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彼得大帝:俄羅斯近代化的奠基者_古代曆史著名人物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古代曆史著名人物 > 第52章 彼得大帝:俄羅斯近代化的奠基者

第52章 彼得大帝:俄羅斯近代化的奠基者(2 / 2)

1709年6月28日淩晨2時,俄國與瑞典在波爾塔瓦展開了決定性的戰役。瑞典參戰兵力約2萬人,而俄軍兵力約為瑞典的兩倍,擁有上百門火炮。在戰鬥中,彼得一世親臨前線指揮,成功穩住了局勢。隨後,俄軍步兵開始反擊,騎兵則包圍了瑞典軍的兩翼。到中午時,瑞典軍隊開始撤退,最終演變成潰逃。瑞典殘部在撤退過程中被俄軍追擊,被迫投降。此役,瑞典軍隊被擊斃9000餘人,被俘18萬餘人,損失火炮32門和全部輜重,而俄軍戰死1345人,傷3290人。波爾塔瓦戰役不僅決定了北方戰爭的最終結局,也徹底終結了瑞典作為歐洲強國的曆史

1711年夏季,彼得一世率軍南征奧斯曼帝國,意圖進一步擴大俄國的影響力。然而,這次軍事行動並不順利。在普魯特河畔,俄國軍隊陷入了奧斯曼帝國和克裡米亞汗國聯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由於彈儘糧絕,彼得一世不得不向敵人求和。7月12日,雙方簽訂了《普魯特和約》。根據條約,俄國必須將亞速及其附近地區歸還給奧斯曼帝國,拆除塔乾洛格和第聶伯河上的要塞,並允許卡爾十二世安全通過俄國回國。雖然這次失敗對俄國的士氣造成了打擊,但彼得一世並沒有放棄他的擴張野心。

《普魯特和約》簽訂後,彼得一世調整了戰略方向,將主要的軍事行動集中在芬蘭,試圖逐步將戰場推進至瑞典本土。1712年至1714年間,俄軍在芬蘭取得了顯著進展。他們先後占領了赫爾辛福斯(今赫爾辛基)、亞波、瓦紮和涅伊什洛特堡等重要城市和地區,控製了芬蘭南部和波的尼亞灣的關鍵據點,為進攻瑞典本土奠定了基礎。瑞典軍隊被迫撤出芬蘭,失去了重要的防禦陣地。

1712年,彼得一世下令將首都從莫斯科遷至新建的聖彼得堡,將宮廷、元老院、政府機關和外國使節全部遷至新首都。他還命令385戶貴族作為首批移民定居聖彼得堡,以加快這座城市的建設和繁榮。這一舉措不僅強化了彼得一世對國家的控製,也推動了聖彼得堡的快速發展。

1714年8月,彼得一世親率俄國艦隊在漢科角海戰中擊敗了瑞典艾倫希爾德艦隊,取得了俄國海軍成立以來的首次重大勝利。彼得一世因此晉升為海軍中將,這標誌著俄國海軍實力的顯著提升。同年,彼得一世還派遣布霍列茨中校率領遠征軍侵略中國西北的準噶爾地區,試圖擴大俄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1715年,彼得一世與皇太子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的關係進一步惡化。阿列克謝周圍聚集了一批反對改革的人士,父子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彼得一世給阿列克謝寫了封信,要求他要麼改弦更張,真正成為合格的繼承人,要麼去當僧侶。阿列克謝選擇了後者,表示願意削發為僧。然而,這隻是他的一種策略,實際上他計劃逃離俄國。

1716年,彼得一世再次訪問西歐,尋求更多的技術和政治支持。11月,阿列克謝趁機化名逃往奧地利,希望得到奧地利皇帝查理六世的庇護。俄國政府迅速查明了阿列克謝的下落,並采取行動。

1717年5月,彼得一世率代表團赴巴黎與法國政府舉行會談。7月1日,彼得一世派遣托爾斯泰和魯勉采夫前往維也納,與奧地利皇帝交涉阿列克謝事件。8月,俄、法、普三國簽訂《阿姆斯特丹條約》,規定法國不再向瑞典軍事和其他物資援助,使瑞典失去了重要的盟友。同年,彼得一世還派遣遠征軍侵略希瓦汗國,但未能成功。

1718年1月,阿列克謝在托爾斯泰的陪同下回到了莫斯科。隨後,彼得一世命令組建了一個127人的最高特彆法庭,對阿列克謝的出逃事件進行審訊。5月,俄瑞雙方在阿蘭群島開始和談,擬定了和約草案。6月24日,阿列克謝被判處死刑,兩天後在牢房中死去。11月30日,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在挪威的腓特烈漢姆包圍戰中被殺,由他的妹妹烏爾莉卡·埃莉諾拉繼位。新女王在英國的支持下拒絕和談,俄瑞談判一度中斷。

1719年8月和17101novel.com年2月,英國和瑞典簽訂條約,承諾對瑞典進行經濟和軍事援助,幫助瑞典奪回被俄國占領的領土。然而,出於商業利益考慮,英國並未采取實際行動幫助瑞典。俄國看穿了英國的虛張聲勢,繼續在波羅的海擴張勢力。17101novel.com年7月,5000名俄軍在駐有英國分艦隊的格林汗登陸,摧毀了瑞典沿岸設施。7月27日,俄國艦隊在克琅加姆島取得重大勝利,繳獲了4艘三桅巡洋艦、104門大炮和407名官兵。同時,俄國展開外交攻勢,邀請瑞典王位的有力競爭者霍爾施坦公爵訪問彼得堡,並許諾將彼得一世的妹妹嫁給他,以影響瑞典的對俄政策。

