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風不良的空間內,如果因為缺氧而需要製取供人呼吸用的氧氣,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反應確實可以作為一種潛在的氧氣製取方法。
然而,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需要謹慎考慮多個因素。
首先,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看,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在適當條件下可以發生反應,生成氧氣。
這一反應在實驗室條件下是常見的氧氣製備方法之一。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反應的控製和產物的處理。
其次,雖然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反應生成的氧氣在理論上可以供人呼吸,但這種方法製取氧氣的效率和純度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例如,反應物的濃度、反應條件、以及反應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其他副產物都可能影響氧氣的產量和純度。
因此,在使用這種方法製取氧氣時,需要確保反應條件適宜,並且對產物進行必要的處理以去除雜質。
此外,還需要考慮的是,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都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化學物質。
它們在與皮膚、眼睛等接觸時可能造成刺激或傷害,而且在高濃度下或與其他物質混合時可能引發爆炸等嚴重後果。
所以,雖然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反應可以製取氧氣,但在通風不良的空間內使用這種方法製取供人呼吸用的氧氣需要謹慎考慮。
讀者朋友們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需要製取氧氣,還是優先考慮其他更安全、更高效的氧氣製取方法,比如使用製氧機等設備。
不要照搬本小說中的辦法。
在本小說中設定的環境下,用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反應來製氧氣,是一種萬不得已的辦法。
當初在戰爭空餘時間,解放區一直在大力普及文化科學。使得解放區成為了一片知識的綠洲,文化與科學的種子在這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趙剛作為旅政委,而且是十幾萬人的超級大旅,自然要起到表率作用。
於是,他身體力行,成為了學習的楷模。
每當戰鬥間隙,他便沉浸於書海,探索著科學的奧秘,那份對知識的渴望與對科學技術的重視,在他的言行舉止中展露無遺。
再加上接觸到科學後,趙剛感覺到了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他在學習方麵也比較用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剛不僅在道德與法製、軍事領域等方麵遊刃有餘;更在科學文化知識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這期間,他對化學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學與實踐,逐漸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原理與操作技能。
這份積累,在關鍵時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此時要做這個製氧試驗,趙剛擔任總指揮無疑是能夠勝任的。
趙剛知道,過氧化氫與高錳酸鉀反應時,主要的化學反應產物是氧氣。
在這個反應過程中,通常不會直接產生其他氣體類的副產品。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反應條件控製不當,或者反應物中存在其他雜質,可能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產物。
因此,對反應物的純度有一定要求。而這個純度到底怎麼樣,趙剛心裡也沒底。
解放區自己生產的產品,自然不會摻假,但是無論過氧化氫還是高錳酸鉀,生產這些物資的初衷可都不是為了製造氧氣!
它們的主要用途是環境和器械消毒。
現在要用到它們的另一種功能,就必須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其實用性和可靠性。
再比如硝酸鉀化肥,它生產出來是給農作物補充鉀元素和氮元素用的。而某些人非要把它當炸藥來用。
如果生產商采取了一些防爆炸的措施,導致拿它當炸藥來用的時候炸不響,你能說生產商是黑心商家嗎?
一樣的道理,這一批化肥能不能炸,得試驗一下才知道。而現在要製造氧氣,也需要試驗一下。
在趙剛的指揮下,戰士們迅速行動起來,找來各種可用的器皿,如杯子、碗碟等,一切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