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拿破侖波拿巴:改變歐洲命運的偉大征服者_古代曆史著名人物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 > 第35章 拿破侖波拿巴:改變歐洲命運的偉大征服者

第35章 拿破侖波拿巴:改變歐洲命運的偉大征服者(1 / 2)

一、嶄露頭角

1769年8月15日,拿破侖·波拿巴出生於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原名拿破侖·布宛納巴。1796年,他將名字改為“波拿巴”,以更好地融入法國社會。拿破侖從小就是一個左撇子,性格堅韌且富有野心。1778年12月15日,年僅9歲的拿破侖離開故鄉,前往法國接受教育。1779年1月1日,他進入了奧頓中學,同年4月,轉至法國香巴尼的布裡埃納軍校,教育費用由法國國王負擔。在軍校期間,拿破侖雖然身材矮小,但因其聰明好學和頑強的意誌力,逐漸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他對數學和幾何學尤為擅長,展現出過人的天賦。

1784年10月19日,拿破侖以優異的成績從布裡埃納軍校畢業,被選送至巴黎軍官學校專攻炮兵學。1785年2月24日,他的父親卡洛·波拿巴去世,家境貧寒的拿破侖不得不提前畢業。同年9月,16歲的拿破侖被委任為“拉斐爾炮兵團”的少尉,駐紮在羅訥河上的瓦朗斯。在部隊期間,他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包括亞曆山大的戰史、應用物理學、數學、建築學以及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作品,尤其是盧梭的思想對他影響深遠。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拿破侖回到科西嘉島,試圖推動科西嘉的獨立,但遭到親英派的強烈反對。1791年,法國政局風雲變幻,君主立憲派掌握了政權,建立了君主立憲製。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王國改為法蘭西共和國。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死,英國等國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國大革命麵臨嚴重危機。同年6月,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掌握了政權,法國大革命達到高潮。

1793年12月,年輕的少校拿破侖小試牛刀,統兵擊敗保王黨勢力和英軍,取得了土倫戰役的勝利。這場勝利不僅展示了拿破侖卓越的軍事才能,也使他受到了雅各賓派的賞識,被破格升為準將。這是歐洲軍事史上的一次罕見晉升,標誌著拿破侖開始在軍政界嶄露頭角。

1794年2月,拿破侖被任命為法國意方麵軍指揮炮兵的將軍。然而,同年7月28日,羅伯斯庇爾在巴黎被推上斷頭台,雅各賓派的統治結束,法國進入熱月政變時期。由於拿破侖與羅伯斯庇爾兄弟關係密切,他一度受到調查。隨後,由於拒絕到意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他被罷免了準將軍銜。不過,8月101novel.com日,拿破侖恢複了將軍的軍銜,繼續在軍中服役。

1795年,拿破侖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年,巴黎督政官巴拉斯委托拿破侖鎮壓保王黨的武裝叛亂。拿破侖迅速組織了一支精銳部隊,利用炮兵的優勢,成功擊潰了叛亂分子。這一事件被稱為“13vendéiaire”(葡月13日),拿破侖在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準將兼巴黎衛戍司令。這次勝利不僅鞏固了督政府的統治,也使拿破侖在軍政界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二、初露鋒芒

拿破侖·波拿巴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還是一位深諳軍事策略的戰術大師。他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有著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長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侖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方麵軍總司令。僅僅四天後,3月6日,他與貴婦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隨後便匆匆奔赴前線。

在意大利戰場上,拿破侖展示了他的軍事天才。他統率的法軍多次擊敗了奧地利帝國的著名將領,如維爾姆澤、阿爾文齊和博利厄。通過一係列巧妙的戰術和果斷的決策,拿破侖在蒙特諾特、米萊西莫、代戈等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特彆是在阿爾科萊戰役中,拿破侖親自率領騎兵衝鋒,一舉擊潰了敵軍。這些勝利不僅鞏固了法軍在意大利的地位,也極大地提升了拿破侖的個人威望。最終,奧地利被迫簽訂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拿破侖因此成為法國的人民英雄。

然而,拿破侖的崛起引起了巴黎督政府的警惕。為了削弱他的影響力,督政府於1798年任命拿破侖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印度方麵軍(東方軍)的司令,命令他前往中東,以抑製英國在該地區的勢力擴張,並試圖控製蘇伊士運河及通往亞洲的海路。拿破侖的遠征軍不僅裝備了101novel.com00門大炮,還攜帶了175名各行各業的學者以及上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拿破侖非常重視知識的力量,他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馱行李的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的中間。”

