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冬去春來_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_思兔 

第623章 冬去春來(1 / 2)

請注意,文字是一種載體,隻要形成了一個體係,無論它是什麼樣的字體,懂得每一個文字或詞彙的意思,它的價值也就得到了應有的體現。

因此,世界上的文明有許多,他們有著屬於各自的文字,一樣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文明璀璨。

如果問文字是不是有等級,那肯定是存在其等級,一個簡單的字符可以容納更多的含義便是最為先進。這些字符進行組合,可以產生該有的聯想就更好不過了。

樓令並不知道簡體字在兩晉時期已經出現。

是的,東漢之後的兩晉已經出現簡體字,並不是到近現代才被創造出來。

簡體字沒有成為主流文字,隻能說是特權階層的傲嬌,他們認為那是奴隸人才會書寫的文字,老爺們當然要用寫法更複雜以及好看的那一套繁體字。

關於寫起來越簡單更便於傳播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反駁吧?

樓令生長於紅旗之下,自小學習的便是這一套文字。他有那個能力進行推廣,肯定是推廣簡體字。

反過來說,即便是樓令想要推廣繁體字,他也不懂啊!

至於說將大篆優良成繁體字?

知道大篆和繁體字是兩種寫法不同的字體嗎?

與其去進行那般浩大的工程,樓令為什麼不直接拿出本身所掌握的文字呢。

簡體字本身與原有文字有互相對照,不是在創造另外一套體係。

當然了,春秋時代的字遠沒有現代那麼多,其實春秋時代的詞彙也無法跟現代相比。

一定會有人拿樓令使用拚音來吐槽,說在春秋時代創造拚音簡直是太離譜了。

問題是什麼呢?拚音的存在是用來保證每一個字的讀音。

知道在拚音出現之前,同樣的一個字,它有多少讀法嗎?很多人絕對不知道。

同時,諸夏有著太多太多的方言,不拿出拚音來統一讀音,隻是教導文字一樣會讓各地存在言語溝通上的障礙。

以為隻要識字就能無障礙溝通了?這是想多了。

古時候的讀書人,每一個不同地域的人,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口音,才有了當官之後需要學“雅音”這麼一套程序。

在九年義務教育被推廣開的時代之前,一樣是識字的人,見了麵進行交流都存在困難。

那麼,樓令使用拚音來保證掌握發音統一的語言,到底重不重要呢?

“始皇帝之所以偉大,除了他完成疆域大一統之外,還有他完成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使得生活在這一片土地的人們變得更加緊密。”樓令挑了一下燈芯,使之光線變得更加明亮,繼續想道“很多人都說漢武帝窮兵黷武,進行各種的詆毀。且不說他扭轉了漢帝國對草原民族的劣勢,僅是他完成文化大一統,使得諸夏成為統一的一個民族,便是極為偉大。”

當然,那是樓令的一家之言。

許許多多的人認為獨尊儒術是一件錯事,他們知道因為隻存在一個學派,對於華夏文明產生了何等的助益嗎?

儒學要說弊端肯定有許多,文化相通的益處卻是被無視了。

事實是,沒有形成文化大一統,歐羅巴已經給出了答案。

因為文化上的不同,哪怕歐羅巴形成了宗教一統,他們仍舊是散裝,不存在統一的基礎。

而德意誌從散裝走向統一,恰恰就是他們互相認同彼此的文化,有達成一統的基礎。

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即便是再爛的王朝也能給予後人銘記教訓。而兩漢存在的意義對於華夏苗裔毋庸多言。

一段時間的書寫下來,樓令已經將計劃書寫得差不多了。

時節進入冬季,一天前下了今冬的第一場雪,便是此時此刻的天際也在飄落雪花。

樓令走到門帳邊上,撩開帳簾看向外麵,伸手去接住了落下來的雪花,雪花落在手心一會之後就融化了。

因為樓令的事先提醒,所以晉國各個家族有攜帶過冬的物資。

晉國的其餘小弟?樓令也對樓氏負責邦交的幾個國家事先知會,他們有沒有當回事則看自己。

由於戰事陷入停頓的關係,各部戰區有更多的時間和人力收集過冬物資。

本身也是因為暫時休戰,才讓敵我雙方有收集物資的機會。

周邊的植物再一次倒了大黴,一棵棵樹被砍伐,枯萎的草叢和灌木也被割走,它們將成為這個冬天的燃燒物,敵我雙方在野外過冬的人光和熱。

在野外過冬,到了科技發達的現代,一樣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

“這個冬天,多少人會倒下?”樓令看著越積越厚的白雪,輕聲呢喃。

兩支合起來超過五十萬的大軍,他們在這一邊交戰,打的還是陣地戰,很直接製造出一片又一片變得光禿禿的樹林。

那當然會極大的破壞環境,宋人卻是會求之不得。

等戰爭結束之後,宋國一定會進行大肆地開墾,屆時他們將樹樁挖出來,清理區域內的雜物,新的耕田也就出現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多少等於是交戰雙方幫宋國進行了不完全的墾荒,宋人怎麼會不感謝呢?

