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周不器對這件事也不敢太確定,人要有自知之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他對有聲書的市場真是不夠了解。
就算有一點先知先覺,也很有限,作用範圍隻在國內市場。
說不定國外市場不一樣呢?
就像spotify的模式在海外可以風生水起,在國內卻玩不轉一樣。國內的有聲書產品玩不轉,未必海外的有聲書產品的模式就不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奈飛。
在國內這種模式根本沒戲,誰搞誰死,可是在海外市場卻可以大行其道,一路通殺。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有聲書的潮流就是這幾年在海外市場帶起來,然後傳到國內的,國內玩不轉這一套,根本原因是國內的消費能力比較弱。
就都可以活得很滋潤了。
國內承受不起。
海外的那些有聲書app,會員費那真是一個都比一個高,一年的訂閱費可能會達到300美元。即便是這樣的高收費,依舊有很龐大的市場,甚至到了後來,業內已經有了“音樂平台的儘頭是電台”的大潮流。
當然,海外的這些聽書app之所以可以收費這麼高,也是因為質量太高了。
最頂級的幾款產品的聽書服務,朗讀者要麼就是這本書的作者,要麼就是找好萊塢知名演員,要麼就是頂級的配音演員。
然後就可以打造出一部部的精品收聽書籍,吸引力足夠強。
甚至可以作為學習英語的課程來聽。
這其實是個良性循環,收費高,收入就多;收入多了,就可以請頂級的配音演員、朗誦家來錄製;產品質量好了,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用戶;用戶多了,收入就會進一步地提高。
國內類似的產品則不行,第一步就走不動。
就隻能引導一些業餘的民間的愛好者來讀書,水平就參差不齊了,一本好書也會因為朗讀者的水平太差而被聽眾放棄。
如果是聲情並茂的專業朗讀者,就算是一本不那麼好的書,聽眾也會被他們的聲音所陶醉。
周不器其實不太清楚這裡麵的情況。
從他個人來說,不看好聽書的模式。聽相聲、聽脫口秀還行,聽書這模式感覺從邏輯上就行不通。
如果是口水文,看書多快啊,可以一目十行,聽書太磨嘰了;如果是有深度的書,勻速聽書也很難體會到那其中的道理,聽了也是白聽。
丹尼爾·艾克對此卻很上心,“不僅是有聲書,還有播客。前幾年,播客類的產品很難成功,是因為大家都要用電腦去聽,或者去搜電台,這就比較麻煩。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就可以有功能集成的app了。平時開車、旅行、散步,都可以聽。”
周不器點了點頭,“這是個理由。”
丹尼爾·艾克笑著說:“如果是聽音樂,我們除了要給一筆固定版權費之外,還要按照歌曲的收聽次數來向版權商付費。播客類的節目就不一樣了,有著病毒式擴張的潛質。比如邀請湯姆·克魯斯夫婦做一檔播客節目,隻需要給他們一筆出場費就行了。至於聽眾有1萬、10萬還是1億,跟克魯斯夫婦無關,這就讓產品有了無限複製的能力。”
周不器對這個觀點倒是很認同,“做平台,自營產品是不可或缺的。利用音樂來吸引龐大的聽眾群體,然後通過更多其他的自營服務來賺取收益。”
丹尼爾·艾克歎了口氣,“隻能是這樣,在音頻產品裡,就隻剩下播客和有聲書的服務了。”
周不器道:“這會是一筆大投入。”
丹尼爾·艾克道:“嗯,所以需要紫微星的支持。早在兩年前,亞馬遜就收購了美國的第一大播客產品audibe,花了整整3億美元。”
周不器心中一驚,“亞馬遜?”
丹尼爾·艾克道:“對,亞馬遜要構建一個龐大的會員體係,他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音樂、視頻、電子書都包括了,收購audibe,主要就是要做有聲書服務,已經推出了手機app,很受市場歡迎。”
“這樣啊……”
這一下,周不器就不得不重視了。
彆人還好說,這是亞馬遜!
彆看亞馬遜現在是電商平台,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巨頭。可是再過些年,亞馬遜的核心業務定位就變了,亞馬遜雲成為亞馬遜最重要的業務,把電商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恰好,紫微星國際這邊也把雲計算放在了頭等業務上。
兩家公司存在著“大道”上的爭奪。
而且前段時間紫微星國際那邊也給出過反饋了,應該打造一個大會員體係,把諸多的收費產品給聯動起來。
這跟亞馬遜又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亞馬遜才是紫微星現在的頭號競爭對手。
周不器對播客、有聲書這個市場不是太了解,但是聽說亞馬遜都早早跟進了,還不惜花費3億美元收購了aud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