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張獻忠:大西之主的傳奇與爭議_古代曆史著名人物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 > 第236章 張獻忠:大西之主的傳奇與爭議

第236章 張獻忠:大西之主的傳奇與爭議(1 / 2)

一、早年經曆

張獻忠出生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八日,在陝西省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古稱柳樹澗堡)。[1]儘管出身貧寒,張獻忠自幼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他小時候曾接受過一定的教育,這在當時的邊遠地區是較為罕見的。據傳,他不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還具有較強的個人魅力和領導能力。

青年時期的張獻忠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從軍經曆。起初,他在延安府擔任捕快,負責維護地方治安。然而,由於某種原因,張獻忠被革除了職務。失去穩定工作的張獻忠不得不另謀出路,於是他選擇加入延綏鎮的軍隊,成為了一名士兵。

在軍旅生涯中,張獻忠的經曆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他因為觸犯軍紀而麵臨嚴厲的懲罰——死刑。在這關鍵時刻,他的命運出現了轉折。當時的主要將領陳洪範對張獻忠的外貌感到好奇,認為他相貌不凡,或許將來能有所作為。因此,陳洪範向總兵王威求情,希望可以饒他一命。最終,張獻忠被免於死刑,但受到了一百軍棍的嚴懲,並被除名。

二、反明起義

天啟末年,陝西全境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包括乾旱和蟲害,導致糧食歉收,民生困苦。在這種極端環境下,許多農民無法維持基本生存,被迫走向反抗的道路。陝北地區首先爆發了農民起義,迅速蔓延開來,形成了燎原之勢。最初,起義由府穀的王嘉胤和王自用領導,他們在黃龍山建立了根據地。隨後,各地響應者紛紛加入,包括宜川的王左掛、安塞的高迎祥、洛川的張存孟等人。其中,李自成也在米脂起義後加入了高迎祥的隊伍。

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集了十八寨農民組成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人的起義。他自號“八大王”,因其“身長瘦而麵微黃,須一尺六寸,僄勁果俠,軍中稱為‘黃虎’”。起初,張獻忠的隊伍隸屬於王嘉胤和王自用的聯盟之下,但由於張獻忠的智慧和勇氣,他的隊伍很快便自成一體,成為當時三十六營中最強大的一支力量。張獻忠憑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使得他的部隊不斷壯大,從最初的幾千人發展到幾萬人。

張獻忠帶領著這支日益壯大的隊伍,開始在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輾轉作戰。他的戰術靈活多變,擅長利用遠程奔襲、聲東擊西和裡應外合等手法,給明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與明軍的對抗中,張獻忠多次取得勝利,他的部隊也逐漸成為起義軍中的核心力量。他不僅在戰場上表現出色,而且在戰略規劃方麵也有獨到之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獻忠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反明勢力中最為關鍵的領導人之一。

三、中原混戰

崇禎六年(1633年)冬,農民軍大部渡過黃河南下,張獻忠所部成為以高迎祥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到了崇禎七年(1634年),張獻忠率部入川,攻陷夔州(今重慶奉節),進而圍攻太平。此時,重慶女總兵秦良玉率領她的“白杆兵”趕到,秦良玉的威名讓張獻忠感到畏懼,他倉皇撤退,秦良玉率軍追擊並與兒子馬祥麟的部隊前後夾擊,迫使張獻忠退往湖廣地區。

崇禎八年(1635年),各路農民軍被官軍圍困於河南。為了衝出包圍圈,十三家農民軍首領在河南滎陽舉行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決定分兵出擊,以打破官軍的圍剿計劃。會後,張獻忠和李自成在闖王高迎祥的帶領下,向東挺進。張獻忠的部隊作為主力,作戰勇猛,連破固始和霍丘等州縣,直指明朝的中都鳳陽。

在一個大霧彌漫的清晨,張獻忠的部隊包圍了鳳陽城。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全殲了守衛鳳陽的兩萬官軍,擊斃守將朱國正等人,俘獲了鳳陽知府顏容暄,並當著百姓的麵曆數他的罪行後處以死刑。張獻忠將勝利品和府庫裡的糧食分給了當地的貧苦農民,還命令農民和四鄉百姓砍光皇陵的幾十萬株鬆柏,並拆除了周圍的建築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龍興寺(又名皇覺寺),接著掘了皇帝的祖墳,並將鳳陽的富戶殺得一乾二淨。

