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和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意圖遏製拿破侖的擴張勢頭。麵對這一新的威脅,拿破侖迅速采取行動。8月底,俄國將領庫圖佐夫與奧地利聯軍向巴伐利亞的烏爾姆開進。拿破侖於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師東進,10月12日法軍占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第一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取得了烏爾姆戰役的勝利,反法聯盟投降。這一勝利不僅顯示了拿破侖卓越的軍事才能,也為他接下來的行動奠定了基礎。
緊接著,拿破侖於1805年12月2日,即他加冕稱帝一周年紀念日,指揮法軍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中以7萬人馬的弱勢兵力擊敗了俄奧聯軍9萬人馬的優勢兵力,取得了重大勝利。奧斯特裡茨戰役不僅沉重打擊了奧俄兩國,還扭轉了普魯士對法的態度。由於此戰中,法蘭西帝國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俄羅斯帝國皇帝均親自參戰,因此這場戰役被稱為“三皇會戰”。這一戰成就了拿破侖的人生巔峰,並使反法聯盟再度瓦解。拿破侖迫使奧地利帝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結束了這一悠久曆史的帝國。隨後,他聯合了德國境內的各諸侯國組成了“萊茵聯邦”,將其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進一步鞏固了法國在歐洲的地位。
1806年秋天,英國、俄羅斯帝國和普魯士王國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拿破侖率軍對戰普魯士。在耶拿戰役中,他集結了9萬人的兵力對普軍發動進攻,但並未遇到普軍的主力。與此同時,在奧爾斯泰特,法軍達武元帥的2萬劣勢兵力遭遇了由普魯士國王親自統率的5萬人主力。達武元帥奮力指揮這2萬人馬擊潰了普魯士軍隊,普軍幾乎全軍覆沒,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王後路易絲倉皇逃走。拿破侖奪取了德國的大部分領土並攻占首都柏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的艾勞戰役和弗裡德蘭戰役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侖與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會麵,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通過這一係列的勝利,拿破侖不僅鞏固了自己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還進一步擴大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版圖。他兼任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的保護人、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於1806年分封他的長兄約瑟夫·波拿巴為那不勒斯國王,四弟路易·波拿巴為荷蘭國王;1807年封弟弟熱羅姆·波拿巴為威斯特伐利亞國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
1808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遭到軍民反對,被迫於同年3月19日宣布讓位給其子費迪南七世。拿破侖以保護西班牙領土和解決王室矛盾為名,派遣法軍進入西班牙並占領首都馬德裡。拿破侖迫使費迪南七世退位,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從那不勒斯成為西班牙國王。這一舉動引發了西班牙的大規模暴亂,法軍在西班牙陷入了遊擊戰的泥潭,難以抽身。英國於1808年介入了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占領了整個葡萄牙。隨後,威靈頓公爵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法軍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西線在伊比利亞半島作戰,東線則與反法同盟周旋。
正當法軍在西班牙陷入困境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帝國在背後偷襲法國在萊茵地區的領土,拿破侖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法軍在4月19日至23日的五次戰役中大敗奧軍,於5月13日占領維也納。然而,在7月5日至6日的阿斯珀恩埃斯靈會戰中,拿破侖與卡爾大公指揮的軍隊交鋒,法軍戰敗,名將拉納元帥戰死,法軍傷亡和被俘3萬餘人,被迫撤回至洛鮑島,奧軍傷亡2萬餘人。儘管如此,拿破侖並未氣餒。在7月5日至6日的瓦格拉姆戰役中,拿破侖成功反敗為勝,率領法軍再次奪取了決定性勝利,攻占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並迫使奧地利簽訂了《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
1810年1月,拿破侖與約瑟芬·博阿爾內離婚。3月11日,18歲的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莎嫁給拿破侖一世,這是一宗政治婚姻,婚禮於4月1日在盧浮宮舉行。法奧結成同盟,法蘭西第一帝國達到鼎盛。拿破侖成為了歐洲霸主,與凱撒大帝、亞曆山大大帝齊名,被譽為“拿破侖大帝”。
七、錯攻俄國
拿破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在歐洲大陸上,隻有俄國尚未被他控製,而拿破侖深知,隻有征服俄國,才能徹底擊敗英國,實現他統治歐洲的雄心。1812年5月,拿破侖率領一支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開始了對俄羅斯的遠征。這支大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裝備精良,被視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拿破侖的遠征軍在初期取得了一係列勝利。在斯摩棱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和維捷斯克戰役中,法軍擊垮了阻止他們的俄軍部隊。然而,隨著法軍深入俄羅斯腹地,俄軍采取了靈活的戰略,避免與法軍正麵交鋒,而是逐步撤退,實施堅壁清野戰術,破壞沿途的一切物資,使法軍難以獲得補給。
