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地前,敵人的身影已無處可尋,隻留下零星的武器與破碎的裝備,無聲地訴說著剛才的慘烈。
四旅的戰士們踏著堅定的步伐,緩緩向張師長及其部下所在的位置靠近,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複雜而微妙的情緒——既是勝利的喜悅,也是對即將發生轉折的期待。
隨著距離的縮短,雙方逐漸能看清對方的麵容。
張師長,這位曾經的指揮官,此刻眼神中既有決絕也有釋然。
他緩緩舉起右手,示意部下放下武器,隨後親自整理了一下軍裝,帶領隊伍整齊列隊,以最高的敬意迎接四旅的代表。
陳團長與李政委並肩走出,他們的步伐穩健,眼神中透露出對勝利的堅定和對對手的尊重。
雙方隊伍在短暫的沉默後,同時進行了標準的軍禮互敬,這一動作,仿佛跨越了過往的恩怨,預示著新的開始。
張師長緩緩從腰間解下配槍,雙手捧著,遞交到陳團長麵前,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莊重而真誠。
“長官,我是曾經的師長,我姓張。我深知自己過去的錯誤,願意接受應有的懲罰。”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對過去的反思和對未來的希望。
陳團長接過配槍,目光中既有威嚴也有寬容。
“張師長,曆史不會忘記任何人的功過。你們能夠在關鍵時刻選擇正確的道路,與侵略者決裂,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未來的路還很長,你們需要接受新的教育和改造,才能真正成為人民的一部分。”
李政委則接過話頭,語氣中充滿了理解與鼓勵“你們的選擇是明智的,我們不會計較過去的恩怨。現在最重要的是救治傷員,無論是哪一方的戰士,他們都是這場戰爭中無辜的受害者。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同為和平而努力。”
隨著李政委的話語落下,雙方士兵迅速行動起來。
原黃鞋軍的戰士們在四旅的安排下,開始有序地搜尋戰場上的傷員,無論是友軍還是曾經的敵人,都被一視同仁地抬上擔架,送往四旅的醫療點進行救治。
這一刻,戰場上的硝煙似乎被一種更強大的力量所驅散——那是人性中的善良與寬容,是共同對抗外敵、追求和平的堅定信念。
隨著殲滅鬼子的戰鬥逐漸平息,硝煙雖未完全散去,但空氣中已彌漫起一種緊迫而期待的氣息。
當下最緊迫的事不是打掃戰場,更不是休整部隊,而是把趙剛所部從土裡刨出來!
在這片剛剛經曆過激烈交鋒的原物資中轉站地表陣地上,四旅的戰士們在原黃鞋軍的帶領下,來到了原物資中轉站地表陣地。
陣地上,土質因長時間遭受各型炮彈和炸彈的轟炸而變得極為鬆軟,仿佛輕輕一觸就能陷入其中。
“趙政委!獨立旅的同誌們,你們在哪兒?”戰士們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帶著焦急與期盼,穿透了戰場的寂靜,向地下深處傳去。
在地下陣地,昏暗而壓抑的環境中,一名耳朵極為敏銳的戰士突然瞪大了眼睛,耳廓不自覺地微微晃動,試圖捕捉那來自地表的微弱聲響。
當那熟悉而又久違的呼喚聲清晰地傳入耳中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難以言喻的激動。
他迅速轉身,穿梭於地下工事當中,將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了趙剛的警衛員。
警衛員聞言,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是對勝利的渴望,也是對戰友安全的欣慰。
他深知這一消息的重要性,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趙剛所在的位置。
沿途,他遇到了同樣聽到呼喊聲的戰士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同樣的喜悅與期待。
這個時候的趙剛在做什麼?在聽著炮聲,想象鬼子被炸的場景嗎?不是,他在自責,深深地自責。
他在想自己明明知道一個遠程火箭炮營的裝備和人員即將趕到李雲龍那裡,當初為什麼要冒險讓戰士們走出工事,用無坐力炮戰鬥,以致於好幾名戰士犧牲或負傷。
事實上,這是記憶編織的副作用,總有地方銜接得沒有那麼嚴絲合縫。
“政委!可能是咱們的援兵過來了!通氣孔附近的戰士聽到上麵有人喊您。”警衛員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那是激動與緊張交織的結果。
他站在趙剛麵前,目光堅定而充滿敬意地等待著趙剛的指示。
趙剛的思緒被拉了回來,心中暗自盤算著,按時間推算四旅的部隊應該還沒到。
那麼,這突如其來的呼喚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友軍提前到達?還是敵人設下的陷阱?他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畢竟在這個戰場上,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帶來致命的後果。
想到這裡,他立刻下達了命令“去告訴戰士們,先不要吱聲,謹防有詐!然後再用電報聯係防空團,讓他們核實四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