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全部看完後,張衝才知道其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竟然是張遼。
張遼果然不愧是被曆史考驗過的絕世名將,他隻是將張遼放在了臨汾,就能自己嶄露頭角。
張衝來到這個世界已有八年了,這八年的生活雖然比他前世更動蕩,但卻更能磨礪張衝。
而且因為久居上位,做什麼決策自己都是第一負責人,所以這也養成了張衝超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一種頂層視野的思維。
打個比方,如果這個時候的張衝能重新回到前世,即便沒了係統大能,張衝也能憑借他這種思維能力成功創業,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在張衝看來,張遼這樣的人是不一樣的,隻是看他的履曆你就能明白這人一定是非常有東西的。
在五子良將中,於禁是鮑信的部曲出身,後來被舉薦到了曹操身邊,做了曹操的起家元從。
而樂進更不用說了,那是曹操一起兵,就以豪傑身份入伍的元老。
所以這二人能力肯定是很強的,但跟對人,有機緣也是很重要的。
除此二人外,就是張合、徐晃、張遼了。
三人都不是曹操的基本盤出身,是半道加入的,但三人也有不同。
其中張合是臨陣帶兵反正的袁氏大將出身,為曹操最後打敗袁紹起到了重大作用。
而徐晃則早年是白波一係的軍將,隨楊奉一起與天子投奔到曹操那裡的,這身份也不差。
但五人中偏偏就隻有張遼是地地道道的階下囚出身,但最後卻能隱為五子良將之首,張遼此人的能力還用再說嗎?
在張衝這個位置,他對於人才的認識是比較透徹的。
有些人隻是中庸之才,但因為機緣到了,就能坐在那個位置,被外人和後人稱一句人才。
而有些人呢?隻是跟對了人。老大說你是人才,你不是也是。這些人比如是老大的親戚或則元從這些。
實際上,大部分元從出身的,能力都不會太強。他們是因人成事,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大部分都要歸結為平台的作用。
但隻有非常少的人,他的才情天賦遠遠要超過同階段的人,所以無論到哪裡,都會很快嶄露頭角。
張遼就是這樣的存在。
而張遼也的確不負張衝的賞識。
張衝都有點忌憚的玉璧城,就這樣被張遼給簡單的解決了。
是的,簡單。
不需要鏖戰,也不需要攻城,隻需要簡單的修建溝塹,就能破了這一玉璧。
不過雖然是簡單,但卻相當有效。
玉璧城才多大,城內的儲備才多少?一旦被內部給包圍了,那玉璧沒有外部的支援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無怪乎,玉璧之險要,卻隻在南北朝時曇花一現過,其他時間都沒有什麼影響。看來這就是此城最大的弊端了。
但為何昔日的高王卻非要一個勁死打呢?怕也是輸紅眼了吧。
等張衝將奏疏全部看完後,已經知道楊茂已經打下了薄弱的龍門,也渡過黃河,向著左馮翊潛進。
楊茂言語裡,表達著樂觀,但張衝卻不覺得後麵就容易了。
實際上,很多人隻以為大河是關中的天然關牆,以為突破了大河,長安就唾手可得了。
但實際上,這其中卻差了不少,因為以關中為核心的對外防務,大河隻是最外圍的,在大河之後還有一道險要。
那就是以洛水為重點的軍事防線。
這裡的洛水並不是那條穿伊洛的洛水,它可以叫洛川水,是從朔方源頭水下來的,在經過左馮翊這個地方的時候,自北向南穿郡而過。
自古,將這洛川水以東到黃河的南麵土地,叫為河西地。
這裡也就是昔日秦與晉中要的角逐地,後來三家分晉後,魏國又代替原先的晉國在這裡與秦角逐。
在這裡雙方先後打了五次大規模戰役,兵家顯聖吳起就是在這裡打出威名的。
所以,現在楊茂要進入這片河西地了,所要遇到的問題一點不比昔日魏國要少。
再加上夾雜著彌勒道的那些教徒,要想處理好此地的事情真的不太容易。
而與楊茂這邊艱難起步不同,趙雲和於禁為首的南路軍真的是勢如破竹。
下麵,就是文姬整理好的關於南路軍的情況。
從最新彙報來的奏疏,趙雲和於禁彙合後,如今兵鋒已經突破到了華陰一帶了。
然後好玩的事情就來了,華陰本地的世家,也是大漢最老牌的幾個世家之一的弘農楊氏竟然主動來接觸了於禁。
當時於禁並沒有理會楊氏,直接就對華陰城發起了進攻。
華陰也算是通往長安的重鎮了,其北接渭水、南臨華山,可為關西之鎖鑰。
但就這樣的重鎮,卻被泰山軍一鼓而下,其軍心就是如此。
於禁擒華陰令陳禹,見他有才乾學問,便禮遇有加放在了身邊做為參讚。
當然,於禁也不全是要搞禮賢下士的把戲,而是泰山軍初入關西,兩眼一摸黑,急需要了解本地士情的人幫忙導引。
也是在陳禹的解釋下,於禁才明白為何楊氏會主動接觸自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原來,就在於禁剛來沒幾天,漢之汾水大營的河東兵剛從華陰經過,當時道左的楊氏子弟見後大為絕望。
第一個絕望就是內亂必然不可免。
楊氏雖然被董卓打壓,但與上層社會的聯係卻並沒有消失。他們明白長安城內正發生的鬥爭。
董卓病倒金殿,現在豎著天子節度的河東兵卻出現在了華陰,其意為何,他們如何不知?
另一個絕望的是,那就是眼前的河東兵也太拉了。
旗幟不整,軍容不肅,一些吏士都能看到穿著一些女人的衣服,明顯就是劫掠而來,行軍彷佛是春遊,比自家部曲都要差勁。
皇帝所倚仗的就是這樣的兵?
所以楊氏子弟再不對大漢抱有希望,回去後就令族人緊守塢壁。
果然,沒多久,還在遊行的河東兵在敲詐了華陰城的儲備後,猶嫌不足,就開始四散劫掠鄉野。
當時的情況,彆看楊氏諸子瞧不上這些河東兵,但人家到底是軍隊。
一番劫掠下來,楊氏在鄉野的五六個塢壁都被河東兵給攻破,損失慘重。
而劫掠了一番後的河東兵,又高興的繼續向西了。
所以當泰山軍緊隨著河東兵出現在華陰後,華陰才會被一鼓而下,楊氏子弟才會主動來接觸泰山軍。
了悟了這裡麵的關節後,於禁這才放心,就在軍中接見了幾名楊氏子弟,他們這幾家願意攜子弟效力軍中,為泰山軍帶路。
於禁當然沒有不同意的,至於這些楊氏子弟的身份問題,那也是可以談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