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曾國荃:晚清鐵桶與爭議並存的湘軍統帥_古代曆史著名人物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 > 第284章 曾國荃:晚清鐵桶與爭議並存的湘軍統帥

第284章 曾國荃:晚清鐵桶與爭議並存的湘軍統帥(1 / 2)

一、早年經曆

曾國荃出生於1824年10月12日,正值清朝道光年間,他的出生地是湖南湘鄉白楊坪,即今天的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曾氏家族在遷居至湘鄉之前,祖籍為衡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家族在當地逐漸紮根並發展起來。作為家中的第四子,曾國荃比其長兄曾國藩小了十三歲,但在家族中他排行第九,因此常被稱為“九弟”。這一稱呼不僅體現了他在家庭中的位置,也成為了後世認識這位曆史人物時的一個獨特標識。

曾國荃的成長經曆受到了良好教育的影響,這與他的哥哥曾國藩有著直接關係。1840年底,當曾國荃十六歲時,他隨父親曾麟書前往京師(今北京),居住於曾國藩租下的棉花六條胡同北側的一處住宅內。這次旅行對於年輕的曾國荃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曆,使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以及當時的文化氛圍。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幾個月之後,在1841年的閏三月,曾麟書因故返回湖南老家,而曾國荃則選擇留在京城繼續學習。這段時間裡,曾國藩親自擔任弟弟的老師,傳授知識和智慧,這對曾國荃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到了1842年,曾國荃決定離開京城回到原籍。臨彆之際,曾國藩特地送行至蘆溝橋,並贈送了一首詩給弟弟“辰君平、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這首詩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和期望。其中,“辰君”指的是生於庚辰年的曾國潢,“午君”則是指壬午年生的曾國華,而“老沅”自然就是對曾國荃本人的親切稱呼。通過這樣的詩句,曾國藩表達了對自己幾位兄弟才華的認可,尤其是對曾國荃寄予厚望,認為他在眾多兄弟之中尤為傑出

二、創建吉字營

曾國荃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才華與個性,據史書記載他“少年奇氣,倜儻不群”,這預示著他未來將在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1847年,曾國荃在府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入縣學,顯示了其卓越的學術能力。到了鹹豐二年(1852年),他又被錄取為貢生,進一步證明了他的才智和努力。

同年,隨著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清廷急需加強地方防禦力量。於是,曾國藩奉命在湖南組織團練以抵禦太平軍。在此期間,曾國荃積極參與其中,不僅跟隨兄長左右,還提出了“治兵三十二策”來幫助改進軍隊管理及戰術運用。據說有一次當新招募的士兵與正規軍發生衝突時,曾國藩感歎道“如果能采用我弟弟提出的全部策略,情況就不會如此糟糕。”這件事充分體現了他對曾國荃才能的認可。

1855年秋,曾國荃順利通過科舉考試成為舉人,並與兩位兄長——曾國潢、曾國華一起,在家鄉繼續開展團練活動。然而好景不長,次年準備赴京參加更高層次的會試時卻因戰事阻隔未能成行。麵對這種情況,曾國荃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報捐同知銜,以便能夠在非常時期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時正值太平天國勢力達到頂峰之際,江西大部分地區已被其控製。曾國藩率領湘軍在江西作戰不利,甚至一度被困於南昌周邊的小片區域之內,形勢十分危急。得知這一消息後,曾國荃深感焦慮,決心要前往救援。恰逢吉安知府黃冕正尋求有效的防剿策略,兩人商議之下決定共同行動。曾國荃表示願意組建一支新的部隊參與戰鬥,並向黃冕保證隻要後者能夠負責後勤補給,自己就能獨立指揮一支軍隊去解救哥哥所在的困境。

隨後,在湖南巡撫駱秉章的支持下,曾國荃得以招募約3000名士兵,加上周鳳山所部共計6000餘人,組成了一支名為“吉字營”的新軍。這支隊伍主要任務是進攻被太平軍占領的吉安城,從而開辟一條通往南昌的道路。由此,“吉字營”成為了曾國荃正式領軍對抗太平軍的開端。

三、湘軍嫡係

鹹豐七年(1857年)二月,曾國荃因父親去世而返回家鄉處理喪事。這期間,原本由周鳳山指揮的部隊遭遇了太平軍的重創,士氣低落,局勢變得十分不利。鑒於此情況,同年九月,在江西巡撫耆齡的支持下,曾國荃被重新啟用,以期扭轉戰局。臨行前,曾國藩對弟弟進行了詳儘的指導,不僅強調了團結軍隊、與地方官員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性,還傳授了具體的作戰策略。這些教導對於曾國荃後續的軍事行動起到了關鍵作用。

回到前線後,曾國荃迅速采取行動,加強了對吉安城的包圍,並在吉水三曲灘成功擊敗了前來救援的石達開部太平軍。這一勝利極大地提升了“吉字營”的士氣,同時也為最終攻克吉安創造了有利條件。到了鹹豐八年(1858年)初,由於其卓越表現,曾國荃被提升為同知,並獲賜頂戴花翎作為嘉獎。隨後不久,他又進一步晉升至知府級彆,並加授道員銜。同年八月,曾國荃發起了針對吉安城的一次大規模攻勢,通過水陸兩路同時進攻的方式,迫使守城的太平軍不得不放棄陣地撤離。隨著吉安的收複,太平軍在江西境內的主要據點幾乎全部丟失,這對整個反叛力量構成了沉重打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就在曾國荃取得一係列輝煌戰績的同時,湘軍內部卻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三河鎮之戰中,包括李續賓在內的多位將領及其所率領的大批士兵被太平軍徹底消滅,其中還包括曾國荃的兄長曾國華。這場慘敗給曾國藩帶來了極大的悲痛,也促使曾國荃暫時離開了前線,將從戰場上獲得的部分財物運回家鄉。直到1859年四月,他才帶著新招募的士兵回到了曾國藩位於撫州的大本營。此時,“吉字營”雖然保留了部分老戰士,但主體已經變成了全新的隊伍。更重要的是,該部隊自此完全脫離了湖南巡撫的直接控製,成為曾國藩個人麾下的核心力量之一。

