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道:“是啊,江南啊,人傻錢多,不打他打誰。”
鄭勇笑道:“是啊,他們肯定要打江南,打得好啊,江南是大明最後的一口氣,如果他們把大明這一口氣也給滅了,那大明就算是徹底的沒有了,到時候我們再反擊奪取江山,那就不是從大明手裡拿的,而是從韃子手裡拿的。當年朱洪武驅逐韃虜恢複中華,那我們是不是也算是如此呢?”
眾人齊聲道:“算!”
鄭勇道:“那就好啊,這樣我們的政權也就名正言順了。不過,韃清要打江南,弘光朝我們自然是不管的,但是,上海可是我們的工商業在江南的基地,而南京也有我們的不少產業,還有許多的山裡也有我們的礦場,工廠,這些我們也要保護啊,所以,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在江南的利益,把損失降到最少。”
之後就是討論,獻計獻策,集思廣益之後,一起製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
第一,所有江南的工礦企業,都向上海集中;
第二,向上海派遣一萬精兵,在上海周邊建立防禦戰線,保衛上海不失,並各工作正常運轉;
第三,通過江南日報,積極宣傳我們在山東的戰鬥,我們損失非常大,而卻沒有獲得一絲一毫的弘光政府的幫助,因此,我們徹底的不再承認弘朝;
第四,通過江南日報,積極宣傳韃清有可能南下的消息,讓江南的人民保持警惕,不要指望弘光朝廷,一定要讓他們學會自保,不然韃清打過來之後,會血洗,會屠城,千萬不要存有幻想;
第五,能過江南日報,告訴江南的人民,我們正在積極才取措施,幫助他們為他們提供逃離江南的方式,現在已經開通了上海到山東的海上航線,每天都會有一班輪船,輪船?對就是蒸汽輪機船,目前上海造船廠正在日夜開工,建造各種艦船,先期到達的海軍陸戰隊,加上本地的一共有兩千多人,已經海運到了濟洲島,經過這一陣子的訓練,已經準備好了對大員的作戰了。
通過以上五種措施,至少可以在江南地區,儘可能的擴大鄭勇集團的影響力,為將來接管整個江南,打一下個良好的基礎。
鄭勇他們已經提前預測到了韃清的下一步打算,並積極展開了行動,給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而同時,鄭勇也給四川李青山部,陝西紅娘子部,要他們加速訓練新軍,做好準備,在南明政權被消滅之後,也就到了他們上場的機會了。
而大批的武器裝備,已經利用海運,在廣西登陸,由李青山部接運,並轉運一批到陝西,同時,四川李青山部,還要負責陝西的一批糧食,陝西真的很窮,連年的災難,讓他們的收成下降的厲害,如果沒有外來的糧源,人相食的情況根本就無法避免。
鄭勇集團從真臘,安南,占城,暹羅等地購得大量的大米,向陝西運送,如此,總算是解決了陝西的糧食危機,讓陝西穩定了下來,而因為糧食,所以,征兵工作很順利,目前紅娘子與李岩部已經達到了五十萬人,在獲得糧食和武器之後,他們就開展了大練兵,為此鄭勇又從山東選派了一千精兵過去,要給這五十萬搭起一個架子來。
同年,向大員作戰也正式開始,其中戰艦十五艘,運輸艦十艘,海軍陸戰對一千五百名,戰艦共有火炮,一千一百四十二門。另有火箭發射裝置三十架,備彈七百枚。
山東戰場已經基本上平靜下來了,已經沒有仗可打了,韃清也不再進攻,而忠勇軍也宣布開始了修養與補充兵源,於是,鄭勇算是抽出了一個不大的小空窗期,他就想借此把大員拿下來,到時就可以接收一些江南人,從而打大員開發的幕布。
有了大員,也就有了進攻呂宋的前進基地,東南亞這塊地域那是必須拿下的地方,海上競爭,這就算是開始了,當然,這一過程可能比較漫長,因為,海軍的成長本就要慢一些,因此,這一次攻台,主要還是在於練兵學海戰。
大明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什麼水師了,因此,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唉,這個大明啊,這個朱元璋啊,為什麼要禁海嗎?腦子有問題!
