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張獻忠揮師出川,一晝夜急行軍,兵鋒直指鄂中。當農民軍到達當陽時,駐守的官軍還在睡夢之中。張獻忠還作了一首歌謠嘲笑官軍“前有邵巡撫(邵捷春),常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廖大亨),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楊嗣昌),離我三天路!”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張獻忠率部攻克襄陽。襄陽是明朝的軍事重鎮,軍需餉銀都聚集在城內。張獻忠以所獲餉銀,分十萬兩賑濟饑民,並將襄王朱翊銘和貴陽王朱常法等處死。農民軍受到百姓的擁護,歡聲雷動。至此,張獻忠完全粉碎了楊嗣昌的“四正六隅”計劃,徹底摧毀了他的“十麵網”。楊嗣昌聽說張獻忠揮軍出川,急忙逃回宜昌。在沙市他得知李自成攻破洛陽,殺了福王的消息,自知死罪難逃,因而憂懼而死。左良玉被削職,帶罪領兵。
農民軍接著又渡長江攻下樊城,與羅汝才合兵北上。四月,攻應山不下,轉攻隨州,攻克之。六月,張獻忠率部打南陽,東略信陽。七月,張獻忠又陷鄖西,至信陽。楊嗣昌死後,崇禎帝命陝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任督師,繼續圍剿農民軍。原在一邊觀望不戰的左良玉,亦率部前來追擊張獻忠。秋八月張獻忠在信陽為左良玉部所敗,帶傷出商城,走英山方向,又被王允成擊敗。在此之前,羅汝才與張獻忠不合,投奔了闖王李自成。信陽敗後,張獻忠也往投李自成。李自成想把他的部隊改編成自己的部隊,張獻忠不願意,而李自成反而想要殺他,羅汝才阻止。羅汝才私贈五百騎,張獻忠自河南經安徽東下。這時,李自成的農民軍正圍攻開封。督師丁啟睿和左良玉等官軍主力,都北上救援開封。年底,張獻忠乘間陷亳州,入英、霍山區,與“革左五營”相見,“革左五營”是由老回回馬守應、革裡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爭世王劉希堯、亂地王藺養成五營聯軍組成的。從此,農民軍的聲勢又複振。
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張獻忠率彙合後的農民軍,攻陷舒城、六安,進克廬州,殺知府鄭履祥。又連下無為、廬江,並在巢湖訓練水軍。接著又打敗了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的官軍。張獻忠農民軍的勝利,使江南大震。鳳陽總督高鬥光、安慶巡撫鄭二陽被逮治,起用馬士英代之。十月,張獻忠農民軍被官軍劉良佐部擊敗,張獻忠率部西走鄲水。“革左五營”北投李自成。左良玉為避李自成,儘撤湖廣兵東下。張獻忠乘機攻占黃梅。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張獻忠率部乘夜攻下鄲州。三月,農民軍連下鄲水、黃州、麻城。在麻城,張獻忠招募得數萬人。五月,農民軍西取漢陽,從鴨蛋洲渡過長江,迅速攻占武昌府城。武昌為楚王朱華奎的王府所在地。守城官吏聞風而逃,楚王所募兵為之內應,大開城門迎接農民軍。張獻忠處死楚王後,與部下分食其肉,同時把楚王宮裡的金銀珠寶統統拉走,用了數百輛車子也沒拉完。發銀六百餘萬兩,召集各地流民。
九、鏖戰湖廣
在武昌,張獻忠自稱“大西王”,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他設置了六部和五軍都督府,並委派地方官吏。“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縣”,並開科取士,招攬人才,共錄取進士三十名,廩膳生四十八名,都授予州縣官職。這時,李自成也在襄陽建號稱王,並對張獻忠占據武昌十分不滿。李自成派人帶書信給張獻忠,表達不滿。此時,左良玉的軍隊再次西上,大西政權的官吏多被擒殺。張獻忠麵對這種局麵十分害怕,考慮去向。兩境相接,形成了並立的兩大農民軍勢力。張獻忠力弱,無法與李自成對抗。八月,張獻忠率部南下湖南,以二十萬重兵攻占嶽州。隨後進攻長沙,明總兵尹先民、何一德投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張獻忠占據長沙後,宣布免征三年稅糧。接著,又攻取衡州及其所屬州縣,所到之處,義軍紀律嚴明。據清人劉獻廷記載“餘聞張獻忠來衡州,不戮一人,以問婁聖公,則果然也。”
