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吳軍的戰車數量極少,款式看上去也很落後。”
“他們似乎也不講究編製,沒有‘伍’、‘兩’、‘卒’之類的配合?”
“倒是戰舟的組織度看著不錯,有嫻熟的協同。”
吳國肯定有相關的軍隊編製,隻是他們跟楚國有相同的毛病,毛病還比楚國更大一些。
楚國有自己的編製,他們是“伍”、“什”、“兩”、“隊”、“旅”、“師”、“軍”的方式,隻是從“隊”這個作戰單位開始,戰車與人數方麵就跟中原不一樣了。
吳國有編製的單位名稱則是跟中原一樣,隻是隻有“正規軍”有編製。
楚國那邊雖然有編製,但是他們都以貴族部曲的形式。
也就是說,楚軍是以一個家族的私軍為單位,每一個家族出動的兵力便是一個作戰單位,並不像晉國等中原列國會那麼嚴格劃分編製。
在秦末逐鹿戰爭中因為是楚人最終成為天下共主的關係,好多製度其實也就用了楚國的模式,比如軍隊的副指揮叫副將。
是的,劉邦一開始就是天下共主,後麵剪除了異姓諸侯,才有了劉漢江山。
而劉邦雖然執行的是漢承秦製,好些官職名稱以及相關權柄,其實是楚國的那一套。
樓令真的沒有看到多少吳軍的戰車,有也是很老舊的款式。
“或許……,南方也不適合大量使用戰車。”樓令一路過來,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河水和溪水極多,山林方麵也是比較密集。
這種地形之下,不是約戰的模式,恐怕很難讓兩軍擺開陣勢進行交戰?
相比之下,由於河水、溪水以及山林很多的關係,看著就適合打運動戰。
刑巫臣特彆提到晉國需要幫助吳軍訓練步車體係,他好像是沒有集合吳國與楚國的地形?
在樓令看來,吳國實力不如楚國,該是用十六字真言的戰法才對。
什麼十六字真言?既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隻不過,樓令才不會將這一套兵法教給吳國。
另外,吳國現下其實也是應用那“十六字真言”的做法,隻是顯得比較原始,並且有些不得其法。
郤至新選了駐地,位置在距離“鳩茲”三十裡外大江邊上的一座山頭。
講真話,樓令是拒絕在山上駐營的。
不過,楚國那邊明確表示不會攻擊,吳國毛病了才攻擊,也就讓樓令不是那麼堅持。
在楚軍來到“鳩茲”附近的第三天,楚軍開始進逼“鳩茲”這座軍鎮。
楚軍的先鋒部隊數量約是七千,他們很是小心翼翼穿過一片水網密集的區域,隨後開始了大肆的砍伐樹木。
“這是要清出一大片區域來作為駐營地點。”郤至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當前的諸夏,不管南方還是北方,總之就是各種密林,隻是南方的樹木種類會比北方更為豐富,灌木叢之類也比北方密集。
樓令很想就近去看看楚人怎麼伐木,心裡卻清楚並不好辦。
其實,楚人也就拿斧頭或大刀砍樹,鋸子什麼的一定沒有。
因為缺乏各種更便利的工具,五千多楚人勞作了將近七天才開辟出足夠的空間,期間營寨也被搭設出一定的規模。
在那一段時間,吳軍有騷擾楚軍,隻是楚軍後續又開來了將近一萬五的兵力,在“鳩茲”駐軍並不超過一萬的吳軍隻能小規模襲擾,對楚軍的做業影響並不是太大。
樓令甚至能夠看出楚軍很適應吳軍的襲擾,絕不會因為哪裡遭受攻擊,導致大區域出現混亂。
“這是跟中原完全不一樣的打法。”郤至說道。
作為郤氏核心成員之一的郤至,他了解南方嗎?
或者說,當前的晉國高層,有多少了解南方的人呢?
樓令不知道晉國高層,能夠看得出來的是郤至一點都不了解南方的情況。
要說晉人之中誰對楚軍與吳軍的交戰方式不感到詫異,一定要算樓令一個。
現在才哪到哪呢?不到發揮“戰爭藝術”的時候,其實也就是楚軍與吳軍的統兵者,他們各種依靠自己智力的較量,沒有成係統的理論出現。
樓令說道“吳國舟師出現在上遊約八十裡之外,他們已經嘗試衝擊三次,遭到楚軍的橫江纜繩戰法抵製。”
這個是老樓家斥候偵查到的情報,為此還犧牲了兩個人。
有犧牲之後,樓令就收縮了外派人員,不再派人出去了。
郤至就奇怪樓令為什麼會知道那些。
樓令隻是笑了笑,沒有給予答案。
說起來很有意思,進行“君子之戰”的情況之下,中原的交戰軍隊,他們連對方的傳令兵都不會傷害,更是沒有戰前偵察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