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岩知道自己一定有考慮不周的地方,但他並不擔心。
在他想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遇到矛盾解決矛盾。隻要把心擺正,總能製定出兼顧各方利益,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方案。
打算的雖然挺好,但有些問題注定是無法,或者暫時無法解決的。
比如李長富,他家承包了二百四十畝灘塗,搞了9個養殖圈另外還有三個蝦塘。產出的貝類、海蜇、飛蟹和對蝦,與沈城和本溪兩地的海產批發商簽訂了長期供銷合同。
吳海岩要搞點對點直供,人家的合同怎麼辦?
撕了?
違約金誰出?
吳海岩有點嘬牙花子,思考了一番,讓李長富繼續履行合約,等協議到期後再入統籌管理。
於是,李長富又有了新問題。
他因為簽了供貨協議,事實上等同於和銷售地的三道販子平分了二道販子的抽成。
而吳海岩要搞的公司化經營,必然有運營成本。為了儘快打開局麵,還要讓利給各地農貿市場的海產零銷檔口。有這兩份抽成在,能保證李長富加入統籌後的收入比現在高嗎?
這個問題把吳海岩問住了。
他的計劃隻能保證大多數捕撈戶和養殖戶受益。像李長富這種直供外地,銷售中沒有二道販子抽水的人家,他還真不敢打包票。
麵對李長富的質疑,吳海岩隻能表示,“公司”抽取的利潤和給零售檔口的讓利具體多少,現在還沒有最後的定數。
反正現在李長富的供貨協議還沒到期,在他繼續履行合約的時間裡,相關數據一定能出來,到時候會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複。
對於這個答複,李長富是不滿意的,但也沒再過多糾纏。
如果說李長富在公司化統籌管理中能否受益,還是個未知數,那李長林家就注定要承受損失了。
他家養了七輛大箱貨,每天從港上或養殖戶手裡新鮮海產,再運去內陸城市的海產批發市場。
簡單的說,他就是個包運輸的二道販子。是吳海岩的計劃中要取代掉的環節。
李長林能乾就見鬼了!
不過,短暫的憤怒後,他意識到這是其實個機會!
在李長林看來,你姓吳的不就是想搶二道販子的飯碗嘛,行!
你搞得那個公司總得有人經營吧?
誰來經營?
本地收購價怎麼把握,周邊各內陸城市分彆是什麼行情,他這種“行皮子”再清楚不過了。
你姓吳的不就是變著法的撈錢嘛,可以!
你總不能自己下場吧?
你總得有個幫你乾活吧?
你看我行不?
如果他李長林能把整個大港海產的對外銷售全都攥在手裡,即便大部分利潤都分出去,剩下的那“一點”,也足夠他吃的腦滿腸肥!
抱著這種打算,李長林先是訴苦,然後問吳海岩統籌化管理後,他家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吳海岩在製定計劃時已經考慮到了,告訴李長林,現有的收購商全都並入“公司”的供銷部門。另外,李長林家的車,可以並入公司的運輸部門。
李長林立馬表示,同樣是二道販子,大家手裡掌握的“資源”是不一樣的。同樣是養大車的,活多活少也天差地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