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喪事都辦完了,沒用完的退給您了嗎?”
“都花了,她三嬸,還搭進去些呢。”
“老太太,這個喪事,大的支出都是我家送的,棺木孝服,埋葬頌經,吃食茶水,林林總總,都是我家出的。三嬸兒也就出些零碎兒,也是有數的。旺哥,你再去問問那個三嬸,五十兩銀子是全花了嗎?老太太彆記錯了。”
老太太說“我沒記錯,跟我說的,都花了,她三嬸還搭進五六兩呢。”
“您彆急,買的東西,都有賬的,就算沒有,打哪兒買的總知道,去問一下人家也明白的。而且,您收到的人情呢?”
“收到的?是不是我兒媳婦收著呢!”
“把您媳婦叫來問問。”
從後院鎖著的屋子裡把兒媳婦放了出來,她兩眼紅腫,神經疲憊。
上來就與趙宜行禮“大小姐,您來了。您要與小婦人做主啊。”
三嬸把趙宜帶來的東西送回了自己家,現在也進來了“你少說幾句吧!好像誰虧待你似的。再也沒見過丈夫剛下葬,就急著改嫁的。”
那小婦人轉頭說“三嬸!當著侯府大小姐,你可留點口德吧!”
三嬸正要回嘴,長峰眼睛一瞪“好了!小姐慈悲,才來你們家走一趟,你們可彆拿著好意當本分!等我們走了,你們再吵!”
三嬸一看長峰臉黑了,心裡也有些害怕。不敢出聲了。
趙宜說“你有什麼話,就說出來。”
“小婦人上次在您麵前說的,現在也不變。如果婆婆不願意賣這個宅子,那就租出去,在那邊再租個小院就好了。”
趙宜問老太太“您現在什麼意思呢?”
老太太吭吭嘰嘰的說不出話。
那個三嬸趕緊說“我們張家門,再也沒有跟著外姓人一起過日子的道理。這個我們不同意。”
“你們?你們是誰?”
“我我們是張家”
“是族長嗎?”
“不,不是,大小姐,我們祖上,是從老家逃難到京城的,老家水淹了,什麼都沒有了。我說的,就是現在在京城的張家門兒的。”
“哦。那你們張家門兒的,是什麼主意?”
“大小姐,我們就是想,這媳婦兒,想改嫁走,就走她的。寶兒是我們張家的根兒,決不能讓她帶著出門。有我們一家在,他就沒有讓外姓人養的道理。我們張家有人呢。”她很硬氣的說,撇了一眼王氏。
“嗯,你是說,從此你就養著老太太和寶兒?”
“對,對,我們養!”
“好,突然增加兩個人吃飯,男孩子將來還要就學,你們養得起嗎?”
“緊一些罷了,再者說,不還有撫恤金呢麼?”
“嗯,剛老太太說,前期我府裡給的五十兩銀子,都花乾淨了?你還搭銀子呢?
“可不是,花乾淨了,我還搭了些。”
“搭了多少一會讓旺哥給你。”
“搭了二十兩銀子。”
老太太有些納悶
趙宜問老太太“您剛不是說五兩嗎?”
“哦。。嗬嗬,剛才,剛才又有來結賬的,忘記算進去了。”三嬸沒想到老太太已經和趙宜說了,一時有些尷尬。
“旺哥,你就在這兒,跟她把賬算一下。”
旺哥拿出賬本和算盤,往那裡一坐。“你把花用的憑據拿來。”
“啊!憑據?我們小門小戶的,哪有什麼憑據?”
“那你花的銀子,都做什麼了?一樣一樣的說,彆急著!”
“這,這都好幾天了,我記不清了。”
“沒關係,銀子出手,總會有印象的。一樣一樣來。第一筆花了什麼?”
旺哥準備記賬。
“嗯”三嬸眼睛亂轉著。
“孝服。”
“孝服孝布,是我們府裡送來的。”
“哦哦,我說錯了。”
旺哥嚴肅的說“棺木,孝服,蠟燭燒紙,靈堂布置,壽衣花幡,入土各項費用,頌經,都是我們府上出的。還送來了茶葉三斤,點心十斤,醬肉二十斤。張家主人少,撐不起席麵,所以並未開席,隻留了相熟的人簡單吃了點。你五十兩用在哪一塊了?”
三嬸汗都下來了“買了些杯子,來了人,總要喝水”
“杯子呢?”
“啊?!杯子。”
“還有上門的吊唁的人送的禮金禮品呢?”
“可能,可能是她收起來了吧?”她一指王氏。
“三嬸,天地良心,我一根雞毛兒都沒拿到過。”
“收禮賬房也是我們府出的,所以我現在手裡有一本賬,隻是,東西收進來,可就沒再見過。”
三嬸“這,這我也不知道。”
王氏說“這些個人情,將來都要我寶兒還的。您說不知道!現在寶兒不懂事,聽不明白。將來他長大成材了,您也好意思跟他說這套嗎?”她簡直是氣極了。
趙宜說“說了半天,五十兩銀子,哦,是七十兩,都乾什麼用了?”
長峰說“這位大嬸兒,您可能不清楚,我們侯府辦的事,每一項物品和花費,都要有回賬的。不是銀子拿出去,沒了就沒了。最終肯定要有個說法。您花在哪裡,總有地方能問到。買了肉,找賣肉的去問。買了茶杯,在哪個店鋪買的,也能查到。東西又在哪裡?就算摔了,碎片也能見著。我們侯府不怕花銀子,但每一個銅板的去處,都要清清楚楚的。要是有人貪了,自己家裡人要打板子,外頭人,要送官的。”
三嬸一聽,嚇得要死“那那那那,我回家瞧瞧,也許沒花那麼多。我瞧瞧去”
長峰說“小六,你帶兩人,跟著三嬸去瞧瞧。如果收的禮品禮金也在三嬸兒那,都抬回來。如果不在,一會兒咱們再問三嬸,在哪裡呢。”
三嬸腿一軟,臉煞白,走了。
趙宜看老太太,老太太臉也白了“她,她怎麼如此?這是我兒子的命錢啊,她怎麼就能貪得起?那孩子對她可好了啊,三嬸三嬸的叫她啊!有了好吃的,總要給她一份。她怎麼就忍心欺負他的孤兒寡母啊!嗚嗚。”老太太哭了。
趙宜說“老太太,您彆哭,您家裡的事,不算新奇。其它人家,也有這樣的事情呢。所以,我們見得多,有經驗的。我們侯府,是真心為維護我家的人打算的,否則,我們把銀子一給。彆人都會稱讚,又何必出人力物力的,最後還不討好呢?”
老太太趕緊擦擦眼淚“大小姐,是老太太糊塗!太過相信她了,您彆這樣說,老太太慚愧!”
“您看,為什麼我們會讚同您跟著兒媳婦走呢?是因為我們感覺她的想法比較妥當,是長長久久過日子的。而且,不是事情定了,我們就不管了的。還要跟著察看,每年都要上門,你這媳婦做的不好,您不滿意了,隨時可以找我們為您做主。所以,這是目前您最好的出路,等孫兒長大了,一切就都好了。放心吧,我們不會讓您兒媳婦把張家財產,都換去方家的!”
老太太這才點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