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彼得大帝:俄羅斯近代化的奠基者_古代曆史著名人物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 > 第52章 彼得大帝:俄羅斯近代化的奠基者

第52章 彼得大帝:俄羅斯近代化的奠基者(1 / 2)

一、放逐在外

1672年,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羅曼諾夫出生於莫斯科,他是羅曼諾夫王朝沙皇阿列克謝一世與第二任妻子娜塔莉亞的獨生子。然而,宮廷中卻流傳著關於他血緣的流言蜚語,這主要源於他與其他兄弟截然不同的健壯與活潑。

在彼得年幼時,他的父親阿列克謝一世便去世了,隨後由同父異母的兄長費多爾三世繼位。但好景不長,費多爾三世也在不久後去世。此時,彼得的另一位兄長伊凡因天生遲鈍而無法勝任沙皇之位,於是在納雷什金家族的支持下,年僅10歲的彼得於1682年被擁立為沙皇,稱彼得一世。然而,這一舉動卻引發了彼得的異母姐姐索菲婭的不滿,她不甘心皇位被納雷什金家族把持,於是秘密策劃了一場政變。

在這場政變中,索菲婭利用沙皇禦林軍——射擊軍的力量,圍攻了克裡姆林宮,並殺害了彼得的舅舅納雷什金。隨後,在貴族的支持下,索菲婭將天生遲鈍的伊凡擁立為第一沙皇,自己則擔任攝政。而彼得雖然保留了第二沙皇的稱號,但卻被逐出莫斯科,與母親一同遷往郊外的普列奧布拉倫斯基村居住。

在被放逐的歲月裡,彼得雖然無法係統地接受正規教育,但他卻展現出了極強的求知欲。他常與附近的外國僑民來往,並從他們那裡學習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這使他對西歐文化充滿了向往。此外,他還熱衷於與小夥伴玩軍事遊戲,建築土堡、進行軍事演習及攻防遊戲。這些經曆不僅培養了他的軍事才能,也為他日後的改革與擴張奠定了基礎。在普列奧布拉倫斯基村,彼得還組建了自己的嫡係禁衛部隊

二、政變奪權

1689年,對於年輕的彼得一世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這一年,他麵臨著來自姐姐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的威脅。索菲婭曾作為攝政者統治俄國,並試圖通過策動射擊軍叛亂再次掌控權力。然而,彼得得到了及時的情報,意識到索菲婭的陰謀後,他迅速采取行動,在8月7日晚逃離普列奧布拉倫斯基村,前往謝爾蓋耶夫三聖修道院尋求庇護。這一舉動不僅顯示了他的機智和決斷力,也為他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來集結支持者。

彼得到達修道院後不久,射擊軍也緊隨其後包圍了修道院。麵對這一危機,彼得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領導能力,他親自帶領侍從軍對抗射擊軍,並成功地將他們擊敗。隨著彼得勝利的消息傳開,越來越多的貴族和大臣選擇站在他這邊,最終導致索菲婭的計劃徹底失敗。作為懲罰,索菲婭被軟禁在修道院中,而彼得則正式掌握了政權。不過,初登大位的彼得並未立即全麵接管國家事務,而是將其交給了自己的母親納塔利婭管理,同時由一些大貴族協助處理政務,而他自己則專注於個人興趣——造船和航海。

1690年,彼得與葉夫多基婭·費奧多羅芙娜·洛普欣娜的第一個孩子阿列克謝誕生。然而,由於阿列克謝從小受到了反對彼得改革的保守勢力的影響,導致父子間的關係十分緊張,這也預示著未來俄國改革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內部矛盾。

接下來的幾年裡,彼得開始了他的宏偉計劃——為俄國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1695年,為了獲得通往黑海的出海口,彼得組織了一次對亞速城的進攻。儘管俄軍人數眾多且士氣高昂,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海軍力量,未能阻止奧斯曼帝國通過海上向亞速城支援,最終這次遠征以失敗告終。從這次失敗中,彼得深刻認識到了擁有強大海軍的重要性。於是,他決定在頓河沿岸建立造船廠,著手構建俄國的第一支艦隊。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到了1696年,彼得已經擁有了一支能夠執行任務的小型江河艦隊。同年,他再次發起對亞速城的攻勢。這一次,憑借新建立的海軍力量,俄國軍隊成功切斷了奧斯曼帝國的海上補給線,對亞速城形成了有效的封鎖。最終,在彼得的堅定指揮下,俄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迫使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和平條約,同意將亞速城割讓給俄國。這不僅是彼得軍事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為俄國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標誌著俄國開始走向成為一個擁有強大海軍力量的歐洲大國。然而,儘管取得了亞速城,但黑海的戰略要地刻赤海峽仍由奧斯曼帝國控製

