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後,顧玉成聽到一段不知真假的故事,沉默彷徨的他對人心與民意終於擁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故事很平淡:秦二世而亡,大廈將傾之下,秦國把守關隘的軍隊暗中分化為兩派。
最明顯也最直率的一派,便是老秦人組成的眾多士兵。他們剛剛經曆六王畢、四海一的盛世,心中猶存傲氣,不願低頭於任何人。他們願意相信大秦萬世不竭。
另一派則更加隱晦與成熟,他們是眼見秦法日苛、國政荒頹的高級將領們。他們眼見六國複起、天下大亂,隻想將手中軍力賣個好價錢。
賣給劉邦也好、項羽也罷,總要在這傾潰世道下謀求一個盟友、靠山。或者隻是一個莫測的退路。
至於最後結果,曆史早已給出結局。——劉邦先入關,秦王子嬰出降。
眾士兵代表的,是民意。將領們鑽營的,自然是人心。
難以明確兩者的善惡賢愚,以及其中的對錯是非。
人心與民意到底誰宰執著誰,也難以界定。
不過,顧玉成遲早會做出選擇。
現在受困竹屋的他沒有想那麼多,也沒有找到可利用的方向,能做的隻有閉目回想關於祭祀功法的點滴。
回憶細瑣淩亂,裡麵全是枯枝敗葉,想要掃淨心底一切紛亂找尋答案,卻又猛然驚覺:若是除去雜亂的思緒,便沒有任何東西存在。
不成體係的功法隻介紹祭祀步驟,卻沒有涉及核心。
就像織錦緙絲的材料準備齊全,但若不知技巧、沒有手藝,也是毫無用處。
顧玉成嘗試多次後,確定這些功法根本並不能與西士畢婭產生聯係。
顧玉成看一眼遠處閉目握刀的詹長老,心緒回歸平靜。不再嘗試。
“詹長老要的是變化……”顧玉成如是想。
變化而不是取得結果。
這是一個好事。起碼顧玉成有了模糊的應對想法。
顧玉成來到此地竹屋時已是夜半過後,天幕很快迎來拂曉。
詹長老起身“你似乎沒有變化。”
顧玉成保持平靜,最後確認道“長老您要變化,還是結果?”
詹長老沉吟片刻,眼底冰冷終於緩和“你很聰明。——我要變化。我也要結果。隻不過不那麼著急。”
顧玉成點點頭,有些恍惚:原來麵前的女人真在跟他玩文字遊戲。
如果顧玉成一心追求召喚西士畢婭,一夜時間定然無法取得任何結果。到時候,女人手中長刀怕是要飲血。
看來,眼前女子代表著敵視苴壤道四人的一方勢力、團體。
這份態度甚至是針對妖國所有人。
顧玉成起身,以古靈力契合祭祀功法,很快在周身形成一種特殊的氣息。
這種氣息與古靈力相近,但缺乏最重要的靈性,仿佛無用之物。
這就是變化。不能召來西士畢婭,卻是實打實的變化。
詹長老見狀,臉龐閃過猶豫,牙齒緊咬,片刻終是鬆口。
顧玉成警惕地盯著詹長老。
詹長老最後沒有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