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的快速推進引起了湘軍內部的一些爭議,連他的兄長曾國藩也對此表示擔憂,多次提醒他要謹慎行事,避免過於冒進。然而,曾國荃堅持認為直接攻擊敵人的核心地帶是更有效的策略,即使麵臨風險也是值得嘗試的。為了支持弟弟的軍事行動,曾國藩一方麵調集其他部隊協助打援,另一方麵還增加了曾國荃手下的兵力,使其軍隊規模逐漸擴大到五萬人左右。
到了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儘管曾國荃被正式任命為浙江巡撫,但他依然留在前線繼續圍攻天京。同年夏季,湘軍成功攻占了九袱洲,切斷了天京與下遊地區的聯係及糧食供應線,使得這座城市陷入了更加孤立無援的狀態。在此期間,曾國荃采取了軍事進攻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方式,試圖加速太平天國政權的崩潰。不過,與此同時,他也麵臨著不少挑戰,包括軍隊中爆發的瘟疫以及嚴重的糧餉短缺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係列內部衝突,甚至出現了士兵搶掠的行為。麵對這些困境,曾國荃感到非常焦慮,但仍堅持不懈地推動著戰事向前發展。
隨著局勢的發展,太平天國明顯處於劣勢,天京已成為一座孤城,難以扭轉敗局。曾國荃極力排斥其他軍隊介入,先後拒絕了李鴻章部和白齊文領導的“常勝軍”的支援,決心獨自完成攻城任務。最終,在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和五月,曾國荃指揮下的湘軍相繼占領了鐘山上的“天堡城”和“地堡城”,占據了有利地形。隨後,他們在龍脖子山上布置了大量的火炮,日夜不停地轟擊城內目標。同時,還在城牆下挖掘地道,準備使用炸藥進行爆破。
經過精心準備,六月十六日(7月19日)中午時分,隨著一聲巨響,太平門附近的城牆被炸開一個二十多丈寬的大缺口,湘軍隨即衝入城內,標誌著天京的陷落。在占領城市後,曾國荃並沒有立即控製住局麵,反而允許手下士兵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活動,大量財富被私吞,許多重要人物如洪仁達、李秀成等也被俘虜。據記載,這場洗劫持續了數日之久,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
儘管曾國荃在這次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一等威毅伯並賞賜雙眼花翎,但他並未因此得到朝廷的完全信任和支持。相反,由於他在處理戰後事宜上的一些不當行為,特彆是關於太平天國財寶去向的問題,遭到了官紳階層乃至清廷本身的質疑。此外,他還因為謊報洪秀全之子已死而引發爭議,實際上正是由於他的疏忽才讓對方得以逃脫。鑒於此,曾國藩出於保護弟弟的目的,建議他暫時退隱養病,得到了清政府的批準。
對於被迫離開權力中心的結果,曾國荃內心充滿了不滿和憤怒,並在公開場合表達了這種情緒,給曾國藩帶來了不小的尷尬。為了安撫弟弟的心情,曾國藩不僅安排了能言善辯的趙烈文前去勸慰,還在曾國荃四十一歲生日之際親自撰寫十二首七絕詩為其慶祝,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緩解他的負麵情緒。
六、屢退複起
曾國荃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由於其“功高多謗”,即因功勳卓著而招致了許多非議,特彆是關於他在天京陷落後處理財寶問題上的爭議。因此,他選擇以健康為由請求開缺回籍,暫時離開了權力中心。然而,他的政治生涯並未就此結束。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朝廷再次啟用曾國荃擔任山西巡撫,但他推辭未就。到了次年的正月,他又被調任湖北巡撫,並於三月抵達武昌開始履職。
在湖北期間,曾國荃的任務是協助鎮壓撚軍的活動。撚軍是由北方農民組成的反清武裝力量,與太平天國運動有著一定的聯係。儘管曾國荃組織了所謂的“新湘軍”來對付撚軍,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多次戰鬥中敗多勝少。特彆是在同治六年(1867年)春,彭毓橘所率領的部隊在蘄水遭遇慘敗,導致“新湘軍”幾乎全軍覆沒。這次失敗後,曾國荃再次以身體不適為理由退職,隨後幾年裡鮮有公開活動。
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曾國荃才重新受到朝廷重視,奉旨進京覲見。恰逢此時,同治帝駕崩,光緒帝即位。在新的朝局下,曾國荃得到了重新起用的機會。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十五日,在召見奏對後,他被任命為陝西巡撫,不久後又改任河東河道總督,負責治理黃河泛濫的問題。在他的努力下,黃河流域的水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光緒二年(1876年)八月九日,曾國荃接替因病辭職的鮑源深出任山西巡撫。儘管他起初也因健康原因請求辭去職務,但在次年還是正式上任。這一時期正值華北地區遭受嚴重旱災,史稱“丁戌奇荒”。麵對這場波及數省的大饑荒,曾國荃積極組織賑濟工作。除了利用中央政府的資源外,他還向其他省份借貸,並號召社會各界捐款支援救災。通過這些措施,共籌集到一千三百萬兩白銀和二百多萬石糧食,挽救了大約六百萬人的生命。災後,他還采取了一係列減輕民眾負擔的政策,如減少徭役、節省開支等,使得山西成為當時各省賑災工作的典範。民眾對他感激不儘,甚至為他立生祠以示敬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外交方麵,曾國荃也有一定的貢獻。例如,在光緒四年(1878年),他提議嚴格禁止山西境內種植罌粟,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即將相關土地充公。此外,在中俄關於新疆問題的談判過程中,他還秘密上書提出了加強邊防的戰略建議,顯示出他對國家安全的關注。