崇禎十六年(1643年)九月,農民軍攻占永州,兵威所震,使廣東南雄、韶州屬縣的官兵“逋竄一空”。明分巡南韶副使王孫蘭嚇得自縊而死。十月,農民軍占領楊嗣昌老家常德府武陵縣,對楊嗣昌父子及其家族仗勢作惡的罪行進行了清算。張獻忠發布的令牌上寫道“照得朱(誅)賊楊某,昔年曾調天下兵馬,敢抗天兵,某幸早死於吾忍(刃)矣。今過武陵,乃彼房屋土田,墳墓在此。隻不歸順足矣,為何拴同鄉紳士庶,到處立團。合將九族儘誅,墳墓儘掘,房屋儘行燒毀;霸占土田,查還小民。有捉楊姓一人者,賞銀十兩;捉其子孫兄弟者,賞千金。為此牌仰該府。”這表明農民軍對官紳惡霸的憎恨。
在農民軍攻占武陵的同時,張獻忠領兵向江西萍鄉進攻,陷萬載,分兵兩路攻下袁州。袁州是江右門戶,失去袁州,則“江右全省皆壞,則兩廣咽喉斷,而金陵之藩籬撤矣”。在左良玉官軍的反攻下,袁州又為官軍奪取。由於左良玉部士兵暴虐,明廷被迫撤回其兵,以招募當地兵戍守。張獻忠利用官軍調換的時機,突襲吉安,連占吉水、永新、安福、泰和等縣,並分設地方官吏,安撫百姓,再次奪回袁州。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在江西總督呂大器帶兵反撲下,吉安等縣又先後失陷。張獻忠在江西受阻後,隨即回師再據嶽州。明廷急派左良玉移鎮武昌,並分兵兩路,一攻嶽州,一攻江西袁州,兩地再度被官軍占領。為此,張獻忠決定北上,在嘉魚(今湖北境內)沿江一帶埋伏部隊,大敗左良玉的精銳部隊。張獻忠又在沿途收降官軍,編為新附營,軍容較前更盛。這時,張獻忠控製了湖南全部,及湖北南部,廣東、廣西北部的廣大地區。為了將來的發展,張獻忠決定進軍四川。
十、再進四川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張獻忠率部向四川進發。農民軍攻克夔州後,“至萬縣,因水漲,留屯三月”。接著,連克梁山、忠州和涪州,擊敗總兵曾英,破佛圖關。明朝四川總兵秦良玉率兵來戰,亦被農民軍擊敗。農民軍攻克瀘州後,於六月二十日占領了川北重鎮重慶。從漢中逃來的瑞王朱常浩、巡撫陳士奇、兵備副使陳纁、知府王行儉等一批明朝宗室和官僚,被農民軍俘獲並處死。七月初四日,張獻忠命劉廷舉守重慶。他親自率領農民軍,分三路向四川首府成都挺進。沿路州縣“望風瓦解,烽火數百裡不絕,成都大震”。四川巡撫龍文光由順慶馳援成都,又調總兵劉鎮藩及附近土兵守城。一時之間,“成都援兵四集,獻忠使其眾偽為援兵,混入城中,龍文光不能辨”。八月初七日,農民軍從四麵同時攻城,裡應外合,三日之內城池被攻破。
順治元年(1644年)八月初九日,農民軍攻克成都。明藩成都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淥自殺,四川巡撫龍文光、巡按禦史劉之渤、按察副使張繼孟等明朝派駐四川的主要官員因拒不投降,均被農民軍處死。“初,李自成使馬珂入川,攻陷順慶。”九月,命將馬珂據守綿州,張獻忠派艾能奇前往攻打,未能攻克,張獻忠親自指揮,馬珂敗走漢中。十月,李定國攻克保寧;孫可望下龍安,使王運行守之,又率兵攻茂州,克之。接著,艾能奇又攻克雅州。至此,四川大部地區被張獻忠的農民軍所控製。
十一、建立大西
順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大西政權建立後,設置了左右丞相、六部尚書等文武官員。任命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以王國麟、江鼎鎮、龔完敬等人為尚書。大西政權頒布了《通天曆》,設立錢局鑄造“大順通寶”貨幣流通使用。開設科舉考試,選拔了三十人為進士,任命為郡縣各官。大西政權宣布,對西南各族百姓“蠲免邊境三年租賦”。張獻忠還製定了嚴格的法令,禁止“擅自招兵”,“擅受民詞”,“擅取本土婦女為妻”,違者將受到嚴懲。張獻忠封四個養子為王孫可望為平東王,劉文秀為撫南王,李定國為安西王,艾能奇為定北王。
