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買?飯都吃不起了,整那麼多花樣乾啥。
他們唯一能吃一口大米的時候就是縣裡有一個住在河道邊兒上的親戚家一年給的一升半升。
可是夠乾個啥。喝湯都喝不飽,也就嘗下味道。
所以隻能吃麵食。
而從另一方麵來說。
從三十晚上開始,過年期間,一般所有的生意都會歇業。所以,所有的吃食要不準備好,到時候買都沒處買去。
所以到時候不管勤快不勤快,各家的女人們都會加入蒸包子行列中。
包子好啊!不費油,加上餡兒還省糧食。
早晚煮點湯粥餾一餾,一天兩頓飯做好了,真是省勁兒省事兒又省東西。再沒有比這兩全其美得了。
五姓村的包子,因地皮問題最有特色的是柿子皮拌紅小豆餡的。
若單單是紅小豆的餡指定不甜,人生太苦、辛苦勞作了一年吃不飽穿不暖,快過年了哪能不甜一甜嘴。
奈何糖又太貴並不是必需品。有太多的人家飯都吃不起了哪敢拋費錢財置辦這些。
怎麼辦?
莊戶人家的智慧,拌上捂出霜的柿子皮一塊燒大鍋煮爛,甜味兒就出來了。
這個餡兒,大人、小孩兒一般都愛吃。
除了這個,還有蘿卜櫻子餡兒的、蘿卜絲餡兒的、南瓜絲餡兒的、白菜豬肉、韭菜雞蛋的等等。這些主要看各家的家底兒。
劉二女除了蒸包子,還得蒸饅頭。
張家元宴客時要當主食。
這也是張陳氏交給她的活計兒。
幸虧不是她一個人蒸。因為預計來的客人多需要的也多,所以本家有空的媳婦們兒都來了。
這年頭蒸饅頭真不是容易的活兒。
首先因著是冬天麵不好發,她們頭一天就得把準備好的麵和好放麵盆裡放到熱炕上,再拿被子捂著。
因為全是待客用的,所以品相還要好,不能堿小發酸死硬死硬的,也不能堿大發黃蓬鬆開來。
必須是白饅頭,麵上還要做的光亮。
一大群女人們燒了兩個大鍋,直做了兩天,估計大概夠用才罷休。
這還不算完,還得做油食,這也是必不可少的。煮油條、煮油糕、煮菜角、煮麻花兒,還有不能缺的給各位神仙上供的的小甜半拉兒。
劉二女直忙到了到了臘月二十九才堪堪忙完。
他們家還守著孝,自然不能貼紅對聯兒,一色綠的。在一家家紅對聯的映襯下格外顯眼。
劉二女又忙著做餃子。
三十這天上午,張家善領著張伯書兄弟拿著香一起去田間祖墳請祖宗回家過年來了,各家吃了除夕飯。
子時一過,大良永定二年到來了。
還不到寅時,村裡的鞭炮聲已斷斷續續的響起來。此起彼伏再困的人也睡不著了。
劉二女聽著動靜兒也起來了。
因為守孝(五姓村的規矩,守孝之人推後一天拜年。即該初一拜年的移到初二。該初二拜年的推到初三,以此類推。),她們母子今天不拜年。
但該起床還是要早起的。
這就是規矩。即給自己看也給外人看。就像三十晚上到初一早上各各屋裡都要點燈一樣。
梳洗罷,女人們煮餃子。男人們上香、點燃篝火。
篝火用柏樹枝打底加大柴燒起來,越燒得旺越好,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本來還有放鞭炮的。但是老輩子傳下來的規矩,鞭炮會蹦瞎去世人的眼。所以有人去世,這家三年內不能放鞭炮,必須貼綠對聯。
吃罷早飯,拜年開始了。
老輩們傳下來的規矩還挺多的。比如初一這天拜年,必須太陽出來之前拜完。
於是隻見大大小小的人一簇一簇的,有行走在大路、小路上的,有的從這家進來又從那家出來,有的正好見了個長輩,正好不用去家裡了,直接就在路上跪下拜了,看上去真是熱鬨極了。
今兒隻拜祖宗、父母、本家,過了今天,初二是外甥給舅舅拜年。
初三女兒帶著女婿給娘家的父母叔伯拜年。
初四是姑姑。
劉二女娘家沒有姑姑和舅舅。婆家長一輩兒的隻有兒子,有姑姑也是彆房的,自然輕省了。
以前還會去楊家,今年一則楊發一家逃債跑了個無影無蹤,二來又過繼了,張陳氏的兄弟才是正經舅家,可惜沒啥人。自然連楊家也不用去了。
就算推了一天,她初四也拜完了。
張家元夫妻倆直到初五才回來。
他今年升官兒了,時人講究衣錦還鄉,他倒想早點回來。可惜,他初一還得給上官拜年,若年前回來,來回奔波卻是來不及的。
這一耽誤,有點兒交情的又斷斷續續的上門兒拜年來了。他他總不能見了這個推那個,時間隻能越推越後。
跟他們一同的還有張知慧和她女婿韓舉人、張家次老幼三代人。
彆人都是熟的,張家次一家人劉二女卻是陌生的很。
這也難怪。
一個今年呆在村裡。
一個常年呆在城裡,連過年都輕易不回來的人,能熟悉才怪。
妯娌兄弟、後輩彼此之間一一見過,不管熟悉不熟悉。不管有沒有矛盾。大家都很熱情高興。
大過年的,誰也不想找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