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們,進度條一拉到底,完結了,鞠躬撒花!!!
你們不想說點什麼嗎?
誇我幾句也行,昧著良心誇也成。
哈哈哈,我太臭不要臉。
本書不是腦洞文,科技與狠活都很少,主角是在尊重曆史的情況下裝逼。
為了讓這個逼裝得足夠爽,作者將穿越靈魂投遞到了一個令國人驕傲的朝代——大唐。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想想都揚眉吐氣。
可惜除了初盛唐外,唐朝其他能稱得上政治清明的時期很少。
曆史文在不顛覆曆史的前提下裝逼,要求大環境必須得過的去。
否則,查老先生就沒必要讓郭靖戰死襄陽。
生於亂世,即便滿懷俠義,也經不起殘酷現實的消磨。越是家國情懷重,有責任感的英雄人物,越無法擺脫這種悲哀。
為了不讓男主活得像郭靖那般憋屈,作者特意截取了晚唐中最好的一段時間。
這段時期對外戰爭都獲得了勝利(打回鶻,打奚族,打吐蕃),經曆了大一統的過程(收複河西隴右),也做到了番邦四方來朝,是唐王朝回光返照最後的燦爛時光。
這本書作者查了三年資料才開始動筆,從地理到人物都做了充分考古,不僅將各年三省六部官員扒個遍,還將大唐所有藩鎮曆年節度使做了詳細梳理。
你們很難想象這本書第三卷出現的90以上朝臣都是曆史真實人物,其官職乃至當年的升遷調動,精確到月,都嚴格遵循了真實曆史軌跡。
連出場不多的學閥二代們都來曆不凡,曆史上他們許多人是後來唐懿宗、唐僖宗朝的宰相。
甚至蘇州刺史這樣的微末人物,作者都查了《唐刺史考》,找到會昌五年真實的蘇州刺史——楊漢公,安排他給劉異做蘇州伴遊。
書的成績雖不儘如人意,但作者寫得挺認真的,沒有糊弄讀者。
我在書中一共挖了一百二十七個坑,基本全填上了,有的伏筆時間跨度太長,後續填坑時估計讀者都忘了。
至於情節和邏輯,我隻能說作者水平暫時也就這樣了,你們不要對一顆秀逗的腦袋要求太高,免費書籍湊合看看就好。
書中許多看似荒誕的小插曲其實都來源於真實曆史記載。
比如郭太後在唐宣宗登基的第三年鬨著要跳勤政樓,她被婢女們救下後,唐宣宗過去看望她,結果郭太後當晚就死了,硬說是自然死亡真的很難令人信服。
唐宣宗因為太過喜歡一個妃子,怕自己步唐玄宗後塵,又舍不得放妃子出宮,居然將妃子殺了。
唐武宗大裁員後將八十四歲的“當代仲尼”王起,派出去領兵,做山南西道節度使,既缺德又好笑。
那個對白居易說出“長安居,大不易”的顧況,他親兒子顧非熊居然連考了三十次科舉,要不是唐武宗特批恩典,顧非熊估計還要繼續考下去。
馬英九的老祖宗馬植,就因為大宦官馬元贄送他一條腰帶而被唐宣宗罷相,也是真夠無語的。
先後出場的幾位京兆尹,威武霸氣的薛元賞,明哲保身的盧商,膽大妄為的柳仲郢,從他們身上能看出大唐雖有律法可依,但主要靠人治,否則薛元賞不會因為混混們有紋身就直接杖殺。
還有那個龔播,曆史上他確實是大唐知名土豪鹽商。白居易也確實是楊汝士的妹夫。
再聊聊男主,許多讀者讀到最後才發現劉異居然也是真實曆史人物。
史料對唐宣宗妹妹安平公主駙馬劉異的記載得並不多,你們若好奇可以百度一下,大概隻能找到劉異做過金吾衛街使和邠寧節度使的履曆。作者在梳理藩鎮曆代節度使時,發現他後來還做過忠武軍節度使(也叫陳許節度使),和荊南節度使。
我選擇劉異作為本書男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曆史對他的記載很少,從家世背景到成長經曆,幾乎都是空白,供作者發揮的空間比較大。
作者想通過男主的成長經曆,串起晚唐最輝煌的一段曆史。這就是為何劉異離開新手村後,即便邏輯牽強作者也要安排他去振武城,因為我想將大唐與回鶻的戰爭介紹給大家。
書中涉及政事和朝局事件基本都是真的,每次精確到日的天狗食日也都真實發生了,天象中隻有那次“熒惑守心”是假的。
當然,為了讓男主裝逼,作者昧著良心讓劉異冒領了一些其他人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