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令如山倒,跟著蒙古騎兵卷起的煙塵,陸軍也騎上馬一隊隊向西開拔。這場景看在薑弼眼中,免不了又是一陣唏噓。
一人雙馬,太奢侈,明軍終於也有不吝嗇馬匹的時候了,這可是多少代邊關將領都夢寐以求,卻都不曾求得的場景啊。
與此同時,在南邊幾百裡的高原上也有一支非常奢侈的軍隊,在積雪還未消融的戈壁中緩緩前行。
他們的坐騎除了戰馬還有駱駝,一水兒的雙峰駝。前鋒已經抵達了西海南岸的海南堡,最後一隊四輪馬車卻剛剛離開西寧衛。
按照保守的估算,從西寧衛出發到茫崖堡需要40天時間。而大軍攜帶的給養和草料隻夠20天,多了帶不動。沿途幾個軍堡裡的儲備能再夠十天的,這還是提前有所準備的結果。
剩下十天咋辦呢?大明景陽皇帝說了,殺馬加搶劫!吃光一輛馬車上的給養就把拉車的馬匹殺掉吃肉,馬車隨之拋棄。
同時讓皇太極把八旗軍散出去幾百人,輪流到附近百十裡搜索,專找朶甘牧民洗劫,連存糧帶牲口馬匹一律搶走,人一個不要。
愛餓死不餓死、愛仇恨不仇恨,顧不上了。反正搶不到糧食和牲畜就先從八旗軍的坐騎開始殺,騎兵變步兵,有本事就靠兩條腿走出戈壁。
“如果朕真要殺你族人的馬匹和駱駝,你會怎麼想?”
洪濤穿著厚厚貂皮大衣,戴著水桶一般的貂皮帽子,坐在駱駝背上居高臨下的看著旁邊騎馬而行的皇太極,打算聽聽這位女真首領的心裡話。
“很公平,家奴如果找不到食物就是廢物,能不殺了吃肉已經是陛下的仁慈了。”皇太極在南京和江淮省待了小一年,感觸很大。
現在他已經大致搞清楚了八旗勇士為什麼打不過大明陸軍,直觀的看是因為武器不如人,火槍和火炮太厲害,深思一下就會發現,明軍厲害的不是火槍火炮,而是隨處可見的農田、或大或小的工廠、滿街都是的商鋪。
7、8口人的一戶農家耕種十畝地,在江南除了稻米還可以種一茬玉米或者蔬菜,3到4個人的勞作,就能養活全家,同時還能給朝廷上繳賦稅。
換個角度,這戶人家完全有能力拿出一個青壯去參軍,彆的不乾,整天就是訓練如何挖壕溝、保養武器、令行禁止和殺人。
而大明有這樣的家庭不止幾百萬戶,要是每家都出一個青壯,那就是百萬軍隊,還都是訓練有素的。
反觀女真各部,仍舊是以采集和狩獵為生,往往要全家上陣把附近幾個山頭全跑一遍才能勉強果腹。如果再抽調出一個青壯專門當兵打仗,那全家就要餓肚子了,更沒法多生孩子擴大族群。
即便是已經認識到了農耕的好處,也正在雇傭朝鮮農戶到遼東耕種明朝邊民開墾過的土地,但想從遊獵生活轉變到農耕依舊需要很多年,光是耕作技術這一塊就得慢慢學。
再看看小作坊和大工廠裡的產品,鐵水如同山泉水,流出來之後還分成好幾種,生鐵、熟鐵、鑄鐵、精鋼、彈簧鋼、工具鋼,想要啥有啥。
精鋼刀已經不需鐵匠師徒日以繼夜的鍛打了,放到巨大的水力鍛錘下麵,燒紅的鋼錠就像麵團一般被揉來揉去,要方得方,想圓則圓。
小作坊裡沒有水力鍛錘,不怕,有小很多的畜力鍛錘,靠兩匹騾子或者牛拉著,一樣能咣咣的捶打。隻是每次的鋼坯小幾圈而已,總之比人快多了。
還有鬆江府的造船廠,初次看到小山一樣高的漢級戰艦船體時八旗兵將們都傻了,仰著頭張著嘴半天沒錯開眼珠,誰也不相信這是人力所為。
但它就停在乾船塢裡,在上百名小螞蟻般的工匠們齊心合力之下一天天長大,然後掛上巨大的風帆,晃晃悠悠的駛進了江水順流而下。
怪不得大明軍隊總是能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從容不迫的抄了女真軍隊的後路。合算他們根本不用走路,更不用遭受海浪顛簸,都是坐在這樣的大船上趕路的,十二個時辰能行幾百裡,根本沒法預防。
更可怕的還是火炮,八旗軍裡也有火炮,但和戰艦上的火炮比起來簡直就是耷拉孫。長丈許,重幾千斤,一炮能打四五裡遠,呼吸間即可裝彈發射。
每艘船至少裝十多門,左右兩邊全能開火。碰上這樣的巨艦,怎麼想也想不出應對之策。還沒看到人影呢,炮彈先飛過來了,多勇敢的戰士也架不住這麼玩。
合算之前大明軍隊並沒和蒙古、女真各部拚儘全力,隻用了小好幾號的火炮,而那種又大又長火炮據說都是裝在船上用來打海盜的。得,在大明皇帝眼中,引以為豪的八旗軍基本等同於盜匪,太紮心也太泄氣了。
當人被巨大的差距所震撼時,首先想到的不是趕超,而是屈服和羨慕。皇太極也是人,麵對這麼多不可思議的事物,腦容量基本不夠用了,除了震撼之外更多的還是後怕。
幸虧當年投降了,否則不知道要有多少八旗勇士會死在明軍的槍炮之下。而對方所付出的,不過就是煉鋼廠裡的幾爐鐵水,還有大大小小作坊裡千百人個把月的勞作。
眼下八旗軍雖然要違心的去幫大明皇帝打仗,很可能還會衝在第一線,第一波戰死,可家眷們卻因此得到了從前做夢也想不到的安穩生活。
即便自己和首領們不願意,還想繼續抗爭,有多少族人會跟隨呢?他們為什麼要抗爭呢?抗爭的結果又是什麼呢?
如果僅僅是為了推翻大明皇帝,然後由自己代替,依舊還過現在的生活,那流血和殘酷的戰爭還有意義嗎?
更何況取代大明皇帝之後,誰有本事繼續讓百姓過上這樣的生活還是個未知數。反正皇太極想破了腦袋,也沒找到可行的辦法,哪怕有樣學樣也沒有絲毫把握能複製。
現在有一部分八旗家眷已經抵達了雲南,也確實分到了土地,甚至還有建造房屋的材料。隻需和一起前往的漢人學習一兩年種地的技術,就可以去開墾屬於自己的土地。
照著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不出四五年他們就能自給自足,然後安安穩穩的生活繁衍,大概率不用再去鑽山溝子,饑一頓飽一頓了。
此時隻能祈禱大明皇帝繼續守信,兌現曾經的諾言,把剩餘的幾萬女真族人也安置妥善。
至於說八旗軍的未來,皇太極早做好了思想準備。這五千多人最終能回到家人身邊的不會超過十分之一,而且大部分還都有傷帶殘。
但他不會抱怨,這很公平。上山打獵同樣要冒著被野獸襲擊的風險,而且打獵還不能保障妻兒老小總有飯吃。大明皇帝在這方麵顯然比野獸仁慈一些,知足吧。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