1812年9月7日,拿破侖率領法軍在博羅季諾戰役中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這場戰役極為慘烈,雙方均損失慘重。俄軍優秀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和火炮指揮官庫來索夫戰死,法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儘管法軍在戰術上獲勝,但這場勝利並未能打破俄軍的抵抗意誌。
9月16日,拿破侖率軍進入莫斯科。他原本以為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會在此時妥協,但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俄軍司令庫圖佐夫、巴克萊等人力排眾議,放棄了首都,帶著剩餘的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居民撤離,逐步深入俄羅斯腹地,繼續保存有生力量。莫斯科的大火不僅摧毀了城市,也使法軍失去了重要的補給基地。
隨著冬季的到來,俄羅斯的嚴寒成為了拿破侖的最大阻力。法軍的物資補給嚴重不足,兵力分散,士氣低落。俄軍則以逸待勞,不斷襲擾法軍,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進行遊擊戰。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傷亡慘重。拿破侖不得不下令撤退,法軍在撤退過程中遭遇了更大的困難。寒冷、饑餓和敵人的不斷襲擊,使法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最終,拿破侖的57萬大軍中,隻有不到3萬人回到了法國。
八、苦戰萊茵
拿破侖在俄國戰場的慘敗後,亞曆山大一世決定徹底打敗法國,稱霸歐洲。然而,俄軍在追擊法軍殘兵敗將時,自身也受到了法軍的極大打擊。因此,亞曆山大一世決定再次組建反法同盟。為了阻撓反法同盟的成立,拿破侖希望瑞典王儲貝爾納多特加入法國一方,但遭到拒絕。同時,他立妻子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帝國攝政王,以牽製奧地利。然而,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瑞典還是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萊茵地區多次激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拿破侖迅速重振旗鼓,相繼在呂岑之戰和包岑戰役中取得了多次勝利。然而,針對拿破侖的壓力越來越大,短暫停戰後,隨著奧地利加入反法同盟,聯軍的力量超過了拿破侖的法軍。8月,拿破侖在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德累斯頓獲得了德累斯頓戰役的勝利,但由於缺少騎兵,未能擴大戰果。
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集中了15萬5千人,而聯軍的兵力是法軍的2倍。儘管開始時法國繆拉元帥的騎兵打得俄奧普三國帝王縱馬而逃,但聯軍分6路合圍萊比錫,薩克森軍隊臨陣倒戈,法軍的炮彈也已耗儘,拿破侖被迫撤退。在敗退途中,法軍遭到聯軍的重大打擊,隻剩下5萬6千人的殘兵敗將。萊茵聯邦不久解體,聯軍向法國開進。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開出停戰的條件,那就是法國的領土恢複到1790年時的狀態。拿破侖認為這是對他的侮辱,拒絕接受。他重新組織軍隊再戰,但法軍隻有10萬人,而聯軍卻有35萬人。在布倫納城(布裡埃納城),拿破侖指揮軍隊大敗普魯士軍隊,恢複了自萊比錫戰役以來低落的士氣。在拉羅蒂埃河,法軍與聯軍再次交戰,雖然失利了,但法軍表現出無比的勇氣。拿破侖指揮法軍在尚波貝爾、蒙米賴、夏托蒂埃、沃尚等地接連打敗反法聯軍,他的軍事才能極大發揮,戰術才華也充分顯現。然而,他在戰略上錯誤地將進攻力量兵分兩路,導致聯軍通往巴黎的路暢通無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侖必須退位。拿破侖希望讓他的兒子羅馬王以拿破侖二世的名義繼承皇位,但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絕。4月11日,拿破侖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4月13日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了。拿破侖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保留了“皇帝”的稱號,但領土僅限於厄爾巴島。他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話“ableasiereisaelba”(在我看到厄爾巴島之前,我曾所向無敵)。
拿破侖在前往厄爾巴島的路上險些被暗殺。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蘭西王國國王,波旁王朝複辟。拿破侖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軟禁,還有傳聞說拿破侖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拿破侖彆無選擇,他密切注視著法國局勢的變化。
1815年2月26日,拿破侖逃出厄爾巴島,率領700士兵於3月1日回到法國。原本被路易十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見到拿破侖後很快重回其身邊。回歸的拿破侖受到了軍民熱烈的歡迎。國王屢次派兵堵截,但大部分軍隊見到他便陣前倒戈。康巴塞雷斯、達武、馬雷、內伊、蘇爾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邊。1815年3月101novel.com日,拿破侖回到巴黎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101novel.com萬人的誌願軍,路易十八倉皇而逃,“百日王朝”開始。
九、百日王朝
