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款產品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
這才是根正苗紅的對微點、微知的命名延續。
一旦微信失敗了,豈不是影響了接下來的微博戰略?
沒待周不器開口,張一明就認可了這樣的說法,“嗯,為慮勝先慮敗,應該的。要把產品失敗的影響做到可控。核彈爆發的損失我們能承受,但不能承受爆發後的核輻射。”
周不器有點無語。
他還沒說話呢,郭鵬飛和張一明兩個大佬就給定了性。
身處高位,周不器也約束不了人性中的劣根性,產生了些許多疑。
會不會有貓膩?
這三個項目組,付紅亮組來自校內網,梁儒波組來自朋友網,都是紫微星的嫡係,是創業元老。
傅盛則不太一樣,他是半道過來的,以前是360的高管。
這會不會是張一明和郭鵬飛私下合計,想把這個社交項目抓在自己手裡,而不是落在“外人”頭上?
周不器默不作聲。
郭鵬飛接著說:“第二點,我們為什麼要蹭飛信、悠信和快信的熱度,那都是些什麼產品啊?說一句粗製濫造都不為過。我們如果叫微信,這是自降身份。”
周不器並不這麼認為,“這個理由太牽強。”
郭鵬飛就伸出了第三根手指,“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名字不應該用漢字,要有更開放、更包容的視野。我們看國內的這些社交產品命名,都是以英文為主,popo、yy、qq、va、、uc,包括sn。這是這麼多年來聊天軟件的命名習慣,是市場篩選後的最能代表主流的態度,我們不要挑戰用戶習慣。也許過一些年,國家越來越強大,民族自信了我們可以大大方方的用漢字命名,但現在各行業的主流,還是英文。”
這倒是實話。
比如安踏、李寧這些國產品牌,衣服上的ogo都是英文。又比如國產汽車,種種符號和標識,也都是英文。
似乎隻有英文的才是高大上的,才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等過一些年,國家越來越強大了,情況才會逐漸地改觀。
梁儒波略帶幾分尷尬,“你這麼一說,我就更不好意思發言了。”
周不器笑道:“沒關係,各抒己見嘛,你那邊提供了什麼方案?”
梁儒波道:“我這邊給了三個名字,黑洞、表態、小行星。”
周不器打了個激靈,“可夠冷了!”
名字都是好名字,充滿想象空間,跟天涯、豆瓣、西祠胡同差不多。文青範十足,受眾一定很少。
梁儒波不太好意思,“市場定位沒抓準。不過我個人覺得小行星這個名字挺不錯的。公司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以紫微星為中心的紫微星係、紫微星係團、超紫微星係團。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一顆小行星,在龐大的組織結構中起到牽針引線的作用。社交軟件就有這樣的功能。就像qq之於企鵝的產品生態。”
郭鵬飛笑道:“非常美妙的想法。這個名字可以保留,如果我們以後開發小眾的產品,說不定能夠用到。這一次肯定不行了,太高冷了。”
周不器點了點頭,“大亮,你呢?”
付紅亮這兩年減肥了,不像在學校裡那麼胖了,變瘦了之後,頗為英俊,“我這邊也是拿出了三個名字,嗯……都是英文的,o,fao和zao。”
大家就都暈了。
什麼玩意!
沒一個是正經的英文詞彙。
郭鵬飛輕咳一聲,“fao和zao肯定不行,非英語係的人都沒法理解。咱們畢竟是做一款國產聊天軟件,命名不能太西化。嗯,不過o還行,跟o挺像,像是打招呼,有聊天的含義。”
傅盛道:“按照我們剛才的討論,o很合適。洋氣、大眾,又有比較明確的指向。不叫o,是因為拿不到商標嗎?”
付紅亮笑著說:“對,拿不到商標,也拿不到域名。用o可以。”
傅盛似乎很看好這個名字,“我反而覺得o比o更好,活潑靈動,而且簡潔明快。”
張一明皺皺眉,“o很好聽,寓意和指向性也很好,會受青少年和高端群體的喜歡。可對低端網民……這不太符合我們的市場定位啊。”
郭鵬飛道:“我覺得不必擔心,低端網民容易掌握。短期之內,我們有《開心農場》的強吸引,還有金幣係統的誘惑力。o可以下沉。”
張一明搖了搖頭,覺得這個名字挑戰性太大了。
周不器的的腦海中卻沒法遺忘微信,眯眯眼睛,說道:“我有一個折中的方案,或許可行。”
“哦?”
“把o和微信捆綁。”
“捆綁?”
“漢語版叫微信,英語版叫o。就像郭鵬飛說的,目前叫微信這個名字不太合適,一旦產品失敗,風險不可控。可以先用o命名,試試水。失敗了也就失敗了。成功了,可以順勢推向海外市場。到時候,民族自信也提升了,漢語名字會成為主流,我們也有理由改名了。海外版叫o,國內版叫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