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閃存芯片,就是一種存儲設備,手機裡的數據,都要存儲在閃存芯片裡。
閃存芯片的特點就是速度快、便攜、價格昂貴,所以一般都是應用在移動設備上,比如手機、p3、u盤、閃存卡等等。
一些價格昂貴的高端電腦,會使用固態硬盤來代替傳統的機械式存儲硬盤,主要就是固態硬盤的速度更快,體驗更好。
這種昂貴的固態硬盤,其實就是閃存芯片。
之所以把這些存儲器也稱為“芯片”,因為芯片的本質就是計算。
一塊存儲器上,存放著許許多多的數據。
使用者怎麼在這數據海洋中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數據?
背後就是存儲芯片的大量計算,通過計算去尋址,從而找到所需數據的所在單元。
計算的速度越快,找到的結果就越快,產品使用起來就越流暢。
就像手機或者電腦。
如果存儲的數據過多了,體驗就會下降了,可能就會卡頓,主要就因為存儲芯片的性能太差,計算速度太慢;又或者在查找一些數據的時候,會快速地發熱,跟暖手寶似的,跟存儲芯片的好壞也有關。
發熱是所有各類芯片的共性。
計算需要耗電。
耗電量越高,放熱就越多。
所以芯片的核心技術,除了要有越來越快的計算速度之外,還要不斷地變小,從30納米變為14納米,變為7納米、5納米、3納米。
因為越小,耗電量就越少,放熱就越少。一旦放熱少了,對電子元器件的損傷也會變小,還能延續電子元器件的使用壽命。
對閃存芯片來說,越大容量閃存的頁越多、頁越大,所導致的尋址時間就會越長,放熱量就會越大。
這一點就非常關鍵。
決定了全球科技產業的高度集中化。
一開始的時候,這類的閃存芯片容量都很小,所以尋址時間會很快、放熱量會很小,行業裡的芯片看起來都差不多。
市場上就會百花齊放,大家都差不多。
所以智能手機的早期,喜歡玩自研的日韓係的手機,都很有市場,在全球都比較有競爭力。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快就不行了。
他們一直在關注技術研發,最終卻倒在了技術上。
早期的時候,一些大而不強的科技公司,做出來的產品跟頂級的科技巨頭看起來差距不大。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需要處理的計算量越來越大、存儲的數據規模越來越大……這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時代越發展,差距就會越大。
就好像天才學生和優秀學生考試,如果考卷的滿分是10分,天才學生考了10分,優秀學生考了9分,差距很小,優秀學生就真的誤以為自己隻要稍微努力,就可以追上天才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