在軍事上,大西政權設立了五軍都督府,中軍王尚禮,前軍王定國,後軍馮雙禮,左軍馬元利,右軍張化龍。農民軍分為一百二十個營,其中有“虎威、豹韜、龍韜、鷹揚”等作為宿衛部隊,設置了都督來統領。城外設大營十個,小營十二個,中間設置了老營,名為禦營,張獻忠居住於此。又任命孫可望為平東將軍,監管十九個營;李定國為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個營;劉文秀為撫南將軍,監管十五個營;艾能奇為定北將軍,監管二十個營。分兵四出,從而控製了整個四川地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不久,四川各地的明朝將領曾英、李占春、於大海、王祥、楊展、曹勳等,紛紛聚集兵馬,襲擊大西農民軍,屠殺大西政權的地方官員,給大西政權帶來很大的威脅。對此,張獻忠進行了嚴厲的鎮壓。
張獻忠命孫可望前往漢中,但被李自成部將賀珍擊敗。張獻忠親自前往救援,途經梓潼七曲山時,看到神廟題額為張姓,便稱“這是我的祖先。”追上尊號,稱始祖高皇帝,並下令修建廟宇,刻石祭祀。部將劉進忠入據保寧府,部將馬元利攻克順慶並守之。乙酉年元旦過後,張獻忠於初三日對部下說“三國以來,漢中原屬於四川,現在我定都於川,如果不取漢中,難免他人得隴望蜀。聽說闖王派遣馬爌守漢中,馬爌是個庸才,如果不早點取下漢中,將來他被替換為能人,就難以圖謀了。”為了保證四川的安全,他派平東、虎威二將軍,向北平定漢南地區。又命令都督張廣才早日消滅曾英,以便打開東下的道路。十六日,農民軍的這兩支軍隊同時出發,但並不知道李自成已經派遣賀珍代替了馬爌。結果,大西軍的三萬兵馬被賀珍部擊敗。
十二、抗清鬥爭
順治二年(大順二年,1645年)夏,南明福王弘光政權滅亡。十一月,清朝采取剿撫兼施的策略,一方麵任命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準備進剿四川;另一方麵派人下詔誘降張獻忠,勸說他歸順清朝。詔書中表示“張獻忠前此擾亂,皆明朝之事”,表示諒解,並承諾“張獻忠如審識天時,率眾來歸,自當優加擢敘,世世子孫,永享富貴”。同時威脅說“倘遲延觀望,不早迎降,大軍既至,悔之無及”。然而張獻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強了抗清的決心。此時,何洛會率領的清軍被陝西的農民軍所牽製,所以一直沒有入川。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和農民軍,除了與明朝在四川的殘餘軍隊對抗外,還要同四川的地主武裝作鬥爭。原川陝總督樊一蘅仍任原職,南明政權又任命原大學士王應熊為兵部尚書總督川湖雲貴軍務,並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駐紮遵義,主持對張獻忠作戰。這一年三月,明四川巡撫馬乾派副將曾英帶兵攻陷重慶。接著,閣部王應熊會兵遵義,副將楊展、屠龍、莫宗文、賈登聯等請求恢複川南。“起甘良臣為總統,副以侯天錫、屠龍,合參將楊展,遊擊馬應試、餘朝宗所攜潰卒,得三萬人。”於三月攻陷敘州,大西農民軍損失一千餘人。此時副將曹英、參政劉鱗長及部將於大海、李占春、張天相等,都受樊一蘅節製,有兵十餘萬。他們不斷地向農民軍發動攻擊,妄圖恢複失地。
張獻忠時駐紮金山鋪,欲肅清新附不堅定的人,劉進忠勸諫他不要亂殺,張獻忠不采納建議,反而調劉進忠回金山鋪會剿,劉進忠心生疑慮,遂向北走投清軍。
