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雲帝而言,投資晶東,完全不是投資收益的考慮,或者進一步的說,不是出於財務投資的目的。
而是安全性戰略。
服務於炎黃集團萬物互聯終極目標的安全性戰略。
戰略有很多種,基於本業經營的,基於輔業發展的,基於財務驅動的,基於行業驅動的……
當企業大了,有一種需求,叫做安全性戰略。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
高得地圖。
很少人知道高得地圖到底能有多燒錢。
每天晚上,很多城市的街道上就會有個小白車,上麵有個360度攝像頭,跑啊跑啊跑的,一般人很少會注意,注意到也不知道它是在乾嘛。
它在更新地圖。
哪個晚上這個路斷了、修了,它第二天需要及時反映出來的,要不斷的還原地貌,且不論買gs還是北鬥的數據,航拍的數據,供給全中國幾億用戶,這個大平台一年的開支,幾十億總是要有的。
高得地圖的成本高不高?
不妨想想,高得乾了誰的事?
地圖這事,應該誰來做?
國家。
國家應該搞個大地圖給所有人用。
這應該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但是,國家當初太缺錢了,作為擁抱世界的代價,我們當初在很多行業很不完善的情況下,走上了市場化的道路。
而世界上從未有過像我們國家發展如此迅速的先例,當時不知道該怎麼監管,也不知道哪些行業必須握在國家的手裡,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去承擔的發展中的問題。
高得,一個民營企業,自己乾了一個國家該去乾的事,從企業的角度而言,這很了不起。
有魄力。
這需要投入海量的資源資金和力量。
要更新全國每個角落的地圖,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那是要村裡的每一條路都給你更新掉。
這可不管是靠著北鬥gs能做到的,還要靠地麵大量的道路更新識彆,這個成本是非常高的。
高得最應該跟誰收錢?
全國千千萬萬的用戶在用,用戶用的那麼嗨,不應該對用戶收錢嗎?
應不應該?
其實應該。
誰使用誰付費,這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但是,高得地圖沒有收這些用戶一毛錢。
當然,千度也不會收。
假設,今天高得率先收費,每導航一次收費一毛錢,
那麼,還會有幾個人會堅持用高得?
所有的客戶都會叛變去千度了。
這就很反邏輯了。
明明高得地圖服務的是終端用戶,全華國保守數據有3億高得用戶,每個人每導航一次付一毛錢,一年導航次數為了計算方便,簡單粗暴的1000次,日均三次,網約車加出租車算上,這個數據不會太離譜。
那麼1000次就是100塊錢,3億人,就是300億,這在商業邏輯上是合理的,大不了實現三分之一,100億,也足夠覆蓋高得的支出。
但是這個錢,收不上來,誰收誰就死。
所以這一毛錢是鐵定不能收的。
如果每次打開高得地圖,啪,給你彈出三個廣告出來,到十字路口了,啪又是一個廣告,說周邊某店鋪怎麼怎麼滴,我相信所有人立刻馬上會卸載高得地圖,轉頭投向千度的懷抱。
當然,這個結果就是市場隻剩下千度,高得倒閉後,所有人在千度的廣告迷宮裡欲生欲死。
廣告之王千度也不敢這麼做,否則高興的就是高得了。
但是高得和千度怎麼養活自己?
打車、數據、流量、定位……
反認知的是,這些東西加在一起,都養不活他們,隻能聊勝於無的彌補虧損。
否則股東們也不會天天想著讓高得怎麼賺錢。
用戶端toc沒法收錢,企業端tob收不了什麼錢,政府端tog,沒邏輯,你給政府收錢,政府憑什麼給你錢?
b、g、c,都沒錢,怎麼辦?
大家都不給錢,資本來給錢?
資本是傻子嗎?
資本是大家都願意給錢,我給的錢更多,企業要自己賺得多或者未來賺得多,資本才願意給錢。
所以,高得地圖自身商業模式根本無法盈利,但為什麼與之毫無相關性的阿狸爸爸買下了高德?
臨安馬為啥會買這個賠錢貨?這麼一個完全沒人理的事,為什麼臨安馬屁顛屁顛的高高興興的斥資百億把高得地圖吃了下來?
臨安馬傻嗎?
他隻是沒良心,但絕對不是傻子。
是數據嗎?
阿狸爸爸會沒數據?誰的數據比他多?
是流量嗎?
阿狸爸爸還缺流量嗎?它本身就是製造流量的,誰能比他多?
而是安全性戰略。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