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的君王相關活動的教化作用也日趨於無,堅持相關記錄的動力自然就不足了。
其次,古代帝王基本都是輕易不見臣下並且不向臣下直接表露觀點。
主要目的是通過難以被親近和琢磨,營造神秘感,進而去增強皇權的威儀。
而記錄皇帝言行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這種神秘感,所以帝王普遍不熱心或者抵製這個。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因為皇權開始式微了。
“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門閥”讓皇帝們不再高高在上,也不在神秘。
為了維護皇權,皇帝們不得不在各個方麵為自己找補。
所以之前不被重視的《起居注》,又被皇帝們拿出來榨取價值。
通過將自己的言行成典,來彰顯和強調自己的地位。
這一時期《起居注》的重視度被提高,記錄皇帝在祭祀、孝道、國政方麵的“高大光輝”流傳世人,也就是皇帝做表率。
不過,就在《起居注》或能有重大發展的時期,曆史進入唐朝,而大唐在立國初期就爆發了一件大事兒,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弑兄逼父、篡位的醜事。
為了解釋自己十惡不赦的罪行,他幫他的父皇重新整理並修改了“日記”,為他的所作所為尋找理由,李世民也是煞費苦心,營造出一種被迫自保的形勢。
當然,對於讀書人來說,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是“玄武門之變”也是他不能洗刷的汙點。
之後的皇帝又紛紛不待見《起居注》了,因為李世民為《起居注》揚名,結果卻是遭到讀書人唾棄。
兩宋時期,雖然仍是專職專撰各任皇帝的《起居注》,但記錄成文後需先交由皇帝“斧正”,然後才能送入國史館存檔。
而且新皇登基後,再把先帝的《起居注》檢查修正一遍也成了慣例。
明朝承襲前朝舊事,在立國之前已經設立了起居注,負責記錄皇帝的言行和朝廷大事。
然而,到了洪武九年,起居注的品秩在短短六個月內被兩次降低,這可能表明當時明太祖對起居注一職已經有了不滿,並在考慮其廢存問題。
隨後,起居注被廢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廢置起居注的時間並不長,四年後,即洪武十四年,起居注再次被複置,但是不久又被廢止。
不過之後很長一頓時間裡,明朝就再沒重設起居注官,自然也沒有明朝皇帝的《起居注》。
之後在弘治後期,明孝宗同意複設起居注官,記載起居注。
但是在不久明孝宗死後,正德皇帝又被起居注官這個職位給廢止了。
嘉靖十一年的時候,翰林學士寥道南又請求複設起居注,讓翰林來兼職,嘉靖皇帝倒是答應了。
但不久後,嘉靖皇帝就躲進後宮開始修道,翰林官自然不敢隨便跑到後宮去見嘉靖皇帝,自然也沒法記載他的日常和處置政務的言談。
到這個時候,雖然翰林院名義上負責皇帝《起居注》的編撰,但實際上名存實亡,根本就隻能搜集各部章奏編撰所謂的《起居注》。
“叔大兄,此事是宮裡的意思還是”
魏廣德盯著張居正,片刻後才問道。
“是我的意思。”
張居正很光棍,直接答道,“年初陛下享太廟,我就注意到了,陛下身旁竟沒有翰林充當起居注官。”
萬曆皇帝朱翊鈞自隆慶六年六月初十日即位兩年多年來,一直都是遣官代祭列祖列宗。
至萬曆三年正月初七日,他十三歲時才第一次親享太廟,但此後至去世為止,他亦很少親享太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或許是冥冥中的定數,此時張居正已經擔憂起這事兒。
不過進了魏廣德耳中,卻是頗不以為然。
小皇帝年幼,自然少去親祀,以後大了自然每年都會去了。
“可以奏請此事,但還是讓宮裡定奪吧。”
魏廣德知道起居注不受皇帝待見,現在朱翊鈞年幼,許多東西還不清楚。
以後大了,知道虛實,怕就是另一個態度了。
“今日找二位,就是我草擬了章程,想請二位斧正。”
張居正說的斧正,其實就是讓他們也署名的意思。
內閣閣臣都同意,宮裡自然很難堅決反對。
不算逼宮,但這個態度亮出來,自然就要宮裡人好好想想。
魏廣德看了眼還在思考的呂調陽,笑道“可,不知叔大兄還有其他什麼事兒?”
張居正第一件事兒要是就否了,臉上怕是不好看。
自是奏請,魏廣德不認為是多大的事兒,也懶得計較什麼。
張居正也沒有問呂調陽的意見,因為在魏廣德說話後,呂調陽隻是看了他一眼,也沒說什麼。
“第二件就是南京之事,二公當知道,南京六部清閒,先朝常以一人兼掌部之職。
吏部來說,南京六部尚書侍郎多有空缺,當如何補?”
張居正又說道。
魏廣德看了眼張居正一眼,其實他已經把態度亮出來了,先朝舊例,還讓他怎麼說。
不過南京六部確實沒太多事兒,真正的大事兒都是飛報京城。
南京那邊的衙門,有個尚書或者侍郎,確實已經可以處理公務了。
“叔大兄的意思是,南京缺員,非緊要不必推補?”
魏廣德試探問道。
張居正點點頭,算是表達了他的意見。
魏廣德想想也明白,張居正是在南京給一些人留下位置。
好吧,朝中有反對他的人,就可以直接去南京,那邊空位置多,還能升官兒。
要是早早就補滿,還不一定有位置給他們。
“和卿兄意下如何?”
魏廣德這次沒有表態,而是看向呂調陽,詢問他的意見。
這就是他這個次輔,上麵有個張居正,下麵還有個呂調陽,他在中間也得兩頭兼顧。
不能大事小情就他和張居正商量,把人家視為無物。
“南京職務輕簡,要說沒什麼,可若定下此製,不知外麵人會如何評論。”
呂調陽顯然有點搖擺,即認為不是大事兒,可也不敢下定決心,擔心因此被人詬病。
南京的官場,其實比後世人想得要麻煩的多,也是最容易鬨事兒的。
喜歡隆萬盛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隆萬盛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