崇禎帝得知鳳陽失守的消息後,立即穿上喪服,跑到太廟放聲大哭,並下令朝廷官員素衣素食辦理公務以示哀悼。崇禎帝撤換了兵部尚書的職務,砍掉了鳳陽巡撫和巡按禦史的頭顱,並將早已革職閒住的五省督師判處死罪。儘管采取了嚴厲措施,官軍仍然無法抵擋張獻忠部隊的進攻。

攻下鳳陽後,張獻忠揮師南下,接連攻克廬州(今安徽合肥)、安慶、和州、滁州,一路沿長江打到了江蘇的儀征。隨後他又回師向西,經英山、霍山,與馬守應部會師於湖北麻城。接著,張獻忠的部隊從湖北進入河南,再進入陝西,由商洛打回關中。張獻忠轉戰千裡,忽東忽西,選擇官軍的薄弱環節,打破了官軍在中原圍殲農民軍的戰略計劃。張獻忠回到關中後,與高迎祥在鳳翔會合。在陝西,張獻忠的部隊與明朝兵部尚書洪承疇統率的官軍進行了幾次激烈的戰鬥,洪承疇手下的大將艾萬年、曹文詔等人都被農民軍斬殺,官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農民軍隨即轉而直插河南,繼續展開攻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四、暫受招撫

崇禎九年(1636年)初,農民軍已經發展壯大到幾十萬人,在河南會合時,常連營百裡,而張獻忠的部隊就有十萬人以上。同年九月,闖王高迎祥在戰鬥中遇伏被俘,並被淩遲處死。李自成等大部轉戰於潼關以西地區,而張獻忠的部隊則成為潼關以東地區官軍攻擊的主要目標。張獻忠的部隊在鄂、豫、皖等地輾轉作戰,多次打敗官軍。尤其是在攻進河南時,一舉占領了許州,並殺了左良玉的哥哥。次年三月,在安慶家店的戰鬥中,張獻忠的部隊又擊斃了明將潘可大等人。

然而,由於流民軍各部缺乏統一部署和協同行動,每部各自為戰,到了崇禎十一年(1638年)春,各路農民軍均連遭挫折。特彆是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明朝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楊嗣昌策劃了“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圍剿戰略,李自成在陝西遭到幾次失敗,劉國能等也在河南歸順朝廷,這些情況都給張獻忠的隊伍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張獻忠在進襲南陽的戰鬥中被左良玉的軍隊擊敗,本人也受傷,幸虧被部下孫可望力救脫險,隨後帶著部隊退居穀城(今屬湖北)。在官軍的強大攻勢下,為了保存實力,張獻忠在穀城、羅汝才在鄖陽,分彆接受了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受“招撫”後,張獻忠拒絕接受改編和調遣,不接受官銜,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他將四萬人的部隊分布在總部穀城的四周,分為四個營地,每個營地設一名大將率領。在休整期間,張獻忠積極集草屯糧,打造軍器,招兵買馬,訓練士卒。此外,他還經常請人給他講解《孫子兵法》,並結合戰例,總結經驗和教訓,等待時機再次崛起。

五、再舉義旗

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張獻忠在穀城重舉義旗,迅速打垮了守備穀城的官軍,殺了縣令阮之鈿和巡按禦史林銘球,拆毀了城垣,劫庫縱囚。明朝監軍道張大經和馬廷寶、徐起祚被迫投降。張獻忠離開穀城時,將官府上下大小官員向他索賄的名單、數額和時間詳細地寫在城內外的牆壁上,使百姓看清了明朝政治的腐敗。

張獻忠再起時,羅汝才、馬守應部也起而響應,並到穀城與張獻忠會合。隱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經湖北鄖、均地區進入河南。農民起義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燒起來。

熊文燦得知農民軍再起的消息後,立即調左良玉和羅岱領兵追剿。張獻忠將大軍埋伏在房縣以西的羅猴山,布置了陷阱,並派出一支隊伍佯裝敗退,引誘官軍入山,伏兵圍攻,官軍一萬多人全部潰散,羅岱被活捉,左良玉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甚至遺失了軍符印信。

