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經濟狀況來看,在列國時代,人口之大多數仍在農村,他們從事農業和蓄養牲畜。農民以一夫一婦帶有孩子的個體家庭為單位,通常每戶占有小塊土地。農民除了種植水稻和其他穀物,還種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
每個農村通常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單位,農民們共同修建蓄水池、灌溉渠、道路以及保護全村共同利益的圍牆。每村都有公用的牧場,供各戶所養的牲畜食草。各戶的牲畜一般並不自己放牧,而是委托一位懂得牲畜習性與病情的牧人統一牧養。
農業主要是吠舍的職業,在共和國中也有刹帝利耕種土地者。各村的內部事務由村議事會管理,村議事會選舉村長,村長就是村議事會的頭領。村長負責代國王征收土地稅,稅率在收成的16至112之間。村長還負責村內的某些司法事務,維持村內法律秩序。村內的水池、水渠、道路、會堂等公共建築也是由村長組織村民共同修建的。村議事會決定村內大事。如果沒有得到村議事會的同意,村民是不能把自己的小塊土地出賣給外村人的。
列國時代是鐵器在古印度開始普遍使用的時代,各行業在專門化的道路上已有相當的發展。當時的行業有縫皮匠、鐵匠、油漆匠、木匠、獵人、漁夫、屠夫、製革匠、耍蛇人、演戲人、舞蹈者、奏樂者、象牙工、紡織工、茶點工、珠寶工、金屬工、陶工、理發匠、製弓箭者、編花環者等。各重要手工行業都組成了自己的行會,每個行會都有一個頭人。頭人通常都是能接近國王的有勢力的人物,他們的職責大概是監督和檢查產品的生產。
在列國時代,商業繁榮起來。商業主要在各城市的市場中進行,當時城市周圍築有城牆,隻有通過城門才能出入。當時有八大著名商業城市摩揭陀的王舍城、拔隻的吠舍離城、居薩羅(喬薩羅)的舍衛城和阿逾陀城、迦屍的波羅奈城、鴦伽的贍波城、拔沙的橋賞彌城和犍陀羅的呾叉始羅(塔克西拉)城。城市之間有商路連接,陸路運貨用馬或牛車運載,商人往往結成商隊,雇保鏢護送;水路則用船運,恒河是重要的水道。
商人經常是合夥經營,少則幾人合夥,多則有100乃至500人合夥。商人有時也組成商會,目的在於控製價格,謀求厚利。過去的物物交換已被淘汰,以銀和銅鑄成的貨幣成了新的交換媒介,有時還使用黃金鑄成的貨幣。隨著鑄幣的出現,出現了貨幣借貸現象。高利貸的盤剝使得許多小生產者破產,以至淪為奴隸。但是除了受人譴責的高利貸以外,還有利率比較正常的借貸,這種利率約為月利125或年利15。有些商人也利用借來的錢經商,其中的成功者不僅能夠還本付息,而且能夠養家活口,獲得盈餘。
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列國時代的社會發生了明顯的分化。四個種姓的人都有貧富分化現象,因而原來的種姓地位並不一定就能反映一個人的實際階級地位。在四種姓中居於第一位的婆羅門,原是神權貴族。可是這一時期卻有一些婆羅門從事農業,有的婆羅門用男奴隸耕田,用女奴隸舂米磨麵;有的婆羅門迫使奴隸作艱苦的平整土地的勞動,幾乎逼得奴隸投水自殺;有的婆羅門父子二人下田耕作,卻使女奴隸負責送飯;有的窮婆羅門隻有兩頭耕牛,按當時耕作方法恰好牽一具犁,若是一頭牛死了,他的耕作就成了問題。
可見有的婆羅門變成了從事農業的奴隸主,有的卻變成了貧困的小農,還有許多婆羅門當了醫生、信差、稅吏、樵夫、商人、牧人、屠夫、侍衛、獵人、木匠。當然,也有不少婆羅門以賭博、討好他人、鬥雞鬥狗、演口技、算命相麵、施魔術、念咒語等等手段謀生。
以國王為首領的刹帝利,在列國時期既經過戰事而獲取了很多的財富,又隨王權的加強而提高了社會政治地位。不過刹帝利中也有地位下降的人,刹帝利中有人從事農業,有人作商人,有人作手工業者,甚至有一個刹帝利王子曾先後作過陶工、編籃匠、花匠、廚師等在當時被認為低等的職業。
吠舍本是一般平民,可是在列國時期已有很多人經商致富,而且放債取利已成了富有的吠舍的合法職業。許多吠舍財主,他們有大量的財產和奴隸。有了錢也就有了社會地位,這時候“純潔而忠實”的吠舍已經有權擔任村鎮的地方官了。當然吠舍中發了財的隻是那些大商人,普通從事農業的吠舍依舊處境艱苦,其中有人失去自己小塊土地,不得不從事裁縫、陶工等低等職業,與首陀羅等級的人為伍。
