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韓風走後,劉綽緩緩走到窗邊,推開窗戶,看著窗外美麗的夜景發呆。來到長安後,她一直忙碌,已經好久沒有好好欣賞一下夜空了。
她心中暗自思忖,舒王為何要盯自己的梢?難道他還沒有放棄要納她為妾的心思?不會吧?
李誼想通過這種方式,讓眾人知道她與建康郡王並無私交。畢竟,在不少人眼中,她任東宮女官時見到諸位皇子龍孫的機會還是很多的,流言也不會空穴來風。
事情傳得人儘皆知,揚的不僅是她的名,更將李經和趙、何二人同遊的事傳到了太子的耳朵裡。這下就算她不去太子殿下麵前告李經調戲她的黑狀,李經也要提心吊膽好一陣子了。而太子被不成器的兒子一氣,說不得病得就更重了。
同時,她也明白,李誼此舉一定還另有深意。
這個人平日裡總是一副沉迷於酒色、貪圖享樂的樣子,似乎對朝政之事毫不關心,也很少與其他朝臣交往。可明眼人都知道,他是故意擺出這副姿態來掩人耳目的。
趙侍郎是朝中重臣,他想借機拉攏,還是早就與其存在某種不為人知的關聯呢?如果兩人之間真有什麼瓜葛,再牽扯上李錡,那可就非同小可了。畢竟官場如戰場,一步錯步步錯,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想到這裡,劉綽不禁心生警惕。看來小梅的案子要徐徐圖之了。
難道說,他也想促成顧家與韋家的婚事?
要知道,郭家可是太子殿下的親家啊!倘若顧若蘭跟郭四郎在一起,那麼身為吏部尚書的顧家豈不是和太子殿下愈發親近了?太子殿下在軍方有郭家,難道舒王在軍方的勢力是李錡?
這一連串的事件猶如一張錯綜複雜的大網,讓人眼花繚亂,摸不著頭腦。
顧少連被聖人信任賞識就是因為不站隊,他既不想讓孫女跟公主郡主們處妯娌,又不想顧家卷入舒王和太子殿下的爭鬥中,這才選擇了同樣兩邊不沾又出身京兆的韋家,可謂用心良苦。
家人不支持,還要加上舒王的不樂見?顧若蘭和郭四郎要想在一起,怕是比她跟李二更為艱難!
想到此處,劉綽不禁揉了揉自己發脹的太陽穴,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應對眼前的局麵。
與這些一比,彭城老家二叔母和嫻姐姐的到來,就顯得好應對的多了。雖然冷氏向來是個精於算計的人。此次帶著女兒前來,絕不隻是為了慶賀這麼簡單。但畢竟是自家親戚。
入睡前,劉綽給李二寫了一封信。這些事,如果問劉坤,他一定要她不要插手。可顧若蘭對她的意義,也不是劉坤所能理解的。她相信以李二的人脈和見識,應該能給出一些有用的建議和信息。同時,她也想借此機會和李二聯絡一下感情,畢竟兩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麵了。
次日一早,劉宅就又被請帖淹沒了。
曹氏氣得不行,劉謙卻喜滋滋去給妹子送帖子,“厲害啊,劉學士,東西兩市還有平康坊,數得上的青樓可都想請你去給姑娘們寫詞呢!這回可一定要記得,去的時候帶上我。為兄我給你牽馬墜蹬,搖旗呐喊!”
雖說樂籍中的強手們個個堪稱藝術家,能去現場觀看表演,那是一飽眼福和耳福的事,可終究是玩物喪誌,在劉謙和劉珍高中前,曹氏不希望兩個兒子被讀書以外的事情打擾。
餘巧兒對婆母的教子之道是又愛又恨。因為劉綽不許郎君納妾的要求,劉氏父子都沒往房裡收人的意思。二十來歲的她變得更加成熟有韻味,跟劉珍的感情越來越好,卻也常在蜜裡調油時,被曹氏打斷。
當然,曹氏也不是不許他們夫妻兩個親熱。劉珍讀書辛苦,為了不讓他分心,和太過勞累,曹氏限定了他們每月同房的次數,並要求這幾年先不要孩子了。有彤姐兒和賢哥兒就挺好。
而劉謙,卻是一邊被曹氏盯著苦讀,一邊被催婚。曹氏覺得劉謙之所以讀書心不在焉,就是因為年紀大了卻沒新婦,導致那方麵得不到滿足,靜不下心來。而自己給兒子相看的姑娘們,他卻一個都不喜歡,實在令人惱火。
劉綽收拾妥當,正準備出門,笑著道:“饒了我吧,二兄。我不去,更不能帶你去。若是讓阿娘知道了,不得罵我把你帶壞了?”
劉謙苦著臉道:“平日裡在國子監讀書就已經夠累了,今日旬休好不容易跟你沒課的日子撞一起,還要悶在家裡讀書。我都快憋出病來了。阿娘真是的,做什麼也得有個度啊,過猶不及啊。就是不接這些請帖,去彆的地方也好啊,我就想出去散散心!”