四、圍觀安慶

鹹豐九年(1859年)下半年,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持續蔓延,安慶作為戰略要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當時,湖北巡撫胡林翼與曾國藩共同策劃了一場針對安慶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旨在奪回這座被太平軍占領的重要城市。根據計劃,由曾國藩指揮的湘軍將從宿鬆、石牌方向向安慶推進,但這一行動很快遇到了挑戰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率領一支龐大的援軍前來救援太湖地區,使得集中兵力對付這支援軍成為了湘軍的首要任務。

在選擇前線統一指揮官時,胡林翼傾向於其麾下的滿族將領多隆阿,然而考慮到曾氏兄弟可能對此有異議,胡林翼不得不與他們進行多次商議。儘管曾國荃和多隆阿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在大局為重的前提下,曾國荃最終表示願意服從多隆阿的指揮,並稱讚其“忠勇絕倫”,展現了團結一致的決心。這一表態得到了胡林翼的高度讚賞,隨後他正式上奏請求任命多隆阿為總指揮。不過,曾國荃和他的哥哥們始終將目光放在奪取安慶城本身上,希望獲得這場戰役的關鍵勝利。

到了鹹豐十年(1860年)四月,曾國荃親自率軍移師至安慶集賢關,準備直接參與對城市的圍攻。與此同時,其他部隊則負責抵禦來自外部的任何援助嘗試。自鹹豐八年清軍江南大營崩潰以來,鎮壓太平軍的任務幾乎完全落在了湘軍身上,而曾國藩也被授予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之職,肩負起更大的責任。麵對太平軍發起的第二次西征所帶來的嚴峻局勢,曾國藩一度被困於祁門,處境極為危險;同時,湖北地區的形勢也十分緊張,迫使胡林翼考慮撤除對安慶的包圍以支援後方。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荃及其兄長堅決主張堅守陣地,認為安慶之戰不僅關乎家族命運,更是決定國家安危的關鍵所在。

在此期間,曾國荃表現出了非凡的決心與毅力,他不顧一切代價守衛著安慶周圍的防禦工事。儘管陳玉成領導下的太平軍數次試圖突破封鎖線,甚至導致其精銳部隊劉蹌琳部全軍覆沒,但最終未能成功解救安慶。隨著時間推移,城內的物資供應逐漸枯竭,給守城者帶來了巨大壓力。此時,曾國荃抓住機會,采取了更加積極主動的戰略,包括挖掘地道並使用炸藥攻擊城牆,同時還增設新的壕溝來增強防禦體係。

經過長時間的激烈戰鬥,雙方都付出了沉重代價。據記載,在一次特彆慘烈的交鋒中,太平軍士兵手持稻草試圖填平湘軍設置的壕溝,但遭到猛烈炮火打擊,傷亡慘重。即便如此,他們仍前赴後繼地發起進攻,直至彈儘糧絕。到鹹豐十一年八月一日(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終於通過爆破手段摧毀了安慶北門部分城牆,從而打開了通往城內的通道。由於長期饑餓和疲憊不堪,城內太平軍已無力抵抗,主將葉芸來及大約一萬六千名士兵全部遇難。

不幸的是,隨著安慶落入湘軍手中,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破壞與掠奪行為。曾國荃縱容手下士兵肆意燒殺搶掠,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事後統計顯示,“男子髫齔以上皆死”,大量婦女被俘虜,整個城市幾乎被洗劫一空。儘管如此,安慶的失陷對於太平天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它不僅削弱了天京的安全屏障,也為日後進一步攻打首都鋪平了道路。

因在這場戰役中的突出貢獻,曾國荃受到了清廷的高度評價,獲賜布政使銜、按察使記名等榮譽,並被授予“偉勇巴圖魯”的稱號以及頭品頂戴。此後不久,他還接連攻克無為州(今安徽無為縣)等地,進一步鞏固了湘軍在該區域的優勢地位。

五、直取金陵

同治元年(1862年)初,曾國荃被任命為浙江按察使,並很快升任江蘇布政使。當時,上海方麵因受到太平軍威脅而請求援助,曾國藩原本計劃派遣曾國荃作為援滬主帥,但曾國荃卻渴望直接攻取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今南京),以獲得更大的功勳。他認為如果前往上海可能會受製於他人指揮,不利於自己發揮才能,因此他以“願任其難”為由拒絕了這一提議。五月初,在清軍尚未按照原定計劃行動之前,曾國荃便率領部隊迅速推進,接連攻克了無為、巢縣、含山、和州、太平府、東梁山、金柱關、蕪湖、江寧鎮、大勝關、秣陵關等地,並與彭玉麟所率領的湘軍水師會合,直逼天京城南的雨花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最新小说: 偏心養子?但我是修仙的! 係統綁錯,我躺贏成仙 千金散財還複來 重回17歲,從自律開始 靈氣複蘇你竟然玩家族流 隱秘的自我 修仙之盜墓詭途 重生後,我在官場掀起掃黑風暴 大夏:開局召喚羅網,鎮壓江湖 西遊番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