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些官員為了一己之私,是真的會謊報災情。
魏廣德有點明白了,按照朱衡所說,他也能大概理解這種稱水的所謂科學道理。
首先,黃河水單位體積的水重,可以反映水中沙子的比重,水重了,說明黃河水含沙量大,反之,輕了,說明含沙量變小。
其次,含沙量的大小受流速和流量的影響,流量大則流速快,流速快則河水對流經區域侵蝕力強,泥沙被搬運的多。
再次,流量的大小受製於降雨量,降雨量大則河流被補給得多,從而流量增大,反之降雨少,則河流流量小。
最後,可以反推出,因為代表月份的水重逐月變輕,說明含沙量變小,進而說明降雨量變小,說明有可能出現了旱情,反之則是降水量多,所以帶走的泥沙也多,水自然就重了。
“這麼說,稱水,特彆是伏水和秋水的重量,應該是可以大致估算出黃河流域糧食產量是增還是減?”
魏廣德遲疑著又問道。
這次,朱衡是思考了片刻才答道“不一定準,但確實有道理。”
“那知會河道一聲,以後定期取水稱重,上報內閣。”
旁邊的張居正應該不知道此事,現在聽到魏廣德和江治的對話,知道還有這個辦法預測糧食收成,自然來了興趣,馬上就要河道衙門恢複這個工作。
魏廣德其實是想問問,是否可以以此推測明年的天氣,可是想想也覺得不可能。
能夠通過稱水的辦法,知道當年夏糧和秋收的大致結果就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在古代,糧食產量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大明王朝每年的賦稅,糧食依舊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實物稅是在太多了。
當然,也不能說這樣不好。
在張居正改革中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把一些實物稅變成白銀,確實讓朝廷表麵上的財政收入大增,但是相應的,白銀多了,朝廷手裡可以調撥的糧食也就變少了。
有得必有失,或許這也是萬曆皇帝後來推翻張居正改革的一個因素。
對此,魏廣德自然也是有不同看法的。
實際上,私底下兩個人多次為此爭執。
張居正設想的改革雖然並非完全廢除實物稅,隻是把大部分稅賦改為征收白銀,但仍有部分地區繼續征收實物稅,如蘇杭等地的田賦仍征實物以供皇室食用。
這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運輸負擔,但也導致了白銀集中於商人手中,增加了商人盤剝農民的空間。
也是因此,魏廣德就直言不諱的提出,但是江西和南直隸如此行事還好,可若是大明全天下都如此,會是什麼結果?
老百姓為了繳納賦稅,隻能把收獲的糧食賣掉給商人換成銅錢,再換成白銀,最後才能給朝廷交稅。
在收獲季節,老百姓集體賣糧食,糧食價格會低成什麼樣。
魏廣德可清楚記得小時後看的那篇買糧食的課文,本以為豐收了可以賣出更多的錢改善家裡的生活,但是把糧食運到城裡才知道,糧價已經暴跌了。
可以說,這樣的改革,務農的百姓不僅在災荒年生活難以為濟,就算是豐收年,怕也是很難獲得足夠的錢糧。
魏廣德當時的話,倒是給張居正提了個醒,這幾天他也在思考一條鞭法需要進行的調整。
最起碼,魏廣德要求雙軌製,對於“賦”,農民可以選擇用實物繳稅,也可以用白銀。
隻不過“役”,才是一律換成銀錢繳納。
而這時候,江治那邊也準備好了,在張居正一聲令下後,十餘名官員拿著不同大小的金瓶開始往黃河河道裡注水。
這些金瓶壺口都是可以調節大小的,以適應不同的水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黃水倒入河道,很快就順著河道向下遊代表徐淮的地方流去。
稱好的水不斷在河道中彙聚,也漸漸充滿了河道。
“這裡是洪澤湖嗎?”
看到其中一窪清水,魏廣德指著問道。
實在是黃河河道上大湖不比長江,貌似也就這麼一個湖泊了。
其實,本來洪澤湖也是不存在的,純粹就是因為高家堰的存在才人為製造出來的。
“是,那邊青石已經堵上,衝刷河道時會拿開。”
朱衡也在一邊給魏廣德、張居正等人講解。
江治這邊,不斷指揮這工部差役向河道注水,水中的泥沙肉眼可見在河道裡淤積。
對於中下遊,自然才是觀察的重點,但是此時入眼的就是河道底部一層泥沙。
不過相對來說,此時水量還算充沛,所以泥沙的沉澱還算可以接受。
可是到了下遊,隨著兩個代表運河吃水河段的出現,河流水量減少,從此段開始,淤積的泥沙明顯增加。
看到這裡,所有人都明白了,其實黃河越來越多水患的原因,就是向運河補水的惡果。
否則,下遊河段應該和中遊一樣,隻會淤積部分泥沙,是絕對不會如同現在這樣大量出現淤積的。
等到了後麵,開始表現束水攻沙法的時候,有差役提走代表高家堰處青石,注入洪澤湖的水快速留下黃河下遊。
雖然帶走一些淤積的表麵泥沙,但是河底泥沙依舊多,而這些被帶走的泥沙,大多並沒有衝出去,而是在黃河入海口附近堆積。
當代表洪澤湖的水窪裡水逐漸見底以後,青石再次被放下,也預示著開始新一次的蓄水。
“剛才是完成了一個輪回,這樣的示範還要進行數次甚至十數次。”
朱衡在一邊解釋道。
“是不是一次就代表一年?”
張四維插話問道。
“差不多是這種意思。
但在實際操作中也要看情況,如果黃河中上遊引發水患,也開始開閘放水進行刷黃。”
朱衡解釋到。
雖然隻進行第一個周期,但是此時不管是魏廣德還是張居正,其實都已經注意到下遊淮安附近的河段,黃沙淤積明顯。
朱衡發覺後就說道“這也是岑主事他們認為的,中下遊淤積會導致河道斜麵降低,泥沙最終會擁堵在下遊入海口附近。
長此以往,此地必常年水患泛濫。
主要還是濟運導致黃淮水量降低造成的,如果放棄運河,情況興許會有所好轉。”
喜歡隆萬盛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隆萬盛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