至於四種姓中地位最低的首陀羅,其中也有少數人發了財,還成了佛教的富有的施主,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生活十分困苦。這時候,首陀羅中的一些人淪為不可接觸的“賤民”。他們在社會上受儘歧視和淩辱,生活極度艱難。從以上情況來看,簡單的四個種姓已經與社會的實際分化情況不能相符合了。勢力日益強大的刹帝利和吠舍上層,對於婆羅門種姓的特權地位越來越感到難以容忍了。至於吠舍下層和廣大的首陀羅,他們受儘壓榨和欺淩之苦,對於當時的社會秩序自然也抱著十分不滿的心情,時刻希望自己的處境有所改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列國時代,古印度的奴隸製有了比較明顯的發展。國王宮廷裡有奴隸,貴族家庭裡有奴隸,包括富人的家裡都有奴隸。不過,奴隸不僅用於家內勞動方麵,也被用於農業生產上。從而應運而生出了不少“奴隸村”,這些奴隸當然是要從事生產勞動的。奴隸在社會上已經是一個可以引起人們注意的存在了。
奴隸製是一種很野蠻的人剝削人的製度,不過它與種姓製度仍然有所不同。在奴隸製度下,自由人可以由於種種原因而淪為奴隸,奴隸也可以在某種情況下被釋放為自由人,一個人的階級地位是隨著他的實際社會經濟地位變化的。而按照種姓製度,貧窮流浪的婆羅門仍然屬於最高等級,即使變成了奴隸主或富翁的吠舍也仍須處於低下的社會地位,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隨其實際階級地位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在列國時代奴隸製有所發展的情況下,種姓製度已經成為一種限製奴隸製度發展的障礙物。
在列國時代,激劇的社會分化導致了階級矛盾的尖銳化。雖然沒有係統而切實的曆史資料,我們仍然可以從佛教文獻所記的傳說中了解到當時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一些反映。
佛教文獻中有許多關於人民起義的故事。例如,有一篇《佛本生經》記載說,波羅奈的一位王曾想殺死一個曾經救過他的好人,於是人民大怒,貴族、婆羅門以及各階級的人一致喊道“這個忘恩負義的王,連這個曾經救過他的命的好人的恩情都不認了。我們還能從他那裡得到什麼好處?捉住這個暴君!”人民在盛怒之下從四麵八方攻擊國王,因為國王坐在他的象上,人們就用弓箭、標槍、石塊、木棍以及其他一切能拿到手的武器當場把國王殺了。那個“好人”被立為國王。
又有一篇《佛本生經》記載說,有一個會魔術的青年為波羅奈的一個王幻變出寶物,可是這個國王聽了他的顧問婆羅門的話,故意把寶物藏了起來,反而逼那個青年說出盜寶賊來。這個青年知道其情,先不肯說,隻是說了一些故事,說明水、火、土、糧都是人們生活所需的東西,但它們也能淹死、燒死、砸死、脹死人。這其實是在暗示國王能夠保護人,也能害人;也可能暗示寶物可以有利於人,也可以有害於人。當國王堅持逼他說的時候,這個青年就在城鄉居民都在場的大會上揭露了國王和那個婆羅門。人們對國王的這種賊喊捉賊的行為十分憤怒,心想為了不讓他以後再乾這種賊把戲,必須殺掉這個國王。於是他們揭竿而起,當場痛打國王和那個祭司,直到把他們打死才住手。隨後,人們立那個青年為王。
還有一篇《佛本生經》記載說,波羅奈的一個王重用一個婆羅門,讓他主管司法。可是這個婆羅門貪汙枉法,在審案中把財產判給不當占有的人,而剝奪了原主的產權。有人告到王子處,王子糾正了錯誤的判決,國王和人民都知道了。這個婆羅門對王子懷恨在心,竟蠱惑國王說,如果他能以王後及眾王子、公主為犧牲祭神,他就可以升天。國王心想升天,就捉了王後及眾王子、公主,又捉了四個大商人,引起群情憤怒。最後群眾起來殺了那個婆羅門,免了國王一死。但廢黜了他,把他趕出了城,使他成為一個被逐出種姓的賤民。人們立了那個判案公正的王子為王。
喜歡亞曆山大四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亞曆山大四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