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身武家
前田利家於天文七年(153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539年1月15日)出生於尾張國海東郡荒子城(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中川區荒子4丁目)。他的父親是尾張荒子城主前田利昌,母親是長齡院。前田利昌共有六個兒子,分彆是利久、利玄、安勝、利家、良之、秀繼。前田利昌的知行僅為101novel.com00貫,兵役250300人,荒子城雖為一城,但實際上規模很小,東南至東西101novel.com間,南北18間,僅是一個彈丸之地。在這種背景下,除了長子利久繼承家業外,其他兒子隻能以家臣身份服侍利久,或另謀出路。
前田利家幼名犬千代,是家中第四子。儘管家庭條件有限,但利家從小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14歲時,即天文二十年(1551年),利家被選為織田信長的小姓,正式出仕織田家,俸祿50貫。這一機會不僅改變了利家的命運,也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加入織田家後,利家迅速嶄露頭角。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織田信長與其異母兄織田信友之間爆發了萱津合戰。在這場戰鬥中,年僅14歲的利家初陣便表現出色,成功取敵首級立功,贏得了織田信長的賞識。這次初陣的成功不僅為利家贏得了榮譽,也使他在織田家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元服後,利家改名為前田又左衛門利家,彆名又四郎、孫四郎。
二、青年時期
青年時期的前田利家血氣方剛,年少不羈,以“槍之又左衛門”、“槍之又左”立威名。這份血氣不僅為他贏得了聲望,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磨練了他的心智,使他逐漸變得隱忍穩重。
弘治二年(1556年),林秀貞、林美作守、柴田勝家密謀廢掉織田信長,改立織田信行繼承家督。在這場謀反中,稻生之戰爆發,利家在戰鬥中右眼下中箭,但仍然帶傷作戰,發揮“槍之又左”的勇猛本色,斬獲宮井勘兵衛恒忠的首級立功。這次立功使他的俸祿升為150貫,並招納了第一位家臣村井長賴。儘管柴田勝家在此次叛亂中兵敗,但由於利家作戰勇猛,他被饒恕,並繼續在信長麾下效力,逐漸成為北陸道軍團的領袖。由於前田利昌是從屬林秀貞的與力,利家父子兄弟不得不在信行之亂中兵刃相見,這是利家一生中的首次站隊,也埋下了織田信長日後強行介入前田家內務,勒令利久將家督讓位與利家的因果。
永祿元年(1558年),在與支配尾張國上四郡的守護代織田信安之子織田信賢的浮野之戰中,利家再次立下戰功。同年,織田信長新設立的直屬親衛精銳部隊“赤黑母衣眾”中,利家被提拔為赤母衣眾筆頭。同年,利家迎娶表妹阿鬆(芳春院)為妻。永祿二年(1559年),利家長女阿幸誕生,一家幸福美滿。然而,幸福的時光並未持續太久。信長的異母弟同朋眾愛智十阿彌仗著信長的寵信,經常取笑利家,並偷走了利家妻子所贈的父親遺物發簪,被利家人贓並獲後仍侮辱利家。利家在憤怒之下當著信長的麵將十阿彌斬殺,嚴重挑釁了信長的權威。信長暴怒之下判處利家切腹,但在柴田勝家和森可成等家臣的求情下,減罰為出仕停止處分,逐出家門。此時,利家已積功俸祿升為300貫,負擔一家的生計,突然變成沒有收入來源的浪人。儘管以利家的武藝和威名,很容易在其他諸侯處謀得官職,但他始終忠於信長,天天在城外徘徊,眾家臣輪番為他求情,信長始終不允。
根據《加賀藩史料》的記載,利家將妻兒送到了父兄所在的荒子城,自己則通過柴田勝家的介紹,來到尾張知多半島最南端的熱田神宮,做了社主鬆岡氏的食客,僅依靠他們每天的一點小豆粥過活,以等待再度出仕織田家的機會。熱田神宮裡的藏書十分豐富,包括《史記》、《三略》等漢書,以及《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太平記》等和書經典。利家在兩年多的浪人生涯中潛心讀書,褪去了桀驁不馴的粗糙表皮,真正成為了一個成熟穩重的青年武士。鬆岡氏後來也成了利家的家臣。