劉綽看劉謙那兩眼放著綠光的樣子,想了想,忽然靈機一動,笑道:“不如這樣,我去跟阿娘說說,讓你跟我去趟城外的莊子吧。我前些日子讓人種了些棉花,要去看看采摘的進度。那棉花地裡,還套種了西瓜,也該熟了。咱們可以去摘幾個嘗嘗鮮。”
劉謙一聽,立刻來了精神,拍手叫好。
兄妹倆來到曹氏那裡。
曹氏一看見劉綽開口便是:“穿成這樣,你還真打算去啊?綽綽,雖說你現在是女官了,可我還是你阿娘。聽阿娘的話,這些地方,你可不能去。咱家如今是比從前富裕了,可也經不起這麼個花法啊!一千緡啊!誰家的奴婢這般貴?萬一再遇到那些有苦衷的有冤情的,你還往家裡帶啊?綽綽,你的錢可都是要攢下來做嫁妝的。雖說如今人人都說你與二郎十分般配。可趙郡李氏是什麼門戶?你出嫁的時候,咱們也不能太寒酸了!你總替彆人考慮,怎麼就不知道想想自己?”
“阿娘,你想到哪裡去了?我是要去城外的莊子上看看收成。再說了,那一千緡也不全都是我出的。如煙、如絲兩位娘子出了六百緡呢。韋大郎君三百緡,若蘭也出了近百貫。我就出了一百多緡的贖身錢。”劉綽討好道。
“你少糊弄我,你還寫了一首詞呢。便是那一百五十緡,也是上元節詩會得的彩頭啊!”曹氏奪過劉綽手中的帖子道,“這麼多家青樓,家家都要你寫詞,你寫的過來麼?”
劉綽心道,你還真彆說,寫的過來,就是寫不過來了,我還可以當場通靈谘詢一號公務員。她隻不過覺得,若非迫不得已,總是盜用後世名家的詩詞有些不地道罷了。
“女兒才疏學淺,自然應付不過來。所以才來求阿娘幫我擋一擋啊!”
曹氏的麵色這才緩和了下來。劉綽再接再厲。
“阿娘放心,春天撒到地裡的銀錢,可馬上就要見到回報了。嫁妝的事,女兒心中有數,到時候就怕您數錢數到手抽筋呢。”
唐朝實行的是“平均地權”製度,即給每家每戶分配田地,這一製度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一直平穩執行。一個年滿18歲的男子可以獲得100畝地,其中80畝為口分地,20畝為永業地。婦女一般授口分地40畝。在唐朝,土地不僅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
唐朝跟後世比起來,算得上地廣人稀,能分到每個人頭上的田自然就多。且唐時北方的氣候比後世要更加溫暖濕潤,糧食產量也高。
安史之亂以前,因為靠近西京長安,關中地區的一畝良田旱田)價格差不多50貫錢。安史之亂以後,地價相對便宜很多,普通的旱田大約在20貫上下。
劉綽是六品京官,可分配四頃職田,也就是四百畝地。再加上,她自己購買的三百畝地,已經有七百畝地在手上了。
因為劉氏父女都是東宮的人,可以說大有背景。分田的官員是特意做過研究的,劉家在新昌坊,靠近東城門延興門,分給他們的田就在長安城東麵不遠。騎馬從延興門出城,半個多時辰就能到。
曹氏笑了。“就會說嘴,你那幾百畝地裡的東西怎麼可能那麼值錢?還數錢數到手抽筋,你當你阿娘沒見過錢啊!像二郎這種門閥士族之家,那可都是有良田萬傾的。”
劉綽笑嘻嘻道:“女兒錯了,阿娘是見過大世麵的人。算賬管家都是長安城中一絕,怎會被區區幾百畝地的產出累著呢?”
“好了,瞧你這嘴甜的樣子,定是有事要求阿娘,彆賣關子了!”
“真是什麼都瞞不過阿娘。阿娘,你老關著阿兄們讀書,他們人都要讀傻了。咱們劉家耕讀傳家,你也不想讓兄長們以後是個五穀不分的人吧?不如今日,讓女兒帶四兄去莊子上散散心,換換腦子,說不定讀起書來更加事半功倍呢。”
曹氏聽了女兒一番勞逸結合的理論,覺得頗有道理。但又擔心這兩個出去沒個穩妥的人盯著再鬨出什麼亂子來。便道:“既是讀書累了,要出去散心,那就兩個兄長都去,不能隻讓謙兒去,卻留你們大兄在家裡。你祖父祖母還有孩子們也許久沒出去玩了。我也想去看看,你那地裡到底種了些什麼。一會兒,我讓張媽媽套車,咱們一家啊,都去你那莊子上開開眼界去。這樣也正好躲開那些上門請你赴宴作詩的。省得你祖父祖母知道了跟著操心。”
雖然有一大幫跟屁蟲,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可以出去玩了。
劉謙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阿娘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