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了,把頁麵跳轉一下朋友網,看看好友的動態,或者在《開心農場》裡偷點菜,簡單地互動一下,花不了太長時間。
然後,再把時間放在正事上。
這樣一來,就可以把主要的時間放在正事上,把一些碎片時間放在朋友網和facebook這樣的平台上。
抓好了碎片時間的切入點,這流量就驟然地提升上來了。
雅虎跟不上時代,就是在這個方麵落伍了。
很多用戶訪問雅虎,一般都會專門抽出1020分鐘左右的時間,把今天所有的新聞都瀏覽一遍。看過了,就結束了。
看了20分鐘,總共就訪問了雅虎一次。
如果是碎片時間,即便不引進第三方新聞源,隻看雅虎自營的新聞,用戶一次看2分鐘,然後去乾彆的事了;有空了,又看2分鐘,又去乾彆的事情了……等把所有的新聞都瀏覽過了,可能要訪問雅虎10次。
這流量就大大地提升了。
而每一次的流量,都意味著收益!
打開雅虎1次,就隻能看到1次雅虎的主廣告,印象不深刻;打開雅虎10次,就可以看到10次雅虎的主廣告,印象就可以不斷地加深,廣告效果也就出來了。
周不器接著說:“facebook之所以能超過雅虎,一方麵是抓住了碎片時間的切入點。還有另一層原因,就是facebook要比雅虎更豐富。”
陸器對此就太讚同了,“對,要有更豐富的服務。facebook不僅是一個社交平台,他們還有facebook開放平台。在這個開放平台上,用戶可以玩遊戲,可以看視頻,甚至可以在這裡看新聞。很多年輕用戶,就都是去facebook開放平台的新聞頻道上看新聞了,這就進一步地擠壓了雅虎的空間。”
周不器道:“彆的產品先不說,我們一定要把o打造成一款超級app!如果o隻是一款普通的社交app,那麼早晚都會被市場淘汰。單單靠著用戶關係,無法長時間地延續一款社交產品的生命力,必須要有更多強綁定的配套服務。”
這就是先知先覺了。
比如qq。
很多人在qq上都有著全部的社交關係網,可後來很多人就漸漸地不用qq了。甚至從流量上來看,qq的流量還不如淘寶了。
因為出現了一款更強大的社交產品——微信。
微信可不僅是一款社交產品。
用戶想乾什麼,都可以通過微信來做,這就大大地提升了微信的活躍度。
就比如微信支付,很多人可以不聊天、不網絡社交,時間長了,他可能就放棄微信了。可是,他總要線下去商場去超市購物吧?就一定要使用微信支付。這樣一來,他就幾乎永遠地被捆綁為微信的用戶了。
這就是最強大的競爭力。
以後再有什麼類似的社交app出現,那根本就不是一個維度的產品,怎麼去跟微信競爭?
前世,海外市場的社交領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社交產品。
五花八門,都很受歡迎。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產品的維度都比較低,都隻專注於社交。社交的形態那麼多,大家就都在各自的地盤上苦苦耕耘。
其實,社交的本質都一樣。
就是通過一款互聯網產品,把人和人給連接起來。
新的社交產品更有趣,就把老的社交產品給取代了。這一方麵是老的社交產品創新性不足,一方麵也說明產品自身的護城河不夠。
做一款社交產品,這很容易。
幾個人的小團隊就能做出來。
可是想做一款超級app,幾百個人的協作都不夠用,可能得是上千人的超級大團隊。這就一定得是科技巨頭才有這樣的實力了。
就比如紫微星國際要改造電影行業,並引進到o裡,相當於把電影行業的流量都導入到o了。
這種大事,根本不是小公司小創業團隊能夠做的。
小公司想做也沒能力做,就會是大公司的超級app最大的產品護城河。
這套理念是國內研究出來的。
後來矽穀巨頭也都紛紛效仿,就比如facebook,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整合好stagra,甚至把stagra的創業團隊成員都給解雇了。所謂的元宇宙,也是把facebook旗下的所有產品,都整合到一個超級應用裡。
韓國的kakao,完全就是照搬國內的模式。
包括馬斯克收購推特,之所以動力那麼足,其實也是想改造推特,模仿國內的一些超級app思路,把推特做成一款超級app。
隻有超級app,才是不落的帝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