永祿三年(1560年),桶狹間合戰爆發,出仕停止的利家擅自參戰,朝之合戰斬敵首1級,本戰斬敵首2級,合計斬敵3首級立功。在《信長公記》首卷中,記載上午獲取功名者的名單中,前田又左衛門位列榜首。利家的父親前田利昌在這場戰役中戰死,長兄前田利久繼承家督之位。利久膝下僅有一女無子,遂將妻子阿常和她前夫瀧川一益之兄瀧川益氏的庶男宗兵衛收為養子,改名慶次郎,元服後取名前田利益,即“戰國第一傾奇者”前田慶次。利久對養子非常疼愛,安排他娶三弟前田安勝的女兒,希望慶次繼承荒子城主之位。
永祿四年(1561年),利家再次擅自參加與齋藤義龍的森部合戰,斬殺敵首2級,其中之一是齋藤家重臣下野守日比野清實旗下的猛將,號稱“頸取足立”的足立六兵衛。至此,信長終於允許利家回歸,俸祿由300貫升至450貫。永祿五年(1562年),利家長子前田利長(加賀藩初代藩主,加賀前田家二代)誕生。同年,利家出陣美濃輕海之戰。永祿六年(1563年),次女蕭姬(中川光重之正室)誕生。永祿十年(1567年),利家出陣稻葉山攻略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三、屢立戰功
永祿十一年九月十二日(1568年10月12日),在觀音寺城之戰的攻城戰中,前田利家第一個攻入敵城,斬獲首級,即便負傷也不退卻,贏得了“箕作山城一番槍”的美名。這場戰鬥不僅展示了利家的勇猛和果敢,也為他在織田信長麾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永祿十二年(1569年),織田信長以前田利久無親子且病弱為由,下令利久將荒子城家督之位讓與利家,知行合計2450貫。前田家的譜代家臣奧村永福因抗命而辭做浪人,直至天正元年(1573年)才重新歸附。在利家的領導下,前田家諸戰有令必參,為信長所推進的統一日本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元龜元年四月(1570年5月),信長的妹婿淺井長政破盟背叛,與越前大名朝倉義景圍攻信長。在金崎之戰中,信長陷入退路被截的危機,利家擔任信長撤退的警護任務,護衛信長逃回京都。據傳,當時信長身邊隻剩下約10人。利家在這場戰鬥中的出色表現,使他贏得了信長的信任和高度評價。
同年六月二十八日(7月30日),在信長聯合德川家康軍與淺井、朝倉聯軍對戰的姊川之戰中,利家斬殺了淺井助七郎,立下戰功。九月,在攻打石山本願寺的春日井堤合戰中,利家立下了被譽為“日本無雙之槍”“堤上之槍”的赫赫戰功。信長當即許諾將封其近江長濱的1萬石。
元龜三年(1572年),利家出陣小穀城之戰,參與平定三好義繼的反叛。天正元年(1573年),利家三女摩阿姬(豐臣秀吉之側室加賀殿,秀吉死後改嫁公家萬裡小路充房之正室)誕生。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18日),利家的母親長齡院去世。同年九月,利家在信長消滅朝倉氏和淺井氏的一乘穀之戰、天正二年(1574年)本願寺顯如的宗教暴動、信長之弟織田信廣和織田秀成戰死的長島一向一揆、越前一向一揆等戰役中屢立戰功。在越前一向一揆中,小丸城出土的瓦片上刻著“前田又左衛門大人活擒一向宗千人。依法處刑以釜烹”。
天正二年(1574年),利家四女豪姬(豐臣秀吉之養女,宇喜多秀家之正室)誕生。天正三年(1575年),信長在平定越前一向一揆後,將越前八郡全數交給柴田勝家管理。利家與佐佐成政、不破光治獲賜平分府中周邊的今南西、南仲條兩郡,每人分得10萬石知行的三分之一,成為柴田勝家的目付,三人統稱為“越前府中三人眾”。利家以府中城為居城,知行33萬石,前田家在北陸的基業,也是從這裡開始的。同年五月,織田氏明確劃分三人眾的領地,利家管有丹生郡大井村、今立郡真柄村、南條郡杣山、宅良穀和河野浦等。同年五月,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合軍對武田勝賴軍的長筱之戰中,利家擔任鐵炮隊隊長,麵對武田軍右翼的猛烈突擊,他沉著鎮靜地指揮,將信長的新式戰術“三段射擊”發揮出極大的威力,為織田軍的勝利立下大功。在追擊戰中,利家對戰武田敵將弓削左衛門時右腳受重傷墜馬,幸得家臣村井長賴所救。
