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古印度的宗教文化(一)_亞曆山大四世_思兔 
思兔 > 穿越架空 > 亞曆山大四世 > 第兩百四十一章 古印度的宗教文化(一)

第兩百四十一章 古印度的宗教文化(一)(1 / 1)

以上幾個故事具有很濃的神話色彩,所說的地點和人物也可能不確實。但是它們反映出,在專橫殘暴的國王和各階層人民之間是有矛盾的,在國王、婆羅門貴族和包括大商人在內的平民之間也是有矛盾的,而且當時平民的力量還相當強大,在忍無可忍時他們能夠起來推翻舊王,另立新王。

佛經裡還有關於五百名奴隸脫離主人,在偏僻地方攔劫富人的傳說。另有傳說,他們“橫行邑裡,跋扈城國”,最後被居薩羅王波斯慝(一譯勝軍王)所鎮壓。這一傳說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奴隸和奴隸主階級矛盾的尖銳化。

列國時期的社會關係的變化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必然反映到意識形態的領域中來,因而形成了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局麵。各種新的思潮紛紛興起,不過它們往往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具有反婆羅門教的傾向。

婆羅門教成為種種新思潮的眾矢之的,這並不是偶然的。婆羅門教把雅利安人原始社會解體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分化固定為種姓製度並加以神聖化,可是這種製度已經不能符合列國時期社會發展的新動態。婆羅門等級是從種姓製度所規定給他們的特權中得到最大好處的人,他們自然不肯順應時代潮流去改變這種製度。因此,當人們反對種姓製度的時候,也就必然反對婆羅門教和婆羅門種姓的人。

婆羅門教的墮落是引起人們反對它的另一方麵原因。早期吠陀時代的雅利安人雖然也有祭祀、犧牲等教儀,但是沒有繁文縟節。可是隨著婆羅門教的形成,婆羅門祭司們為了從獻祭中得到好處,他們使祭祀的花樣品種變得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龐大而複雜。按照他們的要求,一個人從生到死,要經過無數次的獻祭,而獻祭的費用既足以使婆羅門祭司致富也足以使普通人破產。婆羅門祭司在獻祭中不僅使用大量牲畜,而且有時用人來作犧牲,他們的獻祭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反感和思考。

婆羅門教的經典是吠陀文獻,到列國時代,人們對於那種古代語言已經感到太艱深複雜而難於理解了。大量的解釋吠陀經典的梵書和奧義書對於一般人來說同樣是艱深難解的。於是婆羅門祭司又在群眾中宣揚神秘但簡短的咒語的種種特異功能,以此騙取人們的財物。這樣,婆羅門教和婆羅門祭司就墮落到了一種很容易受到攻擊的地位。

當時各種思想流派紛起,據佛教文獻說,有“六十二見”,“九十六外道”。他們討論的問題有,世界與自我有常還是無常的問題,世界是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一切有因還是無因的問題,死後有靈還是斷滅的問題,解脫之道如何的問題等等。由於材料的缺乏,後來的人對於這時各學派及其思想的詳情已不可知。但除了佛教和耆那教以外,還有有兩個學派在當時影響很大,它們分彆是斫婆迦派和阿什斐迦派。

斫婆迦派是古印度的一個唯物主義的學派。佛教文獻又稱此派為“順世外道”(意思是流行於民間的)。這一學派的著作沒有保存下來,隻是從其他學派的文獻(如奧義書、佛經等)對他們的引述和批判中,我們才能知道這一學派的學說的一個概況,而且這個概況也難免經過了某種歪曲。斫婆迦派不相信吠陀經典的權威,也不相信婆羅門教的其他文獻。他們認為,世界萬物都由地、水、火、風四大物質要素構成,根本沒有靈魂,生命和自覺隻不過是物質複合的產物。