1798年7月,拿破侖的遠征軍抵達埃及,迅速占領了亞曆山大。麵對驍勇善戰的馬穆魯克騎兵,拿破侖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軍事素養。7月21日,在吉薩金字塔的陰影下,拿破侖發表了那句著名的演說“士兵們!四十個世紀在金字塔上看著你們!”這場被稱為金字塔戰役的戰鬥中,拿破侖巧妙地利用方陣戰術,成功抵禦了馬穆魯克的猛烈衝擊,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一戰不僅掃清了通往開羅的障礙,也使拿破侖在馬穆魯克和奧斯曼人間獲得了恐怖的名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儘管拿破侖在陸地上取得了全盤勝利,但法國艦隊在8月的阿布基爾海戰中被英海軍將領霍拉肖·納爾遜摧毀,導致法軍的陸上部隊被困在埃及。為了繼續擴大戰果,拿破侖決定進軍敘利亞。1799年初,他率領法軍北上,連續擊退了土耳其軍隊的多次進攻。然而,法軍在敘利亞的行動遇到了重重困難,包括瘟疫、酷暑和補給不足等問題。特彆是在圍攻阿克爾城時,法軍屢次攻擊未果,最終因守軍的頑強抵抗和英軍的支援而未能攻克這座堅城。

阿克爾城的失敗對拿破侖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挫折。他後來在聖赫勒拿島的回憶錄中寫道“如果阿克爾城堡早日陷落,當改變世界麵目。”

三、第一執政

1799年,當拿破侖遠征埃及之際,歐洲的反法聯盟正在逐步形成,法蘭西共和國國內的保王黨勢力也在不斷增強。局勢的動蕩和不穩定使拿破侖意識到必須迅速回國,以穩定國內局勢。1799年8月,拿破侖決定秘密趕回巴黎。在危險的地中海回航中,他機智地避開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巡邏艦隊,經過兩個月的艱苦航行,終於在10月7日成功登陸法國。

回到法國的拿破侖立即被民眾視為“救星”。他的歸來不僅帶來了希望,還為解決國內的混亂局麵了有力的支持。11月9日,拿破侖在眾人的擁戴和支持下,發動了著名的霧月政變。這次政變的成功,結束了大革命以來各種恐怖局麵輪番交替的混亂形勢,拿破侖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執政官。

成為執政官後,拿破侖立即著手進行了一係列重大改革,涉及軍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和經濟等多個方麵。其中最著名且影響深遠的改革之一是頒布《拿破侖法典》。這部法典由拿破侖下令起草、製定,許多條款都由拿破侖本人親自參與討論,並最終頒布。《拿破侖法典》不僅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還為歐洲其他國家的立法了範本。這部法典確立了私有財產的不可侵犯性、契約自由、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政變結束後的第三周,拿破侖向人民發布了鄭重的公告,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了它當初藉以發端的初衷,大革命已經結束。”這句話不僅表達了他對大革命成果的肯定,也表明了他決心維護革命成果的決心。

除了《拿破侖法典》,拿破侖還製定了一係列其他重要製度。他改革了國民教育製度,建立了現代教育體係,設立了公立中學和大學,確保了教育的普及和質量。此外,他還創立了榮譽軍團製度,表彰在各個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這一製度至今仍在法國沿用。

四、加冕稱帝

在19世紀初的歐洲曆史舞台上,拿破侖·波拿巴以其非凡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篇章。1800年6月,馬倫哥戰役的勝利不僅是拿破侖軍事生涯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更是法國資產階級政權穩固的關鍵一步。此役之後,拿破侖的聲望如日中天,為他後續的政治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法國與英國在《亞眠條約》中達成短暫和平,拿破侖利用這一時機對國內政治體製進行了重大改革,將共和八年憲法修改為拿破侖憲法,確立了自己的終身執政地位。然而,和平並未持續太久,1802年5月,英法合約的撕毀標誌著新的戰爭陰雲再次籠罩歐洲。

1804年,拿破侖的權力達到了頂峰。元老院法令正式授予他法國皇帝的稱號,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功績的認可,也是法國政治體製的一次深刻變革。與此同時,拿破侖的家族成員和親信也被賦予了顯赫的職位,他們與皇帝一起組成了帝國的禦前會議,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且穩固的權力核心。這些安排不僅加強了拿破侖的統治,也體現了他對於家族和忠誠的重視。

