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隱居地球,鎮諸天神魔!
當李十二在西京長安吃閉門羹遭冷遇的時候,許仙和公孫佳人正在河洛之間愜意遊蕩。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的洛陽,繁花似錦,繁榮昌盛。
正值春日,陽光灑在洛陽城的大街小巷,金輝熠熠,青磚紅瓦交相輝映,顯得尤為壯麗。
在這花開時節,一對青年男女,漫步在洛陽的街頭巷尾,享受著悠遊閒適時光。
許仙白衣散發,公子翩翩,公孫佳人紅裙如火,笑意盈盈。
他們就像一對普通的凡人情侶,看看風景,逛逛市集,品品小吃美食。
公孫佳人還像小孩子一樣,買了一串糖葫蘆,她紅唇輕咬下一顆後,又遞到許仙嘴邊。
看著許仙有點無語又配合地咬下一顆,公孫佳人隻覺得嘴裡冰糖甜蜜的滋味從舌尖甜到了心間,她英氣颯爽的臉上綻放出如春日朝陽般的笑容。
他們也來到洛水河畔,河水清澈,波光粼粼。
許仙租了一葉扁舟,悠然泛舟於寬闊的河麵之上。河水宛如一塊碧綠的綢緞,在微風輕拂下蕩起層層漣漪,船兒隨波逐流,輕輕搖曳。
許仙站在船頭,感受著水波蕩漾的愜意。他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輕哼起了一首不知名的鄉間俚曲。
公孫佳人靜靜地坐著,微仰起頭,目光溫柔而專注地落在許仙身上。
公孫佳人的眼中閃爍著淡淡的光芒,仿佛在傾聽著許仙的哼吟,又仿佛在欣賞著眼前的美景。
兩人的身影倒映在河水中,隨著扁舟的搖曳而輕輕蕩漾。
歲月一時靜好,可惜流光易逝。
後來許仙和公孫佳人也去了佛陀林立的龍門石窟賞佛,又到了雲山飄緲的老君山訪道,如此在浩浩洛陽城和周邊遊蕩勾連半月,他們才一起上了嵩山。
……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稱為“嶽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
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古都洛陽,是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
嵩山的主要山脈是太室山和少室山,太室山和少室山各占三十六峰、共七十二峰,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
嵩山雖然沒有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和北嶽恒山之奇,但也有其獨特之處,自古便以奇峰險峻、翠竹蒼鬆、古跡名勝著名。
很多人提到嵩山,就會聯想到少林寺。
而事實上,嵩山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人們的修行之地了。
春秋時期,這裡建立了諸侯國郾,隨後又成為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到了漢朝,嵩山被定為祭祀嶽神的場所,從此開啟了嵩山道教和佛教的發展曆程。
嵩山道教是神州道教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嵩山誌》記載,漢朝時期,著名道士茅盈、葛洪、鮑姑等人都曾在此修煉。
北魏時期,嵩山道教達到了鼎盛,當時的皇帝遷都洛陽,將嵩山道教定為國教。此後,嵩山道教傳播日益廣泛,影響深遠。
作為道教的聖地,嵩山被譽為“太上之脊”和“洛陽之祖”。
此時的道教正值鼎峰,嵩山更是享有盛名。
嵩山同時也是佛教的聖地,東漢法王寺,禪宗祖庭少林寺,北魏會善寺、嵩嶽寺等都是著名佛寺。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法王寺和少林寺。
法王寺創建於東漢,是神州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比洛陽白馬寺僅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年。
而少林寺為北魏孝文帝元宏敕建,因建於少室山中密林之地而得名“少林”,印度僧人跋跎在此落跡傳教。由於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在這裡首傳禪宗,後來禪宗發展成為佛教中的重要宗派,所以,少林寺又被稱為禪宗祖庭。
禪宗祖師達摩在傳教過程中留下了“一葦渡江”、“麵壁九年”的故事,確立了“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的修佛禪法。
許仙和公孫佳人入了嵩山,嵩山巍峨聳立,蒼翠欲滴。
許仙和公孫佳人最終選擇在俯瞰中嶽廟的太室山山峰間築廬而居。
中嶽廟位於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原名太室祠,曾有“飛甍映日,傑閣聯雲”之美稱。
中嶽廟始建於秦,漢武帝時擴建,此時規模甚為可觀宏偉,紅牆黃瓦,金碧輝煌。
廟內大殿供奉中嶽大帝天中王神像,高約兩丈,姿態雄偉。寢殿內塑有天中王和天靈妃對飲坐像。禦書樓內供奉玉皇大帝神像。
中嶽廟作為道教聖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稱,道門認為這裡是周朝的神仙王子喬的升仙之處。
據史書記載,周靈王(公元前571~545年)的太子姬晉,字子喬,人稱王子喬,從小天資聰穎、溫良博學,然而他並不喜歡奢靡富貴的王宮生活,而是對修仙長生之術情有獨鐘。
王子喬曾引經據典勸諫父親周靈王應順從自然法度,不要堵塞河流,但未被采納。之後他被貶為庶人,依然堅持修行。
王子喬喜歡吹笙作鳳凰鳴聲,在遊曆伊水和洛水期間,王子喬遇到嵩山道士浮丘公,便跟隨其在嵩山專心學習道術,不辨時日,凡三十年。
三十年後,王子喬告訴家人將在七月七日這一天乘著白鶴出現在緱氏山頂。
到了那天,王子喬騎鶴而來,停在山巔上的可望而不可及之處,向他的家人們揮手致意,然後便乘鶴升天而去。
王子喬緱氏山巔騎鶴升天,是道教經典意象之一。
後世文人遂用“緱山騎鶴、騎鶴、駕鶴”等比喻得道成仙;用“子晉吹笙、子晉笙、王子吹笙、緱嶺吹簫、吹笙緱嶺、緱山笙鶴、笙鶴”等表現悠然自適的仙道生活用“緱山鶴、王喬鶴、緱山仙客、吹笙子晉”等喻灑脫不凡的人,或用以寫鶴;又用“鶴駕、鶴馭”等謂仙人或太子的車駕;用“王子喬”代指仙人。
後人在緱氏山和嵩山的頂上都建立了神祠紀念王子喬。嵩山峻極峰以東的白鶴觀,背負三峰,左右皆絕壁,亦為紀念王子喬而建。
許仙和公孫佳人結築的仍然是雙廬,比鄰而居,他們便如當年在峨眉山時一樣,同行同止,訪道參禪,探幽尋勝,賞花弄月,問道對劍。
隻是許仙卸了道袍高冠,公孫佳人也比之前和他更加親密親近,但終究還是發乎情,止於禮,並無真正逾越之舉。
伽藍一夜窺天,對公孫佳人的觸動很大。
公孫佳人既誌於隨許仙問道以求儘快晉入窺天,又自覺自己和許仙還差一些水磨工夫才能水到渠成修成正果,因此她也不是特彆急切。
反正如今兩人行止相隨,不是夫妻,也類夫妻,差的不過是一紙婚契和敦倫之禮而已,公孫佳人雖是芳心可可,但也沒有完全做好更進一步的準備,因此公孫佳人其實還蠻喜歡當下這種狀態的。
隱居修道,日月如梭。
當聖伽藍率領魔教眾大肆進擊擴張魔教影響力、如日中天、風頭無兩的時候,公孫佳人和許仙就這麼安靜愜意的在嵩山過著二人世界。
直到李十二失意地離開長安,返回安陸前,到達嵩山拜訪了許仙和公孫佳人二人。
李十二看到不著道服的許仙時心頭還有些驚訝,待看到一旁微笑的公孫佳人時已是有所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