻給自己親人的;假如道可以告訴人,那麼人們沒有不告訴自己兄弟的;假如道可以傳給人,那麼人們沒有不傳給自己兒子的;然而卻做不到,沒有彆的原因,是心中沒有主宰,道就無法停留。”

孔子聽後,心中感慨萬千,他向老子傾訴道“我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誦讀先王之道,闡明周公、召公的事跡,以此求見七十餘位君主卻不被任用,人真是難以說服啊。”老子聽後,微微一笑,說道“那六藝,是先王的陳舊遺跡,哪裡是他們所陳述的根本呢。如今你所修習的,都是這些陳舊遺跡。遺跡是鞋子踩出來的,而遺跡難道就是鞋子嗎?”

孔子回去後,三天都沉浸在老子的話語中,沉默不語。子貢見老師如此,心中奇怪,便上前詢問。孔子緩緩說道“我見到人的用意像飛鳥的,我就修飾自己的意圖,像用弓弩去射它,沒有射不中而加以控製的;人的用意像麋鹿的,我就修飾自己的意圖,像用走狗去追逐它,沒有不咬住而製服它的;人的用意像深淵中的魚的,我就修飾自己的意圖,像用釣緡去投它,沒有不釣住而控製它的。至於龍,乘雲氣,遊太清,我就無法追逐了。如今見到老子,他就像龍一樣,使我口張而不能合,舌出而不能縮,精神錯亂而不知自己身處何處。”

陽子聽聞老子的智慧,也前來拜見。老子見到他後,告誡道“虎豹的花紋,猿猱的敏捷,這是招致射殺的原因。”陽子聽後,心中若有所思,接著問道“請問明王的治理之道。”老子目光深邃,緩緩說道“明王的治理,功績覆蓋天下卻好像與自己無關;教化施於萬物卻使百姓不依賴;他有德行卻不稱揚自己的名聲;處於高深莫測的地位,卻遊於虛無之中。”

時光流轉,老子決定西行出關,前往昆侖。關令尹喜占風氣,預知會有神人經過,於是清掃道路四十裡,滿心期待著老子的到來。見到老子後,尹喜一眼便認定他就是自己等待的神人。老子在中國時,都未曾傳授他人,知道尹喜命中應得道,於是停留在關中。

老子有個仆人叫徐甲,年少時受雇於老子,兩人約定每日工錢百錢。時光匆匆,算下來老子欠徐甲七百二十萬錢。徐甲見老子即將出關遠行,急切索要報酬卻得不到,心中焦急萬分。他思來想去,最終請人寫了狀辭,到關令那裡狀告老子。而寫狀辭的人,也不知道徐甲已跟隨老子二百餘年,隻看到徐甲應得的工錢如此之多,還答應把女兒嫁給徐甲。徐甲見女子美貌,十分歡喜,便把狀辭呈給尹喜。

尹喜得到狀辭大驚,於是去見老子。老子看著徐甲,平靜地說“你早就該死了,我當初雇傭你,是因為我官職卑微,家境貧寒,沒有使喚的人,所以給你《太玄清生符》,你才能活到今天。你為什麼要告我?我曾說過到安息國,一定會用黃金計算工錢還給你,你為什麼不能忍耐?”於是讓徐甲張口向地,那太玄真符立刻出現在地上,丹書文字嶄新如初,徐甲則瞬間變成了一堆枯骨。

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能讓徐甲複生,就為徐甲叩頭請命,請求為老子出錢償還。老子再次把太玄符投過去,徐甲立刻複活。尹喜當即拿出二百萬錢給徐甲,讓他離去。並且行弟子之禮,老子把長生之事傳授給尹喜。

尹喜又請教告誡之言,老子對他說了五千言,尹喜退下後認真記錄下來,這便是流傳千古的《道德經》。尹喜踐行老子之道,也得以成仙。漢朝竇太後信奉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諸竇,都不得不讀,讀了之後都大有益處。所以文景之世,天下安寧,而竇氏三世都保住了榮寵。太子太傅疏廣父子,深知老子之意,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同日棄官而歸,散金布惠,保住了清貴之身。還有那些隱士,遵循老子之術的,都在外減少榮華,在內修養生命,沒有在險惡的世道中遭遇顛沛流離。老子之道的影響深遠,如同滔滔江水,潤澤萬物,難道不是乾坤所定,萬世之師表嗎?所以莊周之徒,都以老子為宗。

喜歡古代奇事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奇事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艦長你的船又爆了 盜墓:平遺憾竟被所有人嬌寵了 全民種田,從國家複興到仙武家族 我家撿了個最強小姑姑 開局穿成孫悟空,母猴勇敢往前衝 雜貨店助修仙,還能氣死人 權鬥江湖路 我一個命牌師五十二張命牌不過分 全民禦獸:隻有我能看到隱藏信息 變身軟妹後,被好兄弟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