同年11月,公民投票通過了《共和十二年憲法》,正式宣告拿破侖·波拿巴為法蘭西皇帝。這一事件標誌著法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拿破侖的統治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的盛大加冕儀式上,拿破侖從教皇庇護七世手中接過皇冠,親自戴在了自己和妻子約瑟芬的頭上,這一舉動寓意著皇位是通過個人奮鬥得來的,而非神權賦予。

拿破侖的野心並未止步於法國本土。1805年3月,他在巴黎宣布繼位為意大利國王,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統治範圍。同年5月,他親赴米蘭,在大教堂內從大主教手中接過王冠,為自己加冕為意大利國王,並高喊“上帝賜予我,他人誰敢染指”,彰顯了他對意大利王國的絕對掌控和重視。

此外,拿破侖還兼並了熱那亞,並讓自己的繼子歐仁·德·博阿爾內成為意大利副王,代管這片重要的領土。這些行動不僅鞏固了拿破侖在歐洲的地位,也預示著他未來更廣泛的征服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五、英法海戰

從1803年開始,拿破侖·波拿巴開始構思通過法國海軍穿越英吉利海峽,實施對英國的入侵計劃。拿破侖對這一作戰計劃煞費苦心,不僅在海軍方麵任命了一些“有經驗”的指揮官,還集結了由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組成的龐大艦隊。然而,由於拿破侖本人對海戰並不精通,加之任命了錯誤的指揮人選,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頑強抵抗,最終導致這一計劃以失敗告終。

1803年,拿破侖與英國之間的和平協議破裂,兩國再次陷入戰爭狀態。拿破侖意識到,要徹底擊敗英國,必須先控製英吉利海峽,從而為登陸英國創造條件。為此,他開始積極籌備海上的力量,任命了一些他認為有經驗的海軍指揮官,如維爾納夫、格維農等。然而,這些指揮官的實際能力和經驗並不如拿破侖所期望的那樣出色。

拿破侖的計劃是集結一支強大的聯合艦隊,包括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的艦船,然後通過一係列複雜的海上機動,突破英國的封鎖,為入侵英國創造條件。然而,這一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首先,法西聯合艦隊的指揮官維爾納夫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決斷力,無法有效應對英國皇家海軍的挑戰。其次,法西聯合艦隊在協調和配合上也存在明顯的問題,不同國家的艦船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

1805年,拿破侖的入侵計劃迎來了決定性的時刻。10月21日,特拉法爾加海戰爆發。在這場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指揮官霍拉肖·納爾遜率領的艦隊與法西聯合艦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儘管納爾遜在戰鬥中陣亡,但英國皇家海軍憑借其卓越的戰術和頑強的鬥誌,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法西聯合艦隊的指揮官維爾納夫被俘,龐大的法西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失敗對拿破侖的入侵計劃造成了致命的打擊。法國失去了與英國在海上爭奪霸權的機會,英國的海上優勢得以鞏固。英國皇家海軍的勝利不僅確保了英國的安全,還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海上擴張奠定了基礎。此後,英國成為了一個海洋帝國,這一地位維持了一個多世紀以上。

英國軍事理論家jfc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對特拉法爾加海戰給予了高度評價“無論從哪一方麵來說,特拉法爾加海戰都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會戰,它對於曆史具有廣泛的影響。它把拿破侖征服英國的夢想完全擊碎了。一百年來的英法海上爭霸戰從此結束。它使英國成為了一個海洋帝國,這個帝國維持了一個世紀以上。”特拉法爾加海戰的確立了英國在此後100年中的海上霸權,這對歐洲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不僅對英國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其他歐洲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普魯士、俄國和奧地利等國的君主們看到英國能夠在海上戰勝強大的拿破侖,信心大增,紛紛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共同對抗拿破侖的擴張。英國曆史學家查爾斯·威爾遜在《劍橋近代史》中指出“特拉法爾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侖戰爭中,是一場有著決定性意義的會戰。”

六、人生頂峰



最新小说: 偏心養子?但我是修仙的! 係統綁錯,我躺贏成仙 千金散財還複來 重回17歲,從自律開始 靈氣複蘇你竟然玩家族流 隱秘的自我 修仙之盜墓詭途 重生後,我在官場掀起掃黑風暴 大夏:開局召喚羅網,鎮壓江湖 西遊番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