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
擔心的確是有一些,但李二陛下更多的卻是欣喜。
房俊的這個招數以前就用過,自己也曾隱約看出其中的好處,但是卻並未深入思考,所以一直朦朦朧朧,沒有捅破這一層窗戶紙。
現在房俊陡然提出來,李二陛下頓時茅塞頓開。
虧得自己還為了打壓門閥殫精竭慮、夜難成寐,卻忘記故人老早就已經將破壞分散一個以血緣為維係基礎的龐大集團的辦法放在那裡了……
推恩令!
西漢自漢文帝、漢景帝兩代起,如何限製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麵臨的嚴重問題。文帝時,賈誼鑒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曾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一建議,但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漢景帝即位後,采納晁錯的建議削藩,結果吳楚七國以武裝叛亂相對抗。
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亂,並采取一係列相應的措施,使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國仍然連城數十,地方千裡,並且諸侯王驕奢淫逸,時常違抗中央政令,嚴重威脅著中央集權的鞏固。
主父偃上書漢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正是施行“推恩令”。
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乾侯國。按照漢製,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封地大的王國被分成封地較小的侯國,這個過程直接導致了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朝廷不用貶斥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國自己分崩離析了。
在此之後,侯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封地過大問題。
“推恩令”大獲成功。
世家門閥自然與封國不同,但性質基本相似,予以次子、庶子們前程,使其野心滋長,不再受到家族羈絆,或於家族內部造成矛盾,會重創世家門閥的氣勢,各生私心。
優秀的人才越多,家族就會愈發壯大嘛?
絕對不是。
家族的興旺,除去子弟傑出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團結!家族內出去嫡長子之外,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會獲得家族的政治資源,永遠都隻是家族的附庸,即便入朝為官,那也得以家族為主,不見得在自己身上有多少投資,但是到了必要時刻,隨時隨地都會被棄若敝履。
想要過得好,就必須依附在嫡長子周圍,儘心輔佐。
而一旦這些次子、庶子發現自己本可以有更好的前程,即便是分家另過,亦可能一展抱負,誰還會甘於依附,為了嫡長子做牛做馬?
每一個次子亦或是庶子脫離家族分家另過,必然會使得家族的勢力削弱一層……
房俊笑了笑,不以為然“這種手段雖然陰狠,但是鈍刀子割肉,世家門閥雖然看得見未來的憂慮,卻不見得能夠狠下心來。”
其實所謂的“推恩令”並非削弱世家門閥的最佳武器,最好的方式是修訂律法,更改繼承製!
從古至今,漢人社會都施行“宗祧繼承”製度,為了保護私有財產不被分散,使之世代相承,皇帝或者貴族死後,其權位、土地以及其他財產,由其嫡長子繼承。
這種以嫡長子繼承為中心的繼承製度,便被稱為宗祧繼承。
宗祧繼承是宗法社會製度的產物。以嫡長子為主要繼承人,有子立長,無子立嗣,成為曆代的法例。次子、庶子隻能分得部分土地和財物,不能承襲權位。
如果更改律法,使得如同後世那般所有子嗣都具有繼承權,所謂的世家門閥,千年累積的底蘊,一夕之間便會分崩離析,煙消雲散……
房俊若是提出這個建議,那真有可能被世家門閥集體派出殺手給暗殺掉。
這等同於直接決斷了世家門閥賴以維係、世代傳承的根基,那就是生死仇敵,再過分的事情也做得出。
當然,這個辦法是絕對不能獲得通過的。
且不說一旦提出,就將會招致整個天下的反對,就連皇帝這一關也過不去……
怎麼著,你想朕的江山分成個十幾二十塊,每個兒子都繼承一塊土地?
分裂帝國,其心可誅,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