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箏離開紫湖林1號彆墅之後,約了陳長安在青樓見麵。
由周牧白斥巨資複興的青樓文化,頭上頂著呂州文化走廊第一站的光環。試營業已經有一段時間,吸引了不少來自於全國各地的風流騷客。
青樓,座落於青樓花街的東段,江畔邊楊柳依依,古韻綿綿。
青樓集合了當代演藝吧的所有娛樂功能。
但青樓又比當代演藝吧更高級、更有內涵,這裡一對一的陪伴服務,主打一個精神共鳴。
“哪怕全世界都不懂你,我懂你!”
這是周牧白對外宣傳時采用的第一條推廣語,直白到了骨子裡,但也確實戳中了許多奮鬥者孤寂的心靈。
古色古香的青樓主體建築,四角飛簷,畫梁雕棟,共有上下九層,取“上九無妄”之意,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第九層的匾額上題著“鳳鳴錦瑟”四個字。
這裡是閒人免進的一個琴台。
秦箏坐在這裡,沒有叫人來陪自己,靜下心來彈上一曲《高山流水》,悠揚的琴聲如絲如霧,飄渺而不失靈韻。
此刻,她便是這青樓最美的風景。
周牧白在門口聽得心曠神怡,一時沒敢進來打擾。
直到一曲彈完。
周牧白這才笑嗬嗬地鼓掌進來“厲害,你彈的《高山流水》,是我聽過的最好聽的一個版本。”
“主要是你們青樓琴好,正宗的桐木古琴,音色好。”
秦箏輕撫琴枕,對這台七弦古琴很是欣賞,桐木厚實,暗朱色的油漆光滑而不豔俗,琴首雕刻的鳳紋也是栩栩如生。
以前在北電學院學習的時候,秦箏也接觸過不少古琴。
但沒有哪台古琴能跟青樓的古琴比。
這周牧白是真舍得下血本,也不知道他從哪掏來這麼多好東西,眼下這台古琴,恐怕有上千年的曆史,不知見證過多少名仕風流。
“你這台桐木琴,估計是從拍賣會上拍來的吧,花了多少錢?”
秦箏一臉好奇地望向周牧白。
周牧白在對麵盤膝而坐,斟茶笑談“錢,不過是個數字,說這個會有炫富的嫌疑,但這台琴確實是從拍賣會上拍來的。之前流失在海外,不把它拿下,我心裡也不爽。這畢竟是咱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我得讓它回到故鄉。”
“想不到周總也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秦箏的笑容中多了絲敬佩之色。
周牧白端茶笑敬“我是空有家國情懷,把它掏回來也是擱在家裡吃灰。而你是真懂得鑒賞這台桐木琴,你能讓它重新煥發出生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得敬你一杯茶,你比我更像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嗬嗬,周總真會誇人,請。”
秦箏端起茶杯,互敬互飲。
琴台,位於青樓第九層,是整座青樓中最佳的一個景觀台,四周是雪白色的薄紗帳幔,天風拂來,帳幔飄舞。
可以俯觀連綿不絕的江水。
大江東去的壯觀,儘收眼底,當黃昏降臨時,也能看到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美景。
但秦箏今天沒什麼心情欣賞風景。
秦箏擱下茶杯問周牧白“那些廳局級的高官,會不會來你們青樓尋找精神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