拿破侖在1815年3月101novel.com日重返巴黎,建立了“百日王朝”。然而,他的複辟迅速引起了歐洲各國的警覺。為了徹底消滅拿破侖,英國、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迅速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共集結了70萬軍隊,而法國僅有28萬4千人。麵對如此懸殊的兵力對比,拿破侖分析了形勢,認為俄奧聯軍可以用少數兵力牽製,重點打擊對象是在比利時的英普聯軍。他決定率軍北上比利時,攻占布魯塞爾。
1815年6月16日,拿破侖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戰役中擊潰普軍,擊傷了普軍主帥布呂歇爾。然而,由於多種因素,剩餘的普軍成功逃脫,林尼戰役變成了擊潰戰。拿破侖隻好派格魯希元帥率領軍隊追擊普軍。這一決定為後來的滑鐵盧戰役埋下了隱患。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正式打響。英軍的指揮官是威靈頓公爵,他率領6萬8千英軍在小鎮滑鐵盧附近迎戰拿破侖的7萬2千法軍。法軍的主攻方向是聖約翰山高地,但由於法軍中有能力指揮軍隊的將領大多沒有參加這場戰役,導致法軍中存在很多無能的指揮員,其中包括拿破侖的弟弟熱羅姆。因此,聖約翰山高地始終未能被法軍奪取。
在久戰不克的情況下,內伊元帥率領騎兵開始往聖約翰山高地發起衝鋒。儘管騎兵軍的衝鋒毫無戰術可言,但他們的攻勢銳不可當,幾乎突破了英軍的方陣,奪取了大量炮台,英軍傷亡慘重,拉海聖也淪陷了。然而,英軍還是奮力擋住了法軍的猛攻。拿破侖雖然勝利在望,但在中午時分,他看到了普魯士軍隊正向這裡增援,而他寄予厚望的法軍元帥格魯希遲遲未到。
英軍和法軍都死傷慘重,但法軍已經占了上風。然而,下午7點,普魯士軍隊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領下突然殺出,此時待命的英軍預備隊也發起了總攻。法軍頓時陷入混亂,儘管拿破侖和內伊企圖力挽狂瀾,但已無力回天。法軍方陣一個個被擊潰,滑鐵盧滿是逃兵,拿破侖不得不隨軍敗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使百日王朝徹底垮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拿破侖兵敗後,法國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強烈要求他專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議會。然而,拿破侖清楚,資產階級已經拋棄了他。因此,他拒絕發動人民抗戰。1815年6月23日,拿破侖宣布退位,並在法國海岸向英國軍艦“貝勒羅豐號”的船長投降。英國人對他非常不客氣,決定將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也沒有給他留下皇帝的名號。
十、孤島挽歌
1815年10月,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後,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他挑選了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位伯爵以及古爾戈將軍隨行。聖赫勒拿島位於大西洋中部,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是一個偏遠且難以逃離的小島。1815年10月17日,拿破侖到達聖赫勒拿島,暫時寄居在英國商人巴爾科姆家中。後來,他搬到了龍伍德莊園,開始了他在島上的流放生活。
在聖赫勒拿島上,拿破侖的生活相對平靜,但他內心仍然充滿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思考。他開始潛心撰寫回憶錄,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負責記錄和整理。這些回憶錄不僅記錄了拿破侖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涯,還反映了他對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這些文字後來成為研究拿破侖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資料。
有關拿破侖“象棋藏圖逃生”的故事是一則傳說,實際上源於英國軍官埃爾芬斯通送給拿破侖的一副精致象棋。埃爾芬斯通送象棋的目的,是為了感謝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時優待了其被俘的兄弟。這個史實逐漸演變成了各種版本的傳說,但事實上,聖赫勒拿島遠離陸地,被英軍嚴密監視,拿破侖的老部下要麼已經去世,要麼依附了波旁王朝,而他本人也無心再戰歐陸。
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曾經的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拿破侖的死因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醫生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的胃潰瘍。然而,也有研究發現拿破侖身體中砷含量超出正常水平100倍。一些曆史學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他居住的房間牆壁上使用的含有砷的礦物牆紙在潮濕環境中釋放出砷所致。甚至有一種說法是,蒙托隆伯爵因為受到英國人的賄賂,急於繼承拿破侖留給他的一部分遺產,而在給拿破侖的葡萄酒中長期投放砒霜,導致他慢性中毒。
儘管拿破侖的死因存在爭議,但他的影響並未隨著他的離世而消逝。在他去世後的第9年(1830年),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侖的塑像重新豎立在了旺多姆圓柱之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國王路易·菲利普派其兒子將拿破侖的靈柩接回法國。同年12月15日,拿破侖的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在經過凱旋門之後,隆重安葬在巴黎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巴黎榮譽軍人院)。
喜歡古代曆史著名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曆史著名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