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十七年(1589年),蘆名盛重再度出兵須賀川,正當惡戰之時,突然重臣豬苗代盛國謀叛,引導伊達軍直插主城黑川。盛重急忙揮兵趕回,六月五日,他在磐梯山的摺上原撞上伊達軍,於是展開大戰——這就是著名的摺上原合戰,乃是繼人取橋合戰後,伊達政宗一生中的第二場關鍵性戰役。
摺上原合戰中,參戰的蘆名軍約七千人,伊達軍則為五千人。戰鬥首先在蘆名方大將富田將監和剛投順伊達方的豬苗代盛國之間展開。惡戰良久,因為蘆名軍背著西風朝前猛衝,豬苗代盛國大敗後退,伊達方二番隊片倉景綱急往支援,依然處於下風。就在危急關頭,風向突然反轉,東風強烈,吹得蘆名軍士卒難以睜開雙眼,伊達政宗趁機親率鐵炮隊從側麵射擊,挽回了敗局。蘆名軍中一部分不滿主家倒向常陸佐竹氏的部隊首先敗走,最終導致全麵崩潰。
此戰,蘆名氏死傷兩千五百人,當主盛重帶著十三騎逃回本城會津黑川城,並於十日晚又逃出黑川城,往佐竹氏控製的常陸國遁走。次日,伊達政宗進入黑川城,獲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南陸奧百年強藩蘆名氏就此滅亡。如果蘆名盛重能再多抵抗一陣子,或許還能使家族苟延殘喘下去,但曆史沒有如果。
五、家族分裂
伊達政宗在摺上原合戰中擊敗蘆名氏後,雖然鞏固了在奧州的統治地位,但也引發了更大的危機。蘆名氏的滅亡觸怒了其背後的總後台豐臣秀吉。天正十九年(1590年),秀吉向上杉和佐竹等東國大名下達了討伐伊達氏的命令。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伊達政宗采取了兩麵策略一方麵派使者上京,解釋說並無與關白為敵之意,滅亡蘆名氏隻是為了報父仇;另一方麵則暗中聯絡小田原的北條氏,準備先攻破常陸佐竹氏,再謀求更大的發展。
然而,伊達政宗的猶豫不決導致了伊達家中的分裂。政宗的母親保春院一直不喜歡長子政宗,卻偏愛次子小次郎竺丸。此外,政宗的舅舅最上義光也將政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最上義光對伊達氏早有吞並之心,更重要的是,在最上義守和義光的爭鬥中,政宗站在義守一邊。義守失敗後,最上義光繼承了家督之位,對政宗的仇恨更深,暗中攛掇其妹發動政變,廢黜政宗的家督之位。
豐臣秀吉的關東攻略成為保春院和政宗間矛盾激化的導火索。政宗的猶豫不決讓保春院認為他會毀了伊達家,甚至可能牽累到舅家最上氏。因此,保春院計劃暗殺政宗,代之以次子竺丸。
天正十七年(1589年)六月,伊達政宗進入會津黑川城,並準備將居城從米澤移至此處,表現出向南大舉侵攻的勢頭。隨後,他又臣服了白河、石川、岩城等豪族,滅亡了二階堂氏,勢力繼續膨脹。十一月,豐臣秀吉發布小田原征伐令。
天正十八年(1590年)元月,豐臣秀吉命令奧羽諸侯小田原參陣,意圖在掃蕩關東的同時,一舉平定東北地區。伊達政宗雖然口頭答應,但一再拖延動身的時間,這自然引起了保春院的擔憂。三、四月間,保春院以送行為名,帶著竺丸從米澤城來到黑川城,居住在西館中。四月五日,政宗來到西館向母親辭行,準備次日動身前往覲見秀吉。然而,由於家中分裂,政宗的行程一再耽擱,直到五月九日才離開黑川城。
此時,關東各地正在激戰,伊達政宗被迫繞道越後、信濃,兜了一個大圈子,才在六月五日來到小田原附近的秀吉本陣中。此時,後北條氏的河越、江戶諸城已降,缽形、八王子等城也即將陷落,勝負大勢已定。在這種情況下,政宗的到來顯得過於遲緩,引起了秀吉的極大不滿。秀吉認為政宗有意拖延,準備殺掉政宗,並在滅亡小田原北條氏後揮師北上,徹底吞並伊達領地。
然而,伊達政宗的聰明才智和政治手腕在此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他通過各種手段向秀吉表明了自己的忠誠,並承諾全力支持豐臣政權。最終,秀吉接受了政宗的效忠,沒有立即采取極端措施。伊達政宗的這一舉動不僅保住了伊達家的領地,也為他日後的發展留下了空間。
這次危機雖然暫時化解,但伊達家內部的分裂問題並未完全解決。政宗的母親保春院和弟弟竺丸的反對聲音依然存在,這也促使政宗在後續的治理中更加謹慎,努力平衡各方利益,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六、臣服豐臣
天正十九年(1590年)二月,伊達政宗剛剛回到米澤城不久,豐臣秀吉就攻滅了後北條氏,開始對奧羽地區的領國勢力進行重新分配。未能及時參陣的大崎、葛西等大名的領土被剝奪,這引發了這些家族遺臣的不滿。同年十月,這些家族的遺臣發動了一揆(民眾起義)。次年年初,討伐軍總大將蒲生氏鄉向秀吉密報,一揆中有人使用了政宗的旗幟和指物,並且他還搜獲了一封政宗煽動一揆的書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麵對這一嚴重指控,伊達政宗采取了極為謹慎和智慧的應對策略。他將塗以金箔的磔刑柱置於隊列之首,自己再次穿上象征死刑犯的服裝,上洛向秀吉申訴,表明自己與這一事件毫無關係。政宗的理由是,雖然那封書信上的筆跡與他的親筆頗為相似,但花押完全不同,顯然是偽造的。通過這種方式,政宗不僅表明了自己的忠誠,還展示了對秀吉的敬畏和尊重。
