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喝了口水果茶,又繼續說道“雖然朱厚照被稱為大明最為玩樂的皇帝,但也有人認為他決策果敢,是個明君,我舉幾個例子給你們看看。”
“比如說《明史·武宗本紀》中關於織造的記載以兩淮……充陝西織造。”
“而在《明武宗實錄》卷十三中記載過……四方多事……民何以堪…上是既曰歲災…減三分之半以蘇民力。”
“這部分的內容在《明史本紀》中就隻寫照照遣織造,不寫他減少或者免除織造。”
“又比如說《明史·武宗本紀》…需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實際上在實錄中記載這一點遭到了戶部尚書石玠的反對,隻給了一半而已。”
“而關於稅收,在明史本紀中隻記載為了建造乾清宮,所以天下賦稅一百萬,結果在另外一本記載中加征浙江和南北直隸…每年帶徴十二。”
大漢某吃瓜群眾他是不是也得罪讀書人!?這麼寫他!
大明朱佑樘……
大宋某世家子弟史書都有兩本!??
……
“整篇帝王本紀中什麼賜義子一百二十七人國姓,帝狹虎被傷,不視朝,諸如什麼迫害大臣、廷仗言官,這些都用了大量的描寫,但他本人的政策或者功績就一筆帶過。”
“其實他還重新清丈了軍屯,比如成華二十三是二十八萬頃,弘治十六年則是十六萬頃,而正德十五年是二十六萬頃,”(武孝宗實錄)
“就屯田子粒來說,它是指屯軍因為老邁或者其他原因無法從事生產而繳納的賦稅,就弘治十八年為104萬石,到了嘉靖元年到了374萬石。”(武世宗實錄)
“由此可見,照照整頓軍屯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大明專情皇帝朱見深等等!為啥弘治朝軍屯數量這麼低!??
征北大將軍judy……這他娘的沒搞軍事!?
林可空隙間望了一眼已經神遊天外的朱厚照,又看向另一旁正襟危坐的李靖。
這李將軍,不累麼?
朱厚照悲傷逆流陳河啊!
李靖啥時候能回家呀!?
“而他爹明孝宗與他相反,在文官中名聲極好的,那麼我們看看朱佑樘接手前以及他給照照留下怎樣的家底吧!”
“根據《明實錄》中的記載,朱見深臨終前一年京城倉庫中的儲備糧食仍有石左右,比萬曆十一年張居正十年改革後的1800萬石是要多得多的。”
“然而就在弘治十四年七月,李東陽奉使,說是民生凋敝,到處都是盜賊,倉庫裡已經要空了。”
“到了十五年左右的時候,那倉庫裡數年累積下來的都沒了!這就很奇怪了,論理來說,這兩千多萬石僅僅十多年就用完了!?”
“不光如此,孝宗在位期間極為推崇神佛,在這上麵花費了千萬兩銀子,連帶著太倉官銀所甚無幾,這你就不能用到軍事、百姓身上嗎?!”
“另外興建土木工程,民夫都拉了上萬人,連京城團營的士兵也不放過,也不是沒人勸他,甚至告誡他這時候的大明天災頻繁,是經不起造的。”
“唉,這些工程據說也都是因為張皇後,有一說一,在各位老祖宗的時代,三妻四妾已經是常事,更彆說宮裡,但就明孝宗這樣的非常難得。”
“但這不是說他好,我是覺得你作為一國之君能乾這樣的事嗎?”
大漢劉豬豬你們大明是專出癡情種嗎???
始皇祖龍並不能理解!?
大唐李二鳳哈哈哈始皇是出了名的不近女色!不過野史趣聞倒是很多!
大秦扶蘇???
征北大將軍judy敗家子!
……
“所以明孝宗所謂的弘治中興是不是就是文官編造的謊言,其在位的末年,流民問題又嚴重起來,土地兼並又導致大量的百姓被剝奪田產,甚至更淒慘的農民還當了佃戶,以至於正德年間劉六劉七之亂。”
“朱厚照上位之初,閣老們推辭賞賜,也知道府庫空虛,甚至連明孝宗的葬禮都差點辦不起來。”
”看來這孝宗沒給朱厚照留什麼錢財,而且軍事方麵連錢都沒,還把他們當兵的當做民夫去用,那麼這邊防也沒什麼大用。”
“要知道朱見深收複河套,還差點滅了女真,結果朱佑樘在位期間,北元入侵次數之多堪稱是整個大明最為嚴重的時期。”
“有時候是一個月接連兩次遇到北元侵犯,這換哪個朝能忍啊!而且十多年過去了,河套地區也沒了,我要是朱見深非氣死不可!
“而在吏治方麵,朱佑樘還廢除了貪汙死罪,如果你犯了這種不想死可以用錢財來換,長此以往下去那些貪官的風氣不就日益龐大起來!”
“而且他還放縱文官,將成華朝打壓文官的效果一朝回到解放前,若非不是他這樣使得文官集團再度膨脹起來,他之後的幾任皇帝都不會為了和文官對抗而想儘各種辦法,儘管最終也阻止不了。”
“最後,這一點也成為了大明滅亡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這群文官眼裡,這位明孝宗簡直堪比親爹,所以他的名聲那是大大滴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大明朱見深…逆子!朕要揍死他!
征北大將軍judy真他娘的無語!……?……(罵的很臟)
大明朱八八這他娘的服氣!……?……哪來的腦子!…
……
另一時空被禁言的文官罵罵咧咧,氣得滿臉通紅,額頭上的青筋暴起。
他們是為大明江山社稷!
作為天子,怎能跑去前線,置危險於不顧!
作為臣子勸諫陛下不要好大喜功,所做的不過是為了大明江山穩定!
他們何錯之有!陛下就該居於內宮!
……
回到直播間
林可又繼續道介紹完了李靖和照照,我們現在來到重點部分了。”
朱厚照回去得料理那批人才行!
李靖終於要答題了!
林可對著兩人開口“這次的獎品是老棉鞋一套和製鹽方子一個,並且每一個方子都會附贈一箱雪花鹽,數量有限,其他的老規矩。”
各時空的人心跳加速,呼吸又急促,這鹽之法子,想要!想要!
鹽的重要性,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深知這一點。
鹽以“百味之祖、食肴之將,據說早在神農百草經中就有它的記載!
而且在炎帝時期,山東半島的夙沙氏就發現了用海水煮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