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菖蒲和江聽夏搬到市裡以後,大院裡的基礎建設一應俱全,所以厲菖蒲給孩子們聯係好學校,讓三個孩子都去上學。
現在有這個機會,金小文也要去學校接受正規教育。
不過比起上學,金小文還是對跟著江聽夏學手藝更加感興趣。
好在白天課業不忙,書本上的知識江聽夏以前在家的時候簡單帶過她。
江聽夏自己就煩極了那些絮絮叨叨的先生,說了一大堆,不講重點,她自己帶學生肯定是簡單易懂,直擊要點,幾句話就說得清清楚楚。
金小文也聰明,好學,有好老師帶著,她自己又認真,所以課本上的知識對她來說並不費力,這麼一來,她就有時間也有精力繼續跟江聽夏學習縫紉和針線。
學校下午三點放學,金小文回來也不出去玩,拿著針線苦練技術。
金小文去學校幾天,回來後還跟一家人說起在學校靠她這一手技術掙錢的事情。
原來是下課活動時間,有個同學的衣服在玩鬨的時候勾在釘子上,被扯壞了,衣服破了一個大口子,這同學隻能拿手死死捂著,說那是她媽媽新給她買的衣服,看著挺著急的。
金小文見了就說她會縫,她平時上學都要拿著針線,有時間了就自己練一練,可巧那次用上了。
她把同學的衣服一針一線縫上,為了遮口子,還頗有巧思地在上麵繡了一片草地,還有一隻吃草的小白兔。
同學很喜歡,謝謝她幫了個大忙,還給了她一毛錢的手工費,請她喝汽水。
彆的同學看了繡的小兔子也喜歡,即使衣服沒破,也找金小文讓她給自己也繡