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魏廣德從隆慶皇帝那裡得了消息,自己要調去禮部。
想想禮部的清閒,魏廣德其實還是很滿意的。
雖然禮部的油水沒有吏部足,權利也小,可是清貴,這對自己以後升遷可是大有好處。
而且自己轉調禮部,年後就是隆慶年第一次會試和殿試,這可是掄才大典啊,搞不好隆慶皇帝還真就讓他去主考會試,做一幫考生的老師。
不過,就在他一邊收集徐階那些門生的錯漏,一邊等著去禮部履新的時候,禮部出事了。
這天一大早,魏廣德如往常般進了吏部,點卯後就進了自己值房。
還沒看幾份公文,蘆布就急匆匆跑了進來,在魏廣德耳邊耳語道“老爺,剛剛有南京加急奏疏進京,說今年南直隸鄉試出問題了。”
“南直隸?今年朝廷不是派翰林院的王希烈去主考,能出什麼事兒?”
當初抄錄《永樂大典》的時候,王希烈就一直做著分校官的差事,魏廣德和他接觸很多,感覺還不錯的一個人。
鄉試出事,那十有就是考場舞弊案了。
還是隆慶皇帝登基以來第一場大考,皇帝很關注,出了這個事兒,各方臉麵怕是都很難放下。
這個時候,魏廣德心裡不由得有些慶幸,還好自己沒有現在就去禮部,估摸著那邊現在已經雞飛狗跳了。
正如魏廣德所想,吏部尚書、侍郎已經聚在高儀值房商量。
此事不小,得想好怎麼處理,才能給皇帝交代,畢竟事件起因可就是宮裡那位。
原來,隆慶元年南直隸鄉試,隆慶皇帝聽信言官建議,做出了一次大膽的改革,即取消鄉試的皿字號。
皿字號問題由來已久,起因則是因為大明南北兩京的國子監。
國子監生員可以在肄業後直接入仕,但官職前途不高,而能入國子監的生員,要麼有家族背景,要麼就是鄉試副榜,也算有些才華。
自然,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期望很大,即便入國子監也隻是為了讀書,依舊希望通過鄉試、會試乃至殿試成為大明朝堂堂正正的進士。
畢竟以進士入仕,那才是正途。
因順天鄉試的考生中有各省籍的生員及貢監生,故考場中編號加以區彆,並以編號規定各自的取中名額,此即為皿字號問題。
也是因為由此政策,自嘉靖十三年實施以後,進入國子監就讀的生員明顯增加。
當初製定這一政策,當然主要是為了那些貢監生能順利拿到舉人名額,畢竟這些人大多都是皇帝身邊親信之人,他們因為一些功勞被賞賜,可以安排沒有科舉的家人直接入國子監從而繞過院試這一關。
成為監生後,自然還要想著繼續獲益,由此就有了皿字號有固定名額的政策。
而在這次南直隸鄉試中,隆慶皇帝取消了皿字號特權,把中舉的名額按照考生成績分配,自然影響了國子監監生中舉人數。
王希烈主考的此次鄉試,監生中舉者較往年大減超過七成,這引發南京國子監監生強烈不滿。
在榜單揭曉後,考試官王希烈、孫鋌等至國學謂文廟時,南京國子監監生下第者數百人喧嘩噪於門外,同時對王希烈等考官口無遮攔的辱罵。
這件事,本質上其實是隆慶皇帝打破舊規,沒有給予國子監考生錄取優待而引發。
不過對這些人來說,他們隻能把怨氣發泄到考官們身上,以此發泄落榜後的戾氣。
此事當日在南京城影響極大,即便有巡城禦史等乾預,監生們依舊聚團鼓噪多時方歇。
這麼大的事兒,南京那邊自然是上報到京城,看皇帝的意思。
其實,隆慶皇帝下旨,本意也是為了給朝廷錄取優質人才才做出的這項決定。
朝廷並沒有因此就減少南直隸生員總數,南直隸錄取舉人人數依舊是大明朝各省之冠。
但是對於那些落榜監生來說,他們的優待沒有了,火氣自然要找地方發泄。
要是事先知道沒有這項優待政策,他們才不會千裡迢迢到南京國子監讀書。
京城居大不易,南京城也是居大不易。
禮部商議半晌也沒個好辦法,禮部這邊可以壓下公文,可通政司那邊是會直接送到內閣去的。
高儀帶著兩位侍郎去了內閣,此時內閣閣臣也在徐階值房正在商量此事。
“抓人吧,鼓噪之人必須嚴懲,否則朝廷臉麵何在?”
明朝對讀書人優待,可也限製頗多,特彆是生員乾政。
後世傳頌的“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話,要是放在明初和中期,那就是治罪的理由,也就是皇朝末期才沒有人去管,甚至還被四處流傳。
對於沒有入仕的讀書人,朝廷給你優待是為了讓你安心讀書,可不是讓你仗著有點學識出來罵人的。
因為讀書人動律法,也會思考,他們往往能夠看穿時弊。
四年後,也就是隆慶五年的時候,劉元卿參加會試所寫的策論,就因“對策極陳時弊,主者不敢錄”。
由此可見,大明朝對待讀書人,其實防備之心也是不小。
禮部諸人到的時候,內閣意見已經接近統一,那就是處罰帶頭鬨事者。
“公文裡提到魏國公在事發後並沒有派兵維持秩序,任由監生鬨事兒不管”
“彈劾,治罪。”
徐階這次很乾脆的插話道。
魏國公徐鵬舉,魏廣德的老丈人,借這個機會敲打一下也是好的。
雖然徐階知道,以此事告徐鵬舉,人家最多被申敕,再有就是罰俸了事,其他責罰肯定不會有,但是徐階還是要這麼辦。
下麵的陳以勤聞言嘴角扯了扯,也沒說話。
徐階是拿魏廣德沒什麼辦法,隻好在其他地方想辦法整治了。
魏國公的俸祿,那才幾個錢。
陳以勤也沒有出麵幫魏國公府說話,實在沒必要浪費口水。
很快,由張居正草擬票擬出爐,“兩京法司逮治其為首沈應元等數人如例發遣,祭酒呂調陽蒞任未幾且勿論,守備魏國公徐鵬舉以聞變唑視,奪祿米,司業金達以鈐束不嚴奪俸各二月,監生皿字號事請聖裁。”
處罰內容,之前已經大致有了說法,張居正自然按照舊製草擬處理方式,不過對於此事源頭,也就是“皿字號”問題,就隻能提請聖裁。
此事不小,張居正票擬後,內閣就派人直接送入宮中,南京那邊還等著北京的答複,是片刻不敢耽誤。
到下午,宮裡就有消息傳來,隆慶皇帝準了此事,隻是最後關於“皿字號”問題,興許是看到此中隱患,隆慶皇帝選擇退一步,詔“監生編號如舊行”。
也就是下一次鄉試時,南京國子監生重新啟用皿字號編號,自然固定錄取名額的製度也被繼續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