崇禎帝得知消息後,一怒之下撤了熊文燦的職,並將其逮捕殺害;左良玉則被降三級,帶罪隨軍立功。接著,朝廷改派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督師,總督以下均聽其節製,再次展開對農民軍的大規模圍剿。

楊嗣昌一到襄陽,就實施了他策劃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戰略。他集結了十萬大軍,並檄令河南、四川、陝西、鄖陽諸撫鎮將領,分扼要衝,主要任務是全力圍剿張獻忠和李自成。起初,張獻忠不了解情況,接連失利,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麵。後來通過情報摸清了官軍的底細,張獻忠說服羅汝才,兩軍聯合,加強了農民軍的力量。

農民軍采用了“以走製敵”、“避實擊虛”、出沒無常的戰術來對付官軍。同時,張獻忠加強了情報工作,派出很多機靈的軍士扮成商人小販,四處探聽消息。老百姓也常把官軍的動向告訴農民軍,還常給張獻忠的隊伍做向導。因此,農民軍能及時掌握敵情,迅速采取軍事行動,打得官軍措手不及。然後迅速轉移,使官軍摸不清農民軍的去向,難以追擊。

儘管如此,農民軍被困在官軍的包圍圈裡仍十分不利,隨時都有被圍殲的危險。為此,張獻忠認為必須徹底粉碎官軍的圍剿計劃,跳出包圍圈外去作戰,才能更有力地打擊官軍。

六、入川作戰

崇禎十三年(1640年)閏正月,張獻忠在枸坪關被左良玉擊敗,率部突入四川。入川途中,在太平縣的瑪瑙山又受到鄭崇儉和左良玉的夾擊,傷亡慘重。接著又受到湖廣軍、四川軍和陝西軍的追擊堵截,農民軍連續遭受重創,退居興安歸州山中,被左良玉等軍圍困,陷入了困境。為了擺脫絕境,張獻忠利用楊嗣昌和左良玉之間的矛盾,派人攜帶重寶賄賂左良玉,對他說“正是因為我的存在,朝廷才重用你,你的部下亂殺無辜,朝中早有人看在眼裡,如果我不在了,那麼離你死也不遠了。”這一策略讓左良玉鬥誌鬆懈,張獻忠乘機收聚散亡,在山民的幫助下,走出興安,與羅汝才等部會合。張獻忠又利用四川巡撫邵捷春和楊嗣昌之間的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寧(今四川開江)。邵捷春根本沒有想到農民軍如此神速,官軍一觸即潰。農民軍突破新寧防線後,順利地進入了四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農民軍的入川打破了楊嗣昌的圍剿計劃,並在軍事上從防禦轉入了進攻。楊嗣昌剛愎自用,滿以為官軍已把張獻忠、羅汝才等部包圍在鄂、川、陝三省交界地區,勝利在握。但實際上,從總督到將帥再到士兵,幾乎無人真正執行軍令。

張獻忠儘量避免與官軍打陣地戰,而是采取“以走製敵”的策略,一晝夜能行三百餘裡,快速流動,常常把官軍搞得顧此失彼,腹背受敵,疲於奔命。

崇禎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楊嗣昌眼看無法消滅農民軍,就采用“招撫”辦法,妄圖分化瓦解。楊嗣昌宣布赦免羅汝才罪,歸降者授以官職,唯獨不赦張獻忠,有能擒獲張獻忠者賞萬金,封侯爵。但第二天楊嗣昌駐地的牆壁上就出現“有能斬督師來獻者,賞銀三錢”的布告。農民軍針鋒相對的回擊,使得楊嗣昌非常沮喪,並懷疑左右都私通農民軍。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張獻忠已在四川轉戰了近半年。這時,農民軍在開縣黃陵城被官軍左良玉部追及,左部參將劉士傑、遊擊郭開力立即出戰,農民軍以逸待勞,張獻忠抽出一支精兵繞到官軍後方出擊。左良玉逃走,劉士傑、郭開力被擊斃,官軍將士死傷過半,農民軍獲得了全勝。

八、兵指鄂中



最新小说: 偏心養子?但我是修仙的! 係統綁錯,我躺贏成仙 千金散財還複來 重回17歲,從自律開始 靈氣複蘇你竟然玩家族流 隱秘的自我 修仙之盜墓詭途 重生後,我在官場掀起掃黑風暴 大夏:開局召喚羅網,鎮壓江湖 西遊番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