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反過來,站在《螢火蟲之墓》的角度上來說,人家本來就不是拍給我們看的,那麼從這一點來說,這片子不正是反應了軍國主義對自己國家帶來的傷害嗎?
當然,李易其實也覺得,電影最大的亮點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或者所作為切入點,但是電影本身其實問題也很大。
最大淚點妹妹的死來說,很難讓人不覺得是男主不作為和任性更多害死了妹妹!
電影裡麵的妹妹是很可憐,但是男主角的少爺脾氣也很容易讓人恨的牙癢癢的,寄人籬下吃飯連碗都不知道洗,可以勉強理解14歲的孩子還不知道自己在戰亂中完全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和妹妹,但是連碗都不會洗脾氣還很大,到了妹妹生病了都不願意回頭,與其說男主可憐,不如說看到這裡的時候相當一部分人已經覺得男主可惡了。
李易來拍的話,肯定要進行大修大改。
至少,這真的不能用一個當時還太年少不懂事就能解釋的了的。
言歸正傳。
李易其實還沒有想好,要怎麼做。
一部電影複刻出來,相對來說要容易不少,可是要進行本土化改編,要對劇情進行很大程度的修整,這可和複刻一部電影的難度,完全是兩碼事。
當然,其實這部電影也可以說是一部“煽情到極致”的催淚片,這正好是李易擅長的。
隻不過,這種電影,真的適合用真人演員來拍嗎?
電影裡麵的小女孩是餓死的,那種狀態,如果是真人小孩子來拍的話,說實話,李易覺得很難拍出動畫的效果來。
而且還有一點,如何規避那些尺度過大的,太過殘酷的畫麵?
取舍之間,可以說讓李易也很是為難。
首先,如果用動畫來製作的話,那麼要不要展現那些真實的殘忍的畫麵?
尺度如何把控?
會不會影響到電影本身?
其次,如果用真人來拍攝的話,那麼演員怎麼選?
同時,一些那個時代的地方的習俗,等等,也都還需要大量的資料來填充。
所以,就算李易要拍這部電影,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這樣的電影,不管是真人電影還是動畫電影,都需要大量的前期籌備工作。
其實還有一點,很關鍵。
我們國內的很多導演,總是希望能拍出讓“外國觀眾”認可的電影,想讓他們承認這場戰爭我們所遭遇的苦難,以及敵人的殘暴。
可是實際上,李易真的沒有想過。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本就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苦難,外人看了,頂多隻能是出於人性來表達一點同情,所以在李易看來,這類的電影,真的沒有必要苛求去讓外國觀眾認可。
這樣的電影,首先應該立場很堅定,那就是拍給我們自己看的。
讓我們自己的觀眾,去重新感受那段曆史,去明白,那場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去明白,我們如今的日子有多來之不易。
而不是去寄希望於外人!
就算你拿獎了又如何,就算被認可了又如何?
這也是這類的電影的一些通病,一些導演想著按照“外國人”“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去拍攝電影,可是這樣做,本就失去了最大的意義。
當然,過去我們還沒有那麼強大,所以這種心理倒是也能理解,但是現在真的沒有必要去考慮,外國觀眾怎麼看,外國影評人怎麼看,外國媒體怎麼看,因為真的沒有特彆大的意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所以李易不需要考慮這一點,而且有些東西,如果連我們自己的觀眾都不認可,那麼為什麼還要在國內拍?
從影響力的角度來說,拍一部國內票房大爆的電影,影響力自然也就上來了,如果牆內不開花,牆外開花的話,那麼又有什麼意義?
回到電影上來說,什麼是人性普遍的情感?
《美麗人生》為什麼能感動人?是因為那段曆史嗎?
不,國人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人家的那段曆史?
真正讓我們不了解他們的曆史卻也能夠被感動的是,那父子親情,是那父親為了妻子和孩子而做出的犧牲。
這些才是人性的普遍情感。
同樣的道理,《螢火蟲之墓》裡麵是靠什麼感動人?
是孩子,因為沒有人能眼睜睜地看著那樣一個活潑可愛,天真乖巧的孩子,遭受那樣的苦難。
這才是最普遍的共情點。
《忠犬八公的故事》靠的是八公的十年如一日的忠誠來讓人共情。
《媽媽再愛我一次》靠的是偉大的母愛來讓人共情。
《交易》這樣的短片,靠的是孩子懂事的令人心疼來讓人共情。
拍多了煽情催淚的影片,李易對這方麵還是有著比較明確的認知的。
像反戰的影片,關鍵要表現出來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不是那種勝利的結果,而是在戰爭過後,留下的傷害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才能夠讓人普遍性共情。
讓人明白,戰爭的可怕,讓人明白,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
《黃飛鴻》係列,為什麼會讓人共情,因為電影展現的主題,是國人最普遍的共情點。
我們都知道那是我們曾經的曆史,我們都知道,我們勝利了,我們也都知道,我們有很多先烈,為之拋頭顱灑熱血。
我們會知道,陸浩東那樣的人,為何值得我們尊敬和敬佩。
這些才是關鍵!
喜歡催淚係導演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催淚係導演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