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新時代的開啟
在王安、鄒義、李實、張然、魏忠賢、曹化淳、王承恩等人滿懷希冀又無比忐忑的眼神關注下,皇帝拿起毛筆,親自為陳炬蓋棺定論,評價極高、哀榮極厚。
要知道這麼多年了,除了王安之外很少有人能看到皇帝用毛筆寫字,還願意公之於眾。那筆字任誰看了也得咧嘴皺眉,與蒙童相仿,無非是多了幾分歲月的滄桑。
“奴婢感激涕零,萬歲萬歲萬萬歲!”但這爛筆字卻讓一眾大小太監們感動得涕淚橫流,伏地不起。
如果說當年田義的棺槨能入皇陵,是皇帝初登大寶皇位不穩收買人心之舉,那眼下的陳炬就足以說明皇帝說話算話,沒有因為位置穩固過河拆橋,至少在人品上是個值得跟隨的領導。
今後隻要悉心辦事、努力表現,不出大紕漏,將來眼一閉、腿一蹬,九成九也能去皇陵裡湊個位置。哪怕隻被埋在陵區的山溝子裡,來世照樣能有個不錯的起點,這才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呢!
陳炬的棺槨還沒運抵呢,工部尚書劉元霖家裡又出事了。這位在工部一把手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多年,從來也沒站錯過隊、表錯過態的老臣,因為得了個重孫子,一高興多喝了兩杯,在飯桌上就一睡不醒了,享年60歲整。
“授太傅,諡文忠,將其名與功績鐫刻於午門外的功德碑上,萬世流芳!”
對於這個結果洪濤也沒轍,除了多給點身後哀榮隻能感歎好人不長命。朝中那麼多屍位素餐的混子都能活到七老八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劉元霖卻壽命不長,真不公平啊。
有道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以往最讓洪濤省心的工部突然間改了脾氣。12月的最後一天,噩耗從昌平再次傳來。工部左侍郎、皇家火藥廠主管趙士禎死於事故,享年六十有三。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傳旨下去,朕親至火藥廠送趙侍郎最後一程。朝中若有人願同行,一並前往。”
看著手指間那顆黃燦燦的小銅帽,洪濤的眼眶有點濕潤。火帽,趙士禎是在實驗室裡對火帽材料進行鈍化試驗時不慎發生了爆炸才重傷喪命的。
不能說是自己害死了他,也差不太多。雷酸汞、硝酸銀、紅磷之類的玩意都是自己搗鼓出來的,又說可以用這些東西改進火槍和火炮的發火裝置。
然後趙士禎才一頭紮了進去,在四五年的時間裡一門心思的琢磨著如何讓火帽更安全更實用,才有此一難。
什麼文正、文忠、太師、太傅之類的虛名已經不足以表彰他和他們這類踏踏實實的技術官員對國家的貢獻了,做為權力的最大受益者自己必須要知恩圖報,也必須給與他們足夠的榮耀。
當皇帝穿上袞服為一名官員的靈柩親自送行時,這名官員基本也就到達仕途的頂峰了,待遇和皇家的列祖列宗以及老天爺齊平。趙士禎不光得到了,還配享太廟、銘刻功德碑,風光一時無二。
有了他的先例在,會讓更多技術官員願意沉下心埋頭鑽研。因為即便做到了人臣的權力巔峰,也不見得能獲得這麼多死後的殊榮。
divcass=”ntentadv”按說轉過年,該有新年新氣象,結果正月還沒出呢,戶部尚書趙世卿也病入膏肓了。派去了幾位太醫診治,全都無力回天。這位純粹是陽壽已儘,不到一旬就油儘燈枯了。
對於趙世卿,洪濤既不反感也不喜歡。他算是古代文人中的一類代表,工作完成的規規整整,但也彆指望有什麼突破。麵對新事物接受的比較慢,卻也不太抵觸。麵團一般的性格,不出錯也不出彩,修身齊家勉強,治國無望。
文懿,洪濤在諡號上也沒吝嗇,評價還算比較正麵。挪用戶部白銀放貸嚴格說算貪腐,可賬目卻打理得井井有條,並無大虧空,也算敬業。人孰無過,在這個年代裡能做到如此地步,說成清廉奉公也不算過。
接下來兵部尚書王象乾和禮部尚書楊廷筠先後在二月份病倒了,再加上三四位巡撫、布政使由於年齡和身體原因無法堅持,先後上疏請辭。一時間朝廷高官好像得了傳染病,成批成批的倒下了。
但這次真不是有人在暗中合縱連橫故意撂挑子給皇帝出難題,經過錦衣衛和東廠的調查絕大部分都是真的乾不動了。
仔細想想也對,景陽皇帝登基已經十餘載,而這批臣子大多還是萬曆朝的,能輔佐兩位皇帝且得到善終,應該算喜事。
隨著這批人的離去,萬曆皇帝留下的政治遺產或者叫政治格局也基本走到了儘頭。而新皇帝培養提拔出來的政治新人則陸續走上了政治舞台,開始了大規模新老交替。
吏部左侍郎楊漣遷進刑部尚書、吏部考功司郎中顧大章遷進左都禦史、吏部右侍郎楊嗣昌遷進禮部尚書,原兵部左侍郎王在晉升任尚書,李天經接任因病告老的郭子章升任海關總理。
除此之外,一大批丁未科1607)、辛亥科1611)、甲寅科1614)的三甲進士得到了提升和新任命。
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名字,如周朝瑞、袁化中、熊文燦、熊廷弼、王家楨、真憲時、劉複禮、張春、袁崇煥、黃道周、莊際昌、宋應星、周廷儒、錢謙益等。
升職最快的當數孫元化,他考中狀元之後初授工部主事。由於在老家學過新式數學幾何,被派往灤州工業基地給李之藻當了兩年幫手。表現相當不錯,十幾家大型工廠和數萬工人的賬目弄得清清楚楚,一年後升任工部郎中。
這次直接被皇帝欽點為戶部尚書,從正五品一下子蹦到了正二品,跳躍了整整六級,堪稱光速,用兩年時間走完了99官員一生都走不完的路。
這個任命雖然很出格且從未有先例,卻沒有遭到太多反對之聲和抵觸情緒。原因隻有一個,皇帝要對戶部進行大改動,不是人事方麵的,而是工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