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整個殿中靜謐無比,仿佛時間靜止了一般。
若不是今日太皇太後心血來潮,命人帶著小光屏上朝,這在場的臣子都不會預料得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被記載於曆史之中。
一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章惇和司馬光之間來回轉換。
章惇也覺得氣惱,舊黨的人不講武德!說不過他不算,自己還好心放了台階,結果轉頭就搞背刺!
哼!既然兩黨之間矛盾激化是必然,那我還找什麼台階去緩和關係!
真是氣煞他也!
……
直播間裡,林可仍在繼續。
"元佑元年正月(公元1086年),司馬光開始發起第二波攻勢,他希望能廢除募役法,恢複舊製—差役法。"
"所謂的差役法,就是指讓鄉村中的上等戶輪流負擔朝廷下派的差役,若是服役過程中造成了朝廷損失,那麼也將由這些上等戶來賠償。"
"然而許多時候,大部分的上等戶缺乏處理朝廷事務的經驗,其中的衙前役總是會讓他們傾家蕩產。"
"所以在韓琦等士大夫的改進之下,到王安石的變法時,差役法已經變為了募役法。"
"而募役法與差役法最大的區彆就是由全社會的百姓根據自己的資產情況,向朝廷繳納免疫錢和助役錢,甚至連享有特權的官戶和僧侶都要如此。"
"最後朝廷再拿這筆錢去雇人服役,總的來說這種聚斂之法以收稅的方式將原有上等戶的責任平攤給社會的各個階層。"
大明某農戶:這不比什麼差役法要好一點嗎?
大唐某世家子弟:這比差役法先進點!
大唐某世家子弟:所以為什麼要恢複舊製?
……
"如果站在司馬光的角度,那麼他也並非不清楚這樣的差役法有不足,早在宋仁宗時司馬光曾上書,建議朝廷另外雇人負擔衙前役,比如讓城市中的居民分攤農民的差役。"
"他以為農民普遍沒有多少資產,尤其是下等農民,外加上司馬光特彆不喜歡老王這種理財方式,所以一個司馬牛,一個拗相公,意見不和直接爆了!"
司馬·牛·光:……
王·拗相公·安石:……
"後來有學者認為,導致雙方意見不和的部分原因還是因為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兩人的南北差異。"
"北方人的司馬光認為北方下等戶生活艱辛,缺少閒錢。而另一方麵南方的農民條件較好,所以作為南方人的王安石覺得,農民交上免疫錢也不是什麼難事。"
大明某世家子弟:咱就是說有沒有可能人司馬光壓根沒有地方做官的經驗呢?
北宋司馬光:……
"現在,攔在司馬光前麵的王安石已經退休了,所以司馬光提出了表示他已經修改了差役法,那麼他怎麼改良的呢?"
"首先,他認為熙寧朝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衙前役已經歸為朝廷雇人服役,這一點他也讚同,所以不用改。"
"其次,問官戶,寺官戶,女戶收助役錢,這一點也不用改,但是數量要減少,收免疫錢有危害,一定得停止。"
"鄉村的上等戶雖然要回恢複,但是百姓可以自己雇人服役,此前朝廷雇傭的人多半是沒有田產的街溜子,很容易拿了錢就跑路,讓百姓自己雇傭本地熟悉的人,這樣也方便管理。"
"最後司馬光還說如果地方縣城有什麼問題麻煩五天內交給州衙,但朝廷審核他這篇奏疏已經用了十幾天。"
"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蔡確,他明知司馬光已經要開始宣戰,也清楚地知道這篇奏疏還是存在問題的,但他又不敢硬剛,於是他拉上韓鎮和章惇想他們做這個出頭鳥。"
北宋章惇:……
北宋韓鎮:咋我看著很傻嗎?!
大唐噴子魏嫵媚:瞧我!皇帝都敢噴!
大唐李二鳳(微笑臉):…不會說話可以不用說話!
……
"差點讓蔡確氣死的是,韓鎮為了討好高太後,反而幫著司馬光講話,至於章惇,他不是沒看出蔡確的小心思,所以這一次他選擇了沉默,不過雖然這次閉嘴,但反駁的奏疏已經準備好了。"
"這下,蔡確是真正的孤立無援了,沒人幫他講話,既然黨政避無可避,蔡確乾脆激化矛盾,他要讓司馬光這錯漏百出的奏疏公布天下,到時候看他怎麼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