此次事件後,伊達政宗開始采取更為陰柔的策略,周旋於豐臣秀吉及其他圖謀天下的勢力之間。儘管“獨眼龍”政宗有統一日本的雄心壯誌,但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缺乏掃平天下的能力和時機。時勢造英雄,沒有合適的時勢,一個人想在亂世中開辟一片天地幾乎是不可能的。政宗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及時看清了形勢,甘居下位,從而保住了自己的威名和家族的領地。否則,他可能會像北條氏政那樣走向毀滅。
天正二十年(1591年),伊達政宗協助蒲生氏鄉平定了葛西大崎一揆。然而,蒲生氏鄉卻指責政宗與一揆軍內通。政宗為了澄清這一指控,再次上京解釋,並成功證明那封書信是偽造的。最終,秀吉決定改封政宗至岩出山城58萬石,但米澤等地被沒收,因此實際上是減遷。
文祿元年(1592年),伊達政宗受豐臣秀吉之命,派遣三千兵出征朝鮮。三月,政宗的軍隊抵達征明(中國當時為明朝)之地名護屋。文祿四年(1595年),政宗獲準返回日本。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慶長之役,但通過與德川家康的聯姻,政宗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慶長四年(1599年),政宗將自己的嫡女五郎八姬許配給鬆平忠輝,從而與德川家康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七、仙台藩主
秀吉過世後,伊達政宗迅速調整策略,投靠了新興的權力中心德川家康。這一決策不僅確保了伊達家的生存,還為政宗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政宗隨家康參加了會津合戰和關原大戰,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會津合戰中,他攻下了上杉家的白石城,並預先發現和鎮壓了奧州一揆起義,這些行動為他贏得了德川家康的信任和支持。
關原大戰後,由於德川軍取得了勝利,政宗的領地得以保留。家康原計劃將政宗封為100萬石的大名,但由於被揭發煽動和賀宗親對南部氏進行一揆,最終政宗的領地隻能由原來的57萬石增封為62萬石。儘管如此,政宗仍然成為了仙台藩的藩祖,隨後立即著手築起仙台城及城下町。當時仙台城仍為山城,政宗在山下設立了城下町,以促進經濟發展。政宗心中仍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但這一夢想在他死後改建仙台城為平山城時逐漸淡去。
在德川家康的領導下,政宗參與了對豐臣氏的大阪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在大阪夏之陣的道明寺之戰中,政宗的部隊與真田信繁的部隊激戰,顯示了他卓越的指揮能力。在天王寺·岡山之戰中,政宗的部隊曾經向德川方的神保相茂部隊攻擊,導致神保相茂部隊全滅。這一事件引發了爭議,政宗不得不向德川家康作出解釋,最終得到了諒解。
除了軍事上的成就,政宗在政治和經濟方麵也展現了非凡的才能。他派遣家臣支倉常長到羅馬與羅馬教廷使節會麵,成功開展了國際貿易。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伊達家的國際地位,還促進了仙台一帶的經濟發展。政宗成功將仙台打造為經濟的重心,使其成為東北地區的重要城市。
德川幕府成立後,政宗多次擔任將軍的上京供奉,進一步鞏固了與德川家的關係。他的政治手腕和軍事才能使他成為德川幕府的重要盟友,為伊達家的繁榮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後世粉絲評價政宗為“早生二十年,成就如信長公霸業”。儘管政宗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誌,但時勢的限製使他難以實現這一目標。1636年5月24日,已隱居的政宗在江戶病逝,享年70歲。臨終前,德川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親自探望,幾日後政宗離世。政宗的法名瑞岩寺殿貞山禪刹大居士,墓所在瑞鳳殿,家臣15人及陪臣5人殉死
喜歡古代曆史著名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曆史著名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