在這個到處植物茂密的歲月,清出一片數十裡周長的區域,壓根不會對大環境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

講事實就是,當代人被茂密的植物折磨得不輕,他們也就是沒有那個能力去清除,要不然一定會開墾出一片片的農田。

有那麼一個小知識,海藻產生的氧氣占全球總氧氣的百分之七十。

所以是什麼?呼籲保護森林當然是一件好事,西方很多環保組織阻止某些國家進行砍伐,這一些國家的經濟主要來源依靠木材業,其實乾得不是為了環保,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是經濟扼製或控製。

在濾鏡被破之前,天朝這邊的人,聽到環保就覺得高大上。

其實,環保在西方是一種生意,知道這種現實之後,沒有人覺得不操蛋。

同樣的,天朝人聽說西方慈善事業很普及,各種各樣的讚美,等知道西方很多人建立慈善機構是為了避稅,好多人心目中的天國立馬就從天上墜落了。

“我同樣需要公知,數量越多越好。”樓令沒有穿越之前,有曆經過公知蒙騙和毒害的歲月,太清楚公知的作用了。

公知可是一個能夠將一個偌大帝國搞得分崩離析的職業,也有“腦殘製造機”的稱號。

樓令不敢說掌握公知的用法,起碼在引導輿論的作用上很清楚。

隻不過,樓令知道收攏公知的兩個渠道,第一個就是自行培養,再來便是收買對方的知識分子。

話說,樓令要公知做什麼?當然是進行相關的思想植入,例如簡體字和拚音存在的意義,再來便是逐漸讓列國的思想為樓氏……,或者說晉國所控製。

控製思想是很高級的玩法,諸夏這邊從兩漢就開始玩了。

西漢和東漢玩得比較粗暴,動輒就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等於直接告訴周邊的異族你們是主動變成漢人,還是被漢人種進土裡?兩個必須選一個!

隋唐開始變得委婉一些,一致先從經濟入手,搞亂他國的內部,才輪到軍隊入場收割,美其名曰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是的,李唐的對外政策是延續楊隋,關於這一點李唐從不否認。

樓令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武力的限製太大,提早玩一些軟入侵就很合適。

這一次如果楚國戰敗,國內一定會發生動蕩,樓令比任何人都知道是進行思想乾擾或植入的絕佳機會。

因為有這樣的認知,其他人隻想著在戰後瓜分利益的時候,樓令已經在尋覓收買的目標,打算在楚國內部攪動風雲了。

以晉國為首的聯軍有戰敗的可能嗎?那當然是存在可能性的。

事實上,樓令不在乎這一場戰役的勝利者是哪一方,隻要能夠讓他覺得利益最大化,並非不能讓楚國取勝。

可彆覺得樓令腦子壞掉,相反他活得非常清醒,深知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隻要能夠達到政治層麵的需要,一場戰爭的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想要的目標有沒有達成。

普通人可能無法接受上麵那個觀點?看到的隻有那一場戰爭的勝負,偉大的政治家卻是從來不單獨看某一場戰爭的勝敗,他們追求的是長遠的利益。

好比如,華夏文明中好幾次對外的戰爭不謀求土地的擴張,乃至於會主動留下爭議那般,那些偉人的操作要到好久之後才被後人搞明白。

當然,樓令可不敢自喻比肩偉人。

隻不過,樓令有好幾次痛擊楚軍的機會,出於需要並沒有展開實際的行動。

“幾個國家的過冬物資不足,出現了凍傷凍死的人。”士魴在冬季來臨的一個多月後,告訴了樓令這樣的消息。

樓令聽說過那些事情,麵無表情地說道“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士魴對樓令的說法當然是持讚同的心態,說道“願意幫,才是他們該得到的;不願意,他們隻能口頭上抱怨。”

同樣在過冬物資上準備不充足的杞軍,杞朔就過來尋求樓氏的幫助,樓令調了一批物資贈予。

杞國因為樓令的存在獲利諸多,不一定是物質上的獲利,隻要齊國不再欺負杞國,便是樓氏對杞國起到的最大幫助了。

攀上親戚之後,樓氏與杞國相處得很愉快,增加了樓氏在東麵的影響力。

當然,主要是因為晉國強大,樓氏的實力也足夠,要不然大概是互相拖累的格局。

同樣是一國公族在他國發展的田氏,他們好幾次就被陳國所連累到。

不得不說的事情是,田氏能在齊國發展壯大,真的是他們一代代都出現強人。



最新小说: 重回八零:遇最強大佬後她多胎了 成為骨傲天的女兒 女扮男裝入官場,慘逢諸君修羅場 是糖呀 我穿越了,但又沒完全成功 魚塘通古今,亡國暴君日日求名分 炮灰女配想修仙 年代1952:穿越南銅鑼巷 江湖桃花開好師妹等等我馬上就來 那些很愛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