三、學習改革

1697年3月,彼得一世組織了一個龐大的使團,由約250人組成,前往歐洲各國訪問。這次訪問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鞏固和發展與歐洲國家之間的反土耳其聯盟,以共同對抗奧斯曼帝國;二是招募外國的技術專家,包括水手、船長、造船和製炮專家等,並采購軍事裝備如大炮、纜索和工具等。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社會製度,彼得一世決定親自加入使團,化名為彼得·米哈依洛夫,裝扮成一名普通的下士,以避免引起過多的關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歐洲期間,彼得一世展現了極高的學習熱情和開放態度。他在荷蘭的薩爾丹造船廠工作,親手參與船隻的建造過程,學習先進的造船技術。隨後,他又前往英國,參觀了當地的軍火工廠和海軍演習場地,甚至旁聽了英國議會的辯論,深入了解了英國的政治、經濟製度及文化教育體係。這些經曆極大地開闊了他的視野,為他後來推行的改革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1698年6月,當彼得一世正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訪問時,俄國國內爆發了射擊軍的叛亂,他們要求重新擁立索菲婭為沙皇。得知消息後,彼得立即中斷了訪問,迅速回國鎮壓了叛亂。他采取了極為嚴厲的手段,處決了數千名叛軍士兵,並將其中一些人的屍體懸掛在索菲婭的窗外,以此作為警告。這一係列強硬措施有效地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但也暴露了他對反對勢力的不容忍態度。

與此同時,彼得一世意識到,短期內實現擴大反土同盟的目標並不現實,轉而將注意力轉向了北歐。當時,薩克森、丹麥等國與瑞典在波羅的海地區發生了嚴重的爭端,這為俄國了介入的機會。1698年8月3日,彼得一世與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在烏克蘭的拉瓦進行了會麵,雙方口頭達成了一致,共同反對瑞典。由此,俄國、薩克森、丹麥三國結成了“北方同盟”,為俄國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創造了有利條件。

1699年,彼得一世開始在國內實施一係列重大改革,旨在加強中央集權,提高國家治理效率。他首先在莫斯科成立了市政廳,各地建立了自治署,以改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接著,他廢除了舊有的領主杜馬,這是一個由貴族組成的谘詢機構,因其成員對彼得的改革政策持保留甚至反對態度。取而代之的是,彼得設立了由自己信任的人組成的辦公廳和樞密院,這些機構成為了國家決策的核心。此外,他還進行了兩次地方行政改革,重新劃分行政區劃,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職責,確保了中央政策的有效執行。通過這些改革,彼得一世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個高效、統一的中央集權體製

四、北方戰爭

1700年7月,俄國與奧斯曼帝國簽訂了為期30年的《君士坦丁堡和約》,這一條約的簽訂為彼得一世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使他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北方的強敵——瑞典。8月8日,當彼得得知和約已經正式生效後,立即向瑞典宣戰。他親自率領3萬大軍,迅速包圍了瑞典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據點——納爾瓦城堡,這標誌著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然而,這場戰爭的開端並不順利。11月,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在擊敗了俄國的盟友丹麥後,迅速帶領8000名精銳部隊趕到納爾瓦。在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條件下,卡爾十二世指揮瑞典軍隊向數倍於己的俄軍發起了猛烈進攻。由於俄軍內部號令不一、組織混亂,儘管人數占據絕對優勢,但依然難以抵擋瑞典軍隊的攻勢。最終,俄軍全線崩潰,幾乎全軍覆沒,超過15萬名俄軍士兵戰死,而瑞典方麵僅損失了667人。這場慘敗不僅讓俄國幾乎陷入了滅頂之災,也震驚了整個歐洲。

麵對如此沉重的打擊,彼得一世並沒有灰心喪氣。他從失敗中深刻認識到俄國軍隊的軟弱渙散和裝備的落後。利用瑞典軍隊深陷波蘭戰事的有利時機,彼得一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軍事改革。他大規模征集新兵,並對他們進行嚴格的火槍使用訓練。同時,他還派遣貴族子弟前往國外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理論,並在國內開設各類軍事學校,培養新型軍事人才。彼得一世非常重視軍官的選拔和任命,他根據才能提拔軍官,確保軍隊的指揮係統更加高效。此外,他還親自主持製定了許多規章製度和軍事條令,使俄軍的戰鬥力迅速提升。

為了彌補上一次戰爭中軍械的損失,彼得一世命令全國每三個教堂交出一口銅鐘用於鑄造大炮。僅僅一年時間,俄國就鑄造了300門大炮,極大地增強了俄軍的火力。經過這一係列改革,俄軍逐漸成為俄國曆史上空前強大的軍隊。

1702年,彼得一世抓住瑞典軍隊主力遠征波蘭、波羅的海沿岸防務空虛的良機,率領大軍直奔涅瓦河口,先後攻克了瑞軍堅守的諾特堡和寧尚茨堡。這一係列勝利使得涅瓦河流域全部落入俄軍手中,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夢想終於得以實現。

1703年5月,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口開始興建彼得堡和克琅施塔得要塞,這兩座要塞不僅為俄國了一個重要的海上基地,也成為日後俄國北方艦隊的中心。

1708年初,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率大軍大舉進攻俄國。麵對來勢洶洶的瑞典軍隊,彼得一世采取了靈活的戰略,他命令俄軍實施戰略退卻,同時堅壁清野,以小部隊不斷襲擾、消耗和疲憊瑞典軍隊。到了秋天,卡爾十二世為了爭取烏克蘭的支持,決定南下進攻烏克蘭境內的波爾塔瓦要塞,卻將離自己隻有100公裡的後援部隊孤立在後方。彼得一世抓住這一機會,親率俄軍發動進攻,成功殲滅了9000餘名瑞典士兵,並繳獲了大量火炮和輜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最新小说: 偏心養子?但我是修仙的! 係統綁錯,我躺贏成仙 千金散財還複來 重回17歲,從自律開始 靈氣複蘇你竟然玩家族流 隱秘的自我 修仙之盜墓詭途 重生後,我在官場掀起掃黑風暴 大夏:開局召喚羅網,鎮壓江湖 西遊番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