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加恩的旨意並不是隆慶皇帝突然的作為,而是和內閣閣臣及六部尚書溝通後才做出的。
對於原本的裕王府屬官,在裕王登基後本就應該升品級,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官員迷戀於從龍之功的緣故。
不僅是有機會拉近和新帝的關係,更是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隻不過對魏廣德來說,在《永樂大典》副本沒有抄錄完成前,他的衙門還是在校錄館,楊博那裡他隻是去拜見了一麵,看了眼自己在吏部的值房就離開了。
必須趕在三月底前完成抄錄工作,用後世的統計之法,魏廣德已經把任務直接安排到了每一個書寫儒士身上。
相應的,每一個分校官也都按照之前的校閱速度分派了需要校閱的書稿冊數。
整個校錄館,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在持續運轉著,而操作員就是魏廣德。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時候的魏廣德還是有信心在最後時間完成這項工程,隻不過被直接分配了差事,還精準到具體數量後,下麵的書寫儒士的工作量就變大了。
其實,魏廣德並沒有增加他們的工作量,感覺到壓力主要是因為身上背負了不小的壓力。
換誰早上起來就想到今天有多少字要抄,會不感受到壓力的。
或許也是因為抄錄大典這件大事兒,自從那日隆慶皇帝遣李芳來過家裡催問後,就再未派人來了。
好歹也得保證三月底嘉靖皇帝葬入永陵再說,這也是當前朝廷的頭等大事。
禮部最是忙碌,前一天上了進冊立皇後儀注,在隔兩天後連上三道儀注,世宗肅皇帝梓宮發引至祔享儀注、遷孝潔肅皇後祔葬祔享儀注、遷孝恪皇太後祔葬及神主回京奉安儀注。
嘉靖皇帝一生封了三位皇後,不過張廢後後來廢死冷宮,自是不能算。
而嘉靖皇帝最後加封的皇後,孝烈皇後已經被葬於永陵,無須遷葬,隻是對原配孝潔肅皇後行禮,至於孝恪皇太後則是隆慶皇帝加封的,因為她是皇帝的生母。
母憑子貴,兒子做了皇帝,母親自然必須是皇太後,也須葬入永陵。
在朝的百官這下又忙碌起來,魏廣德的正常計劃也被打亂。
開玩笑,冊立皇後,雖然隻是皇家事,可也是國家大事。
冊立之時,皇後還要受百官五跪三叩頭禮,魏廣德當然沒辦法躲在後麵。
這些禮儀,誰都逃不掉的,必須去。
皇後的冊立儀式從二月初九開始,於二月十三頒詔,也是在這一天,裕王府陳氏通過大明門進入了皇宮成為皇後,母儀天下。
五日後,就是朱翊鈞賜皇子名的儀式。
隆慶皇帝親告奉先殿及大行皇帝幾筵後,隆慶皇帝具翼善冠服禦內殿升座,皇妃具服朝見,行四拜禮畢,皇妃侍立東麵,傅姆攜皇子出自寢詣禦前跪,上執皇子之右手賜之名,而命以辭,皇妃承旨訖傅姆攜皇子還寢,皇妃四拜禮畢還宮。
是日辰時,隆慶皇帝禦宣治門降手敕以皇子睿名傳諭禮部行宗人府登識玉牒上。
之後兩日又是封乳母柴氏為奉聖夫人,其夫餘寶授錦衣衛指揮同知,之後又敕諭禮部,皇子二女乃李氏生,可冊封為皇貴妃,江氏可冊封為賢妃,以二十七日行禮的旨意。
可以說,隆慶皇帝一月是在服孝,二月就開始對原來裕王府中人大肆封賞。
隻不過魏廣德也隻是去參加幾個儀式,雖然讓他憑白多了幾次加班,可也沒辦法,在朝為官很多活動都是免不了的。
做為既得利益者,他也隻能痛並快樂著。
到這個時候,魏廣德終於慶幸起來,還好當初隆慶皇帝把他定在吏部,看看去禮部的殷士譫,這幾天忙的跟孫子似的。
忙完王府裡人的加封後,隆慶皇帝又下旨,遵舊製加諡元妃李氏為孝懿皇後,裕世子為憲懷太子,藍田王為靖悼王,追封長女為蓬萊公主,次女為太和公主
這些活動,自然又是禮部的事兒,而最後大多落在殷士譫頭上。
元妃李氏是當年嘉靖皇帝給裕王選的王妃,生下憲懷太子後薨。
人雖然不在了,可始終是隆慶皇帝的正室,自然應該是皇後之名,而現在的皇後陳氏隻是繼室。
時間就在魏廣德忙碌中一天天過去,春回大地也似無所覺。
“老爺,塗巡撫回信了。”
這天,魏廣德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府裡,進門就從張吉手裡接過福建巡撫塗澤民的書信。
沒來由,魏廣德心裡忐忑起來。
之前和幾位巡撫的書信往來,魏廣德逐漸看重這個人,覺得能力和見識還行,最起碼他並不歧視海貿。
在和魏廣德幾次書信中,魏廣德開始兩封隻是有意無意提出開海貿或許可以讓沿海百姓去做生意,而不是加入倭寇。
在塗澤民的回信中得到了他的肯定,畢竟他人在福建,對於所謂倭寇的真實情況是看在眼裡的。
都是什麼人?
除了少數本就是官府通緝,窮凶極惡之人外,大多還是為了討口飯吃的船民。
官府禁海,這些船民無以為繼,自然隻能和倭寇勾接以求活。
如果真給他們名分,讓他們可以出海貿易,自然誰也不會做那什麼倭寇不法。
前一封信,魏廣德已經提出現在福建巡一地試點,允其開放海禁,準許百姓在此貿易後將貨物裝船遠航海外。
隻是不知道對於這個提議,塗澤民最終會如何選擇。
對於這時代的官員來說,對於沒有把握的事兒,大多會奉行“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理念,在沒有上官命令的情況下,大多都會主動往外推,而不會給自己攬事。
塗澤民會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