天正四年(1576年),上杉謙信因不滿織田信長的宗教政策,撕毀與信長的同盟,轉與石山本願寺結盟。以謙信為盟主,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會盟形成“第二次信長包圍網”。利家作為柴田勝家的助手,參與平定北陸地方的戰事。天正五年(1577年),上杉謙信死後,利家趁上杉家奪位的“禦館之亂”,攻占了上杉家在北陸的大片領地。當上杉景勝繼任家督,領兵出戰時,利家因加賀一向一揆暴亂而歸國,兩軍未能正麵交鋒。
天正六年(1578年),織田方的攝津守荒木村重向石山本願寺顯如送出起請文,與本願寺、毛利家訂下盟約反叛。在有岡城之戰中,利家受信長之命討伐謀反的荒木村重。同年,利家次子前田利政誕生。天正七年(1579年),信長將領地在北陸,隸屬柴田勝家軍團的利家派往西國,進入播磨為羽柴秀吉助戰,強化增築包圍三木城的付城,參加三木合戰。天正八年(1580年),擔任織田中國方麵平定總大將的羽柴秀吉出兵圍困因幡鳥取城,利家出陣。天正九年(1581年),上杉景勝出兵越中,利家出陣。幾年內,利家轉戰攝津、播磨、因幡諸國,積功累累,成為織田信長和羽柴秀吉的重要將領。
四、能登國主
天正九年八月十七日(1581年9月24日),前田利家受封能登國四郡(鹿島、羽咋、鳳至、珠洲)及七尾城主,成為領有263萬石知行的大名。同年十二月,利家長子前田利長與織田信長之女永姬訂立婚約,並成為越前國府中城主。利家在織田家的仕途隨著信長一統天下的發展終於平步青雲,出人頭地,但始終不曾進入過織田家的領導核心。然而,更大的機遇即將隨著一場驚動天下的風暴而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天正十年(1582年),利家另建小丸山城移居,七尾城於天正十七年(1589年)被廢棄。三月十一日(4月13日),利家隨柴田勝家軍團攻下越中富山城。六月二日(7月1日),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起兵謀反,殺害其主君織田信長。六月三日(7月2日),利家正隨柴田勝家攻擊上杉家,出陣魚津城合戰,攻陷魚津城。魚津城陷落時,12名守將皆在耳朵上穿孔掛上寫有姓名的牌子,以十文字的方式切腹自儘。六月四日(7月3日),柴田的北陸軍團得到本能寺之變的消息後,隨即取消了對上杉氏的攻勢,迅速撤回各自領地,利家當日自魚津城坐船退保能登七尾城。
前番為織田軍的猛烈攻勢所壓製的上杉景勝開始反攻,能登畠山氏的舊臣溫井景隆、三宅長盛、遊佐續光、長景連等人也在上杉氏的支持下試圖奪回能登故國。他們的反攻得到了能登石動山天平寺僧眾的響應,在荒山築城,以對抗七尾城的前田利家。
與此同時,正在西國與毛利軍苦戰的羽柴秀吉聽聞此事後,果斷采取行動,與毛利方達成和議,火速撤兵返回京畿。打著討伐叛賊的大義名分的秀吉和短時間內安撫了朝廷上下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的明智光秀展開了正麵決戰。天正十年六月十三日(7月12日),明智光秀兵敗天王山,當日深夜在小栗棲被小股亂兵重傷後由家臣溝尾莊兵衛介錯自殺。
天正十年六月二十六日(7月25日),利家遣奧村永福、長連龍率軍三千攻打石動山,前田軍將斬獲的1000餘個首級懸掛於山門兩側後放火燒寺,擁有300間僧坊的天平寺在連續燒了兩晝夜後化為焦土。至此,利家完全平定能登,能登的戰國時代落下帷幕。現存有關七尾築城的文書絕大多數都集中於天正十年(1582年),利家在這不同尋常的一年裡,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鞏固領地,加強戰備上。
天正十年六月二十七日(7月26日),舉行了決定織田氏的繼承以及所屬領地、權力的再分配問題的清州會議。在繼承者的焦點問題上,柴田勝家支持信長次子織田信孝,而作為山崎之戰討滅明智光秀立下顯赫戰功的羽柴秀吉則支持年僅2歲的三法師(織田秀信)。最終,秀吉的提議得以實現,力壓柴田勝家,取得一匡天下的主動權。而柴田勝家、織田信孝、瀧川一益則組成反秀吉聯盟,雙方矛盾進一步深化。
秀吉是利家的至交好友,是利家兩個女兒的養父。勝家是眷顧有加的上司,與利家情同父子。身在雙方勢力夾縫中的利家異常矛盾,唯有儘力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