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一碰就碎。
魏廣德麵對譚綸的問題,想了想才說道“子理兄,你們殺倭寇的利器是什麼?”
魏廣德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反問譚綸道。
“殺倭寇的利器?”
譚綸聞言微微一愣,低頭想了想才說道“我大明軍卒和倭寇近戰,因為一些原因,戰果確實不好,也就是元敬手下的兵,接受嚴格訓練後,近戰才能有利。
若說和倭寇交戰,我大明更多還是利用火器遠程殺敵,即便是戚元敬也是如此,近戰主要是街市圍剿時發生。”
“遠程和倭寇交戰,我大明所用火器為何物?”
魏廣德繼續追問道。
“鳥銃和佛郎機”
說到佛朗機炮的時候,譚綸若有所悟,不由得語氣放輕。
“我明白了,其實鳥銃和佛朗機炮都仿自西洋火器,若是不與他們交往,則我大明火器就落後於他們。”
譚綸已經明白魏廣德連續反問的意思,不由得開口說道。
“若是不取消禁海之策,我們和夷人就沒有往來,他們有先進的技藝我們就不知道。
一旦人家技術突飛猛進,與我交戰之時,我們必然要吃大虧。”
魏廣德說道這裡,看向譚綸說道“子理兄應該知道那些火器是如何來的,不管是鳥銃還是佛郎機炮,都是和夷人交戰,我大明軍卒吃了大虧以後才發覺他們火器遠比我大明犀利。
由此,邊將才會引起重視,才會想法設法搞到夷人所用火器,並將其交回工部仿造。
而且,據我所知,夷人所擅長的器技尚多,若不和其往來,如何知道其技藝長處。”
“有道理,適當接觸,確實非常有必要。
現今邊軍和韃子交戰,亦多仰仗夷人所造火器之犀利殺傷敵人。
若是沒有獲得這些東西,邊軍和韃子交戰,傷亡也會增加許多。”
譚綸已經被魏廣德說服,不由得點頭道。
“禁海,禁的隻有見識。
何況,朝廷禁海又禁不絕,否則又怎麼鬨出倭亂。
子理兄彆告訴我,你完全不知道那些所謂的倭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不過是朝廷為了臉麵,沒有明說。
他們,其實就是我大明的海盜,不過是裹挾了一些倭國浪人罷了。
那些倭國浪人,因為其國內戰亂,所奉主家在內戰中戰敗,他們才不得不流落海外,和海盜混在一起塗炭我大明。”
魏廣德繼續侃侃而談道,不過說到這裡時,心裡不由一動。
他是記得有記載,這個時候的日本,貌似盛產黃金白銀,日本有金山、銀山的事兒。
譚綸是軍事文官,就是不知道他對開疆拓土是否有興趣。
於是,魏廣德試探著又繼續說道“子理兄可能不知道,我曾聽人說起,倭國國土狹小,巴掌大的國家,其國王就敢自封為天皇,嗬嗬”
說到這裡,魏廣德露出一副輕蔑的笑容。
他這樣的表情,其實才是符合這個時代明人對倭國的印象,如果是不以為然的態度,恐怕就會讓譚綸奇怪了。
“夜郎自大,彈丸之國也敢如此。”
譚綸聽到這話,眉頭就皺起來。
大明朝對倭國所謂天皇的印象,其實就是國王。
大明當年曾派使臣出訪倭國,還帶去冊封金印,所以之後倭國和大明交往中,從來不會提到他們信奉的國君是天皇,而都是按照大明的說法,“國王”來對其進行稱呼。
雖然明人前往倭國後,多多少少也知道其中內情,但是卻隻在民間流傳,朝堂上是不知道的。
開玩笑,天無二日,大明皇帝敢稱“皇”,而絕不會接受周邊番邦的國王也用這個字。
“他們不僅自稱天皇,而且倭國雖小,可國內物產卻既是富饒,據說有多座金山、銀山,可以開采出海量的金銀,每年百萬兩是沒有問題的。
那些夷人來我大明,許多其實都要往倭國跑,就是去和倭國人做生意,帶著南邊番邦和我大明的物產賣給倭國人,而得到的就是海量的金銀。
想我大明,富有四海,現在皇帝陛下不過開幾座礦,下麵大臣都反對聲不斷,言其與民爭利。
倭國那邊開礦,一年開采上百萬兩的黃金白銀,沒法比,沒法比啊。”
說到這裡,魏廣德一副向往的樣子對譚綸說道“若是我大明能夠征服倭國,這上百萬兩的黃金、白銀,就足夠解決朝廷現在難以應付的財政危機。”
“那不行,倭國乃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國。
當初蒙元數次欲征伐皆告失敗,可見倭國存在有上天庇佑,太祖才會下此詔書。
有此詔書,我大明就不能發兵攻伐。”
譚綸先前聽到魏廣德說倭國金銀產量驚人的時候,臉上還是一副驚訝的表情,可等到魏廣德說出攻伐、征服的時候,臉色馬上就變了,直接用太祖詔書來敷衍魏廣德。
看到譚綸的態度,魏廣德知道繼續慫恿他沒戲,譚綸骨子裡就沒有那種精神。
他可以舍生忘死和入侵的敵人血戰到底,但要他去攻打彆人,隻為得到彆人家裡海量的金銀財寶,譚綸卻是直接拒絕。
這,其實也不奇怪。
若不是來自後世,魏廣德也不會有對倭國采取行動的念頭,畢竟相對大明來說,倭國的存在實在不夠看。
光是遼東,都讓大明朝廷上下覺得做了一筆虧本的生意,就更彆想拿下孤懸海外的倭國了。
魏廣德隻要敢公開這個想法,怕是朝廷上下都會說他是要把大明家底敗光,是個十足的奸佞。
為了遼東,明初就靠朝廷接濟,才能勉強維持。
百年時間過去了,遼東也隻能勉強自足,遇到災害還要向朝廷伸手。
占下地盤,死不少人,又得不到好處,何苦來哉。
至於魏廣德敢說打倭國就是為了搶人家的金山銀山,怕不被朝廷裡那些大儒拿著儒家的大道理噴死。
對了,還有太祖定下的祖製,足夠讓魏廣德萬劫不複了。
見譚綸沒興趣,魏廣德也就熄了這心思,於是說道“這樣,子理兄今日就在我這裡休息,一會兒吃完飯,你我在合計下海運之議,給士南兄寫封信,讓他們嘗試推動此事,你看如何?”
“好,行海運,開海禁,對朝廷有利,自該出力。”
譚綸點頭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