順治三年(1646年)初,清朝改派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和吳三桂等統率滿漢大軍,全力向大西農民軍撲來。當時,明參將楊展領兵複奪川南州縣,率師北指,與張獻忠的部隊激戰於彭山的江口,張獻忠大敗,退回成都。楊展由南麵逼近成都。王應熊又派曾英為總兵,王祥為參將,聯師進攻,阻擋農民軍的東下。他們對大西農民軍進行瘋狂的襲擊,嚴重地威脅著大西農民政權。對此,張獻忠針鋒相對,給予堅決的回擊。五月,豪格率清軍攻占漢中。
順治三年(1646年)七月,為了北上陝西抗擊清軍,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並“儘殺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撲殺之”。接著,分其兵為四,並命令四位將軍,各率兵十餘萬向陝西進發。九月間,張獻忠率部離開成都,北上迎擊清軍。十一月,張獻忠大軍紮營於西充鳳凰山。
十三、中箭去世
原大西軍將領劉進忠叛變後,先在合州(今重慶合川區)同明軍曾英勾結,後又出保寧(今四川閬中)去,投降了南下的清軍統帥豪格。清軍以劉進忠為向導,帶領清軍進入川北。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護軍統領鼇拜等將領,分率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出其不意,對農民軍發起突然襲擊。二十七日晨,清軍隔太陽溪與張獻忠的農民軍相遇。麵對這意外的突然來襲,張獻忠臨急應戰,指揮農民軍馬步兵分兩麵抗擊清軍。這時,清軍統帥豪格率大軍繼至,遣參領格布庫等向農民軍右翼進攻,都統準塔攻擊農民軍左翼。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清軍將領格布庫等被農民軍擊斃,農民軍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
張獻忠“初不為備,聞兵至,猶以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將臨河視之。”劉進忠為清將指點說“此八大王也。”清和碩肅親王豪格發箭射之,張獻忠中箭而死,時年僅四十歲。
張獻忠死後,他的部眾“以錦褥裹屍,埋於僻處,而遁”。清軍“求得發而斬之,梟其首於成都”。另據清靖遠大將軍和碩肅親王豪格等奏報“臣帥師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偵得逆賊張獻忠,列營西充縣境,隨令護軍統領鼇拜等,分領八旗護軍先發。臣統大軍星夜兼程繼進,於次日黎明抵西充。獻忠儘率馬步賊兵拒師,鼇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於陣。”
張獻忠去世後,他的部將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馮雙禮等率領農民軍向南,在重慶受到明軍曾英部的阻擊,農民軍擊斃守將曾英後,繼續向貴州方向轉移。之後,他們與南明聯合,共同抗擊清軍,轉戰在西南各省的廣大地區,堅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結語
從崇禎三年(1630年)到崇禎十年(1637年),張獻忠帶領的起義軍經曆了從組建到壯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張獻忠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也證明了自己是一位能夠贏得民心的領導者。通過不斷的戰鬥和擴張,張獻忠和他的部隊成為了明末動蕩時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喜歡古代曆史著名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曆史著名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