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二十年後街邊隨處可見的果蔬店和海鮮店,在2000年的東北還不見身影。
不過在海鮮批發市場裡一些賣高端貨的檔口,帶水循環和加氧設備的暫養池、暫養缸不算新鮮東西。
羅一大概形容了一下,李家哥仨和吳海岩便能想象出所謂“精品海鮮店”大概是個什麼模樣。
配合上商品房小區和有錢人聚集地兩個前綴,可行性完全是可以預期的。
不過對於這個提議吳海岩非常不滿,因為羅一說的那套東西,與他的希望嚴重不符。
他要的是整合大港的海產資源,增加所有從業人員的收入,不是給一家一戶找一條發財的門路。
於是板著臉問:“你知道大港的海產品每月有多少產出嗎?”
“不要總想著一口吃成胖子。”羅一壓根沒接吳海岩的話茬,自顧自的說:“精品海鮮店的初期投資是很高的,我的建議是多個有實力的商戶一起做。”
“合夥兒?”李長海問。
“不。”羅一擺了下手:“先統一考察,圈定出適合經營的地點有多少,然後各家根據自己的實力決定接手幾個點。
第一批店鋪穩紮穩打,摸索經營模式、調整供貨流程,最重要的是,打好口碑。一切理順之後,隨著各城市的擴張同步擴張。”
吳海岩耐著性子聽羅一擱那自說自話,越聽心裡火氣越大。找了個氣口剛想打斷,就看羅一問李長海:“有件事我要確定一下。”
“你說。”李長海立馬接話。
“比如一片地,以前分成一塊一塊的,各家種各家的。自己買種子、肥料、農藥。因為是個體采買,所以,各方麵的成本都比較高。
如果這些人家聯合起來,按各家地的麵積折算成股份一起種植。就可以以批發價買種子、農藥、肥料。種植成本就降下去了。而且土地連成一片,管理成本也能降下去。”
“你的意思是?包灘和包塘子的也……”李長海跟上了羅一的思路。
“沒錯。”羅一點頭。
“那肯定能節省成本,就是……”李長富插話:“就是,互相之間信不著呀,賺了賠了都容易鬨騰。”
“集中養殖是為了進一步壓低成本,為下一步擴張做準備。隻要品牌口碑立住了,零售網鋪開,銷售不成問題。
至於信任問題……一步一步的來,先關係好的,或者親屬間幾家小規模的聯合。等見到利了,其他人自然會主動加入進來。”
“那賣不出去咋辦呀?就算咱能開一百家店,而且個個生意都火爆,那一天才多少銷量呀。”李長富搖頭。
“一百家店隻是第一階段在省內鋪開。你彆忘了,咱們遼省海岸線長,但黑省和吉省可不挨著海呀,他們不吃海鮮嗎?”羅一笑嗬嗬的問。
“你是說!”李長富怔住,緊接著眼睛就亮了。
不止李長富,李長海和李長林兩口子也眼睛放光。
大港太小了,地方小,人的心思眼界也小。產出的海鮮雖然也有銷往省外的,但數量極少。絕大多數都是省內消化。
以至於羅一說搞精品海鮮店時,他們根本沒想過能把店開到外省去。
這會兒才忽然反應過來,對呀!為什麼不走出去呢?
吳海岩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呀!我怎麼隻顧著盯著省內呢,黑省、吉省可都是市場呀,大市場!
轉過頭再想羅一剛說的那些“胡言亂語”,如果真能把品牌立起來,分店開遍東三省,大港每年產出的拿點東西還愁賣嗎?
而且需求大了,就有了搞統養統收的底氣。
哦~原來是這麼個“一步一步的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