1721年4月至8月,俄瑞雙方在芬蘭尼斯塔德城舉行和談。談判初期,俄國通過軍事壓力迫使瑞典接受其領土要求。8月30日(一說9月10日),俄瑞雙方在芬蘭簽訂《尼斯塔德和約》。根據和約,俄國從瑞典手中奪得了芬蘭灣、裡加灣沿岸的土地,獲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10月22日,俄國參政院為表彰彼得一世在外擴張中的“赫赫戰功”,尊奉他為皇帝,授予他“全俄羅斯大帝”和“祖國之父”的稱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五、向東擴張

1722年,彼得一世在經曆了皇太子阿列克謝的叛國事件後,於2月25日頒布了新的王位繼承法。這一法令廢除了傳統的王位繼承原則,規定在位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王位繼承人,並且可以在必要時更換已指定的繼承人。這一改革打破了傳統的世襲製度,加強了彼得一世對王位的控製,同時也為未來的王位繼承留下了更大的靈活性。

同年,彼得一世繼續向東擴張。他派遣翁科夫斯基出使中國西北的準噶爾地區,企圖收買準噶爾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以擴大俄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這一外交行動反映了彼得一世對東方的興趣和野心。

在北方戰爭期間,彼得一世對波斯的領土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722年5月13日,彼得一世親自率軍從莫斯科出發,前往波斯。俄國在裡海沿岸部署了5萬多人的軍隊,並配備了一支由80多艘艦船組成的裡海分艦隊。8月,俄國軍隊成功占領了傑爾賓特,彼得一世隨即返回俄國,而俄軍則繼續推進,陸續攻占了裡海西南沿岸的吉良省勒什特等地。

1723年7月,俄軍進一步占領了巴庫。9月12日,波斯和俄國簽訂《彼得堡同盟條約》。根據條約,波斯將裡海西岸和南岸的整個地區劃歸俄國,包括傑爾賓特和巴庫。作為交換,俄國承諾幫助波斯趕走阿富汗人,並平定所有叛亂。這一條約不僅大大擴展了俄國在高加索地區的領土,也增強了俄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然而,這一行動引起了奧斯曼帝國的強烈抗議。在英、法等國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以戰爭威脅俄國,試圖阻止俄國在高加索地區的擴張。

與此同時,彼得一世在西伯利亞南部的擴張也在繼續。1723年,俄國軍隊占領了額爾齊斯河上遊的全部土地,並派遣探險隊一直向東到達白令海峽。這一係列行動使俄國成為了一個地跨歐亞的龐大帝國,進一步鞏固了彼得一世的統治地位。

1724年5月7日,彼得一世為自己的妻子凱瑟琳舉行了加冕禮,正式冊封她為皇後。6月12日,俄國與奧斯曼帝國在君士坦丁堡簽訂條約。根據條約,高加索西南地區的埃裡溫、大不裡士、卡茲溫斯克和舍馬哈劃歸奧斯曼帝國,而俄國則繼續保有《彼得堡同盟條約》中規定的裡海西、南岸地區。這一條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俄國在高加索地區的擴張,但也確保了俄國在裡海地區的利益。

同年晚些時候,彼得一世發現自己的妻子凱瑟琳與高級宮廷侍從官威廉·蒙斯有曖昧關係。此外,蒙斯還被指控犯有貪汙和盜竊國家財產的罪行。這些問題激怒了彼得一世。11月14日,威廉·蒙斯被斬首處決。隨後,彼得一世發布敕令,禁止大臣們執行皇後的任何指示或建議,並關閉了負責管理皇後財產的機構。

六、彼得之死

彼得一世的晚年充滿了艱辛和病痛,但他始終保持著對工作的高度熱情,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了希望。1724年,彼得一世的身體狀況已經開始惡化,他患上了尿毒症,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嚴重影響了他的健康。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彼得一世依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並沒有放慢自己的步伐,仍然堅持處理國家大事,親自參與各種政務活動。

1724年秋季的一天,彼得一世在芬蘭灣巡視時,發現一艘船在沙洲上擱淺,幾名士兵麵臨生命危險。儘管當時的天氣非常寒冷,彼得一世還是毫不猶豫地跳進了冰水中,奮力營救那些士兵。這一英勇的行為雖然挽救了士兵的生命,但也使彼得一世受了風寒,引發了高燒。入冬以後,彼得的病情迅速惡化,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差。

儘管醫生們竭儘全力治療,彼得一世的病情在一段時間內有所好轉。然而,由於他始終不肯休息,繼續投入繁重的工作,病情再次急劇惡化。1725年1月,彼得一世的健康狀況達到了最糟糕的地步。病痛的折磨讓他經常感到痛不欲生,他的腳部也開始出現膿瘡,並逐漸潰爛。這些症狀不僅增加了他的痛苦,也使他的身體狀況更加脆弱。

1725年2月8日(儒略曆1月28日),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去世,享年52歲。

喜歡古代曆史著名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曆史著名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綜影視:從做皇後開始作天作地 我官場崛起,退婚的女友開始倒追 重生後九公主運籌帷幄執掌天下 老婆:我重生歸來,許你燦爛人生 嬌軟工具人被瘋批神明瘋狂示愛 韶華亦流年 回到明朝當錦衣衛 浮夢的人生路 詭異都市,我當城隍那些年 有獸焉:天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