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三方原之戰,武田信玄獲勝,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敗北退守。
五月,武田信玄舊傷複發而死,織田信長再次起兵討伐京都室町幕府,欲推翻足利義昭統治”
魏廣德在書房裡,看著福建送來的情報。
是的,魏廣德在月港的商隊不僅要為他賺錢,還承擔著為他收集周邊國家情報的任務,對於有金銀島之城的倭國,自然是首要目標。
不過在此前,魏廣德通過先前商船和其他走私商人處得來的情報,知道日本島上現在很亂,各個諸侯之間爭鬥不斷。
而現在他手上的情報,就是今年上半年發生在日本的戰爭。
作為當今日本主要的實力,織田信長自然是被魏廣德重點關注的目標。
沒辦法,魏廣德穿過來前曾經玩過《信長之野望》,自然對日本的曆史有那麼一點點認識。
織田信長原本是尾張國的大名,於桶狹間合戰中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後通過擁護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趁勢上洛逐漸控製京都,之後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綱領,將統一全日本作為目標。
因為擔心織田信長實力崛起太快,在得到織田信長的協助進入京都而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後,因織田信長擴大權力並限製足利義昭的行為,足利義昭便與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謙信、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製織田信長,形成對織田信長的包圍網。
而情報中提到的三方原之戰,也是一場極為重要的戰事,也是反信長聯盟的最後一次圍剿戰事。
此戰雖然取得對織田信長戰場上的勝利,但因為武田信玄病死,對織田信長的包圍網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因為剩餘的大名已經對織田信長沒有約束力。
在知道武田信玄病死後,織田信長馬上就再次兵發京都就是明證。
通過手裡這份情況,魏廣德已經大致和遊戲上的時間對上號,那就是在今年,織田信長會廢除足利義昭“征夷大將軍”的頭銜,將其流放,之後展開統一日本的戰爭。
在期間,織田信長通過向當時的日本天皇獻金,解決皇室財政困窘,之後曆次統一戰爭,他也都得到了當時日本的正親町天皇的敕命支持,獲得法理上的依據。
織田信長在即將一統全國前夕,於京都“本能寺之變”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
他死後,部將豐臣秀吉和盟友德川家康在他奠定的基礎上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
魏廣德對這個差一點統一日本的大名興趣不大,當初關注他除了為了玩遊戲需要外,主要還是因為意外查到這個被稱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人物,居然是一位女裝大佬。
實際上,在此以前,魏廣德對女裝是聞所未聞的。
好吧,或許知識麵匱乏的緣故,魏廣德在知道織田信長以前,可不知道還有女裝大佬這種嗜好。
從當時魏廣德查到的資料看,織田信長在青少年時偶爾喜歡穿著女裝跳舞恐怕是確鑿的事情。
《信長公記》中也有織田信長在神社的祭祀中穿著女裝跳《天人舞》的記錄,一次打了勝仗,眾將慶功,喝酒娛樂此時卻惟獨不見信長,於是眾人皆以為信長不來了。
喝到一半,外麵突然走進來一個盛裝婦人,直到那女人坐到織田信長的位子上,大家才發現她居然是織田信長裝扮的。
還有記載,織田信長有一次穿著女裝在城外散步,吸引了許多青年武士追隨。
“唉”
魏廣德放心手裡的情報,發出一聲歎息。
當今大明軍隊戰力還是讓魏廣德不放心,他可不敢貿然攛掇著發動對日本的攻勢。
要是明說是去日本搶金子、銀子,或許都督府那邊,還有下麵軍鎮的總兵們會很感興趣,但是朝臣中,肯定一邊倒的反對他。
這不僅有朱元璋不征之國的詔令在前,還有君子“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的至理在後。
除非讓倭國發動對大明的戰爭,否則大明當下的局勢,是絕對沒有辦法主動發起對外戰爭的。
放下心中對倭國出產金銀的貪婪,魏廣德不由得想到今日聽說,上午張居正給萬曆小皇帝朱翊鈞上課,講貴五穀結民心的言論,不由得輕笑搖頭。
今日內閣首輔張居正在文華殿為神宗講解《帝鑒圖說》,當張居正講到宋仁宗不喜珠飾時,小皇帝朱翊鈞說“賢臣為寶,珠玉有何益”。
張居正則說,曆代明君都是貴五穀而賤珠玉,《書》稱,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
小皇帝隨即就說極是,宮人好妝飾打扮,我要她們注意節省。
張居正當即就說,皇上能這樣愛惜財物,這是國家和百姓的幸福。
之後萬曆皇帝朱翊鈞又問說,秦始皇解除兵器,而人持木棍還是能傷人的,有何異?
張居正答道,人君以布德修政,施仁義,結民心為本,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皇帝最終是點頭,不過魏廣德可不覺得這麼教育帝王是對的。
要知道,等朱翊鈞長大了,他一旦親政,首先要頭疼的還是要輕賤的珠玉,沒有這些東西,這個朝廷可就不穩當了。
大明朝,自始至終都受到財政不足的影響,即便是明初也是。
明初朱元璋要修養民力,施行輕稅製度是對的,可以讓民間快速恢複戰亂的創傷。
而在之後,民間富足後還一成不變,結果就是造成現在朝廷財政困窘的樣貌。
手裡沒錢,做什麼都不行。
此時距離上次在慈慶宮商討解決宗室問題會議已經過去一個月,當時自然是不會有結果的,實在是魏廣德提出來的章程還勉強可行,但後麵魏廣德也說了,那章程其實也隻能解決一時而不能解決一世。
真要的要徹底解決宗室問題,那就得直接和中下層宗室分家,在他們成年後就讓各王府跟他們分家,完全獨立出來。
爵位其實無所謂,但是要廢除宗室成員四業之禁,讓他們自食其力,而不是等待朝廷發放祿米過活。
朝廷,以後隻認各地分封的親、郡王金枝,其他的一概不認,有事直接讓他們找主家,也就是各地的王府。
這種主意,肯定是在兩宮太後和張居正那裡第一時間就不會認可。
對祖製改動太大,實在不能當機立斷。
至於祿米永額之製,雖然魏廣德一開始也說了,隻能應付一時,隨著皇位一代代傳下去,新冊封的親王以及由此誕生的郡王依舊會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但畢竟那是幾代以後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