這一次去攻台,主將是六傻,副將是二十八傻,現在南京已經沒有什麼可呆的了,所有的人員等等,都轉向上海,而上海已經開始修築永久性的防禦戰線了。
而上海,軍營鄭勇已經過去主持工作坐鎮上海,他是想上船出海作戰的,但是,不被允許。南京的班子已經都般到上海了,兩下裡合在一起,對上海進行管理,目前鄭勇正在融合這一塊,錢小美半年前生下了一個女兒,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已經重新回到了船上,目前已經是一個艦的艦長了,楊靜如做她的副手,兩個女人管一條戰艦,而且,這條艦上的女人也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這條戰艦被稱為坤艦。
兩個女人都是鄭勇的女人,地位還是很高的,所以,即便是很多人有意見,可是,卻也沒有人敢說什麼。兩個女人雖然都是沙船幫出身,可是,與錢小美不同的是,楊靜茹他們家是後加入的,原因就是因為家裡遭遇到了對手的算計被罷了官,對方卻仍然不依不饒,最終田產也沒有保護,隻好攜帶了一些金銀,投靠了過來,這裡有一個楊姓的小頭目,是他們家的遠房親戚。
因此,楊靜茹的父母其實都是官宦人家,她從小也就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很懂規矩,也識字,隻是並不是很有學問,也是略通文墨而已。即便是如此,在一群流民小乞丐為主流的軍營裡,這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存在了,所以,她升遷的也是很快的。
有了與鄭勇的這層關係之後,她也就被重點培養了,與錢小美一起得到了一些管理與戰鬥的理論與經驗,兩個人對船都比較熟悉,當然,錢小美在一方麵更加的精通一些,畢竟她就是在船上出生並長大的,船就是她的家。
由於這方麵的原因,她們對船上的一切都是很熟悉的,上了新艦之後適應的也很快,隻學了三個月就畢業了,又三個月之後,她就接手了一條二千料的新艦,成了艦長與艦副。
由此,錢小美主抓的是航海與戰鬥,而楊靜茹主抓的是後勤與火炮的攻擊技術。
錢小美在上麵指揮全艦,而楊靜茹在下層指揮火炮的射擊。兩個人因為相識比較早,所以,配合還是很默契,這讓這條艦,形成戰鬥力的時間是最短的。這也讓很多人都很驚奇,兩個女人帶領的戰艦,竟然很厲害。
半年的訓練,其實也訓練不了多少,隻是,時間不等人,鄭勇就把一群大半生不熟的新兵驅趕到了大海的戰場上,這是有些倉促了,不過,鄭勇也得,他們的戰艦至少也是領先對方一代的,又有十幾艘大型行進戰艦,如此即便打不贏也是可以磨練隊伍,海軍是技術兵種,隻有多練,多實踐,才會最快速的成長。
而大員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上麵的荷蘭兵約有兩千人,他們的武器與鄭勇所部的武器自然是沒有辦法相比的,這樣在武器上有代差,在數量上有優勢,而這一次作戰又是以陸地作戰為主,所以,鄭勇覺得這一戰是可以打的,關鍵就是看陸軍及給養的運輸情況,而水師能打就打一打,的要不了也有必要硬磕,就要把戰線拉長,讓他們給自己當教習。
鄭勇對這次作戰非常的重視,製訂的作戰方案又詳細套路又多,就這樣他也不放心,夜裡走出來抬頭看看大約大員的方向,唉,可惜啊,不讓自己上船參戰,也隻能在這裡遙祝了。
不管這一次能不能成功,他都不會後悔自己的這一次決定,再過半年可能南明朝廷就會垮台,而鄭成功就有可能會攻打大員,自己必須搶在他之前占領大員,這樣鄭成功也就無處可去,最終隻要自己逼一逼,他除了歸順自己也是無路可走的。
福建鄭家,他是要定了的。
台灣大明時期稱為:“大灣”、“大員”、“台員”,取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