儘管物質沒有生命和自覺,可是某些物質複合起來就有了它們原來沒有的生命和自覺,這正如某兩種顏色調和起來就能產生第三種新顏色以及原來不能醉人的蜜糖經釀造後就能變成酒一樣。人死就是原來組合為生命的物質的離散,死後沒有靈魂,也不會有來生,人一死一切也都結束了。因此,這一派主張珍惜生命,要使生存成為享樂,而不相信所謂行善作惡在來世有不同的報應。在這一點上,斫婆迦派不僅否定了婆羅門教的輪回說,而且也否定了一切宗教的基礎。

在認識論方麵,他們不承認推理的有效性。他們認為,除了直接被感知的事物以外,沒有可以確信的東西;因為間接知識必須經過中間環節,而一經過中間環節就會有不可靠的因素混雜進來。他們甚至認為,即使某一推理成為事實,那也是偶然的幸中,其中是沒有確實性的。他們重視直接的感性知識,這是正確的;而否定間接知識和推理,卻又錯誤地走向了另一極端。

他們的論敵譴責他們不信宗教,說他們沒有道德責任感,把他們貶稱為“斫婆迦派”(carvaka一詞來自carv,後一個詞的意思是“吃”,意思說他們隻講現世享樂而不講宗教修養)。這當然是不公平的,在被稱為斫婆迦派的人中,實際上還包括了在具體問題上見解小有不同的派彆。

阿著多·翅舍欽婆羅是斫婆迦派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在佛教典籍裡,他被列為當時“六師”(六個學派的領袖)之一。他主張世界的基礎是物質,物質由地、水、風、火四大原素構成,這點雖然錯誤但方向上沒有太大問題。意識由物質產生,人死之後原素分解,各歸其身,諸根歸人虛空。“不論賢愚,身壞命終,斷滅消失,一無所存。”沒有永恒的脫離肉體而獨立存在的靈魂,沒有天堂也沒有來世。反對因果報應與祭祀禮儀,因此佛教稱之為“斷滅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阿什斐迦派(或譯為“邪命外道”)是一個主張徹底的宿命論的學派。末伽黎·拘舍羅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佛教文獻中所說的“六師”之一。據說他曾經是耆那教實際創立人大雄的弟子,後來與師說不合,自己彆立學派。

末伽黎·拘舍羅認為,整個世界都是按既定的程序絕對地安排好了的,在這個既定的世界上,每一個生命單子(lifeonad)都必須反複再生次,從以太、氣、火、水、地的基本分子開始,逐步地經過地質的、生物的、動物的諸存在階段,然後又以人的形態出現;每個生命單子在各個階段再生的次數、時間與進度也都是既定的,各生命單子在反複再生過程中的相互關係也是被嚴密地規定了的。

他還認為人的意誌和行為,不論是善是惡都影響不了整個的既定過程,修行並不能加快解脫的進程,作惡也不能起延緩的作用。人生曆程不由自己定,也不由他人定,而是由宿命來定。一個人肯刻苦修行,隻能說明他在命運安排的全過程中已經走到了比較接近解脫的地步。他認為,修行唯一能起的就是這種標誌的作用。在他看來,修行與否,本身也不是由一個人的意誌決定的,而是由命運前定的。這種徹底的宿命論在一方麵固然否定了各種宗教的善惡各有報應的說教,但在另一方麵也否定了人的一切能動作用,可以使人安於無所作為。

婆羅門教和後來的印度教都吸取了這種思想,使得印度的種姓製度在印度根深蒂固,也使得印度軍隊的戰鬥力一塌糊塗,因為打不打得過或者打成什麼樣都跟自己沒什麼關係,自己的命運都改變不了,何必那麼拚命呢?

斫婆迦派和阿什斐迦派在列國時代曾經盛行一時。不過在當時反對婆羅門教的各派中影響更大更久的還是佛教和耆那教。

喜歡亞曆山大四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亞曆山大四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射雕:一劍霜寒十四州 萌寶五歲,被八個哥哥團寵了 化身詭異後,我怎麼成女神了? 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 從花千骨開始求長生 諸世輪回之重生傳奇 漢雲 我在遊戲世界橫著走 總裁的獨愛嬌妻寶貝 瞬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