光緒六年(1880年),由於舊疾複發,曾國荃再次請辭並獲得批準休養。不過,很快他就又被召回京城,並在同年六月被派往山海關督辦防務,應對日益緊張的中俄關係。儘管身體狀況不佳,曾國荃依然儘職儘責地完成了任務,並受到了朝廷的高度讚揚。
光緒七年(1881年)二月一日,曾國荃被補授陝甘總督兼兵部尚書銜,但由於健康問題未能立即赴任。此後不久,他又被任命為兩廣總督,當時正值中法之間因越南問題關係緊張,戰爭一觸即發。身處前線的曾國荃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態度,主張避免直接衝突,保持和平狀態。他認為廣東軍隊不應主動出擊,而是要隱秘地展示軍事準備的姿態。
光緒九年(1883年)七月,曾國荃卸任兩廣總督,並前往北京覲見。慈禧太後特彆詢問了有關法國和越南局勢的情況。同年十一月十九日,他獲得了“紫禁城內騎馬”的特殊待遇,顯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
到了光緒十年(1884年),曾國荃先是署理禮部尚書,隨後不久便被調任兩江總督兼辦理通商事務大臣。同年夏天,隨著中法戰爭爆發,他被任命為全權大臣,前往上海與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進行談判。然而,在談判過程中,曾國荃的表現被認為不夠強硬且缺乏技巧,他自己也承認不擅長這種外交交涉。最終,在李鴻章的建議下,他擅自答應給予法國五十萬兩白銀作為“撫恤金”,但這個數額遠遠低於法國方麵的期望,被視為“笑柄”。此事不僅沒有解決爭端,反而讓曾國荃受到了朝廷的嚴厲批評,整個談判以失敗告終。
中法戰爭爆發後,法國軍隊開始侵擾中國沿海地區,朝廷內部對於是和是戰爭論不休。在這個關鍵時刻,曾國荃被委以重任,負責整治長江及海上防務。麵對複雜的局勢,他采取了謹慎的態度,利用上海作為國際商貿中心的地位,試圖通過外交手段來緩和緊張局勢,避免直接與法軍發生衝突。同時,他也加強了軍事部署,確保一旦戰爭爆發能夠迅速應對。
在這一時期,朝廷派遣文臣前往沿海各省協助處理軍務,這導致了一些省份的地方官員難以完全掌控兵權。對此,曾國荃向朝廷進言,強調權力不能分散,必須集中指揮才能有效應對危機。由於他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朝廷對他格外倚重,並采納了他的建議。
隨後,朝廷命令曾國荃派遣兵艦支援台灣,以抵禦可能的法軍入侵。雖然曾國荃承諾派出五艘兵艦,但實際上隻派出了三艘。這種做法引起了朝廷的不滿,最終他因此受到了“革職留任”的處分。然而,即使如此,派出的兵艦也未能抵達台灣,其中兩艘甚至返回到了浙江海域,並參與了鎮海戰役,取得了顯著戰功。隨著中法兩國迅速達成和平協議,這場短暫而激烈的戰爭終於告一段落。
光緒十一年(1885年),朝廷進行了京察(即對官員進行考核),鑒於曾國荃過去的功勳,僅對其進行了輕微的處分——開複處分,這意味著他的職務得以恢複,但之前的處罰記錄仍然存在。此後,曾國荃繼續擔任要職,並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成功平定了合肥西鄉劉文弼領導的一次起義,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到了光緒十五年(1889年),慈禧太後宣布歸政於光緒帝,為了表彰曾國荃多年的貢獻,特授予他太子太保的頭銜。這個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也是對其家族忠誠服務的一種肯定。
在治理兩江地區的六年時間裡,曾國荃展現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據《清史稿》記載,他善於把握大局,不過分糾結於瑣碎事務,使得該地區軍民關係和諧穩定。在他的領導下,兩江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維護和發展。這種治績不僅贏得了當地民眾的支持,也為他在朝中的地位增添了更多的穩固性。
結語
綜上所述,曾國荃作為一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官,在鞏固清朝統治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他也因為自身的一些不當行為而備受批評。無論如何,曾國荃的故事提醒我們,在評價曆史上的人物時,應當全麵考慮其正麵與負麵的影響,努力做到客觀公正。
喜歡古代曆史著名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曆史著名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