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司馬光的差役法於元佑元年的二月七日,正式公布天下,結果呢自然是引發了"pong"爆炸!"
"雖然這篇奏疏表麵看起來不錯,邏輯都沒什麼問題,它的內裡都是基於理論,這都是在紙上談兵,坐而論道!"
"司馬光到底還是吃了斷網的虧,常年在地窖裡寫書,與社會關係脫節,既沒有實事求是的去調查,也沒有與基層縣衙交流的經驗,所以這篇奏疏都隻是他的設想而已。"
"他不清楚,縣衙地方雖小,但世間百態,存在著緊密繁雜的事務,這是不論如何都做不到在五天之內就能夠及時反饋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大明某官員:建議不要隨便提建議!
大唐某世家子弟:沒有調查,就不能隨便發言
大漢某士兵:這是不是和那個叫趙括的差不多意思!?
"莫說司馬光的死對頭了,就連他的追隨者劉摯都覺得離譜。"
"還有範純仁和程頤(程朱理學的重要人物)也認為這樣一搞動作太大,容易著急出用人問題,並且以當初變法的王安石為例來勸說司馬光慢慢搞。"
"而聽說反饋的司馬光,也如當年的王安石一般,誰的話都聽不進去,怪不得他們倆曾互罵對方執拗。"
北宋司馬光:……我怎麼可能和老王一樣!
退休後正在騎毛驢的王安石:……誰跟他一樣!
"這時候蘇軾就說,這兩個法雖各有其害,但是差役法到募役法的發展乃是分工更細化的曆史所趨,如果恢複差役法,豈不是曆史倒轉?"
"這話說的其實沒啥毛病,不成想司馬光聽了固執己見,氣得咱蘇東坡回家後大罵[司馬牛]"
撈哥專業能手:哥哥說的對!
樂觀達人蘇東坡:嘿嘿!
"上麵這幾位的反饋並不能讓司馬光怎麼樣,接下來登場的這位才讓一向執拗的司馬光感覺到了何為破防!"
"這一位咱們也都熟悉,是知樞密院事章惇。"
"他直言指出,朝廷既然雇人做衙前役,那麼這錢從哪裡來,由誰出?"
"如若取消免疫,削減助役,那朝廷還有沒有足夠的經費去雇人?"
"另外在變法以前,老百姓並非沒有雇傭街溜子替自己服役,隻是朝廷不知,若由朝廷來雇人,管理方麵隻會更加嚴謹,犯罪記錄一查便知。"
"除此之外,章惇幾乎針對司馬光的每一條都進行了反駁,並且還有理,最後還貼心地告訴他如果要想成事,起碼得地方官員做好半年的總結和反饋,再讓中央有經驗的官員一起進行實踐等等。"
大明某世家子弟:這位才是做實事的!
大唐某紈絝子弟:哪有臣子,在先帝剛死就廢他新法的!
"在舊黨看來,章惇語言太過鋒利,並且這封昭令原應該由宰執提出修改意見什麼的,但蔡確為了看他笑話並未做什麼改變,這就激起了舊黨的敵意。"
"而司馬光又是舊黨的領袖,這羞辱他無異於羞辱他們啊,如此一來算是惹了眾怒。"
"接下來朝堂儼然變了新黨舊黨爭辯的地方,總的來說舊黨罵章惇是奸邪小人,結黨生事,種種彈劾辱罵,但俗話說泥人還有三分脾氣呢,最後章惇還是他喵的怒了!"
"章惇在禦前直接開吼:異日安可奉陪吃劍,就這一吼,讓人覺得悲哀無比,他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嗎?他就活該被人辱罵嗎?"
"也是這一吼,讓高太後表達了章惇禦前無禮的憤怒,或許也讓幼年時期的宋哲宗記住了這位被逼到如此地步的臣子。"
"隨後,在舊黨的步步緊逼之下,蔡確韓鎮章惇這三人統統被外放,舊黨徹底勝利,司馬光擔任了空出來的首相,呂公著則為右相,而韓維成了執政。"
"為了更好的借用仁宗時老臣的威望,還任用了已經八十多的文彥博,充當朝廷吉祥物。"
"隨著高太後逐漸借用這些老臣來控製了台諫,意外卻在這時發生了,擔任首相的司馬光去世,享年68歲。"
"拋開其他的,司馬光其實挺勤政的,做到了躬親庶務,不舍晝夜。"
大明一根繩崇禎:嗬嗬,誰還不是勤政呢?
大宋某世家子弟:韓鎮向舊黨,也沒什麼用!
大明某學子:章惇大人真的是可惜啊!
大唐某風流才子:這是不是說明,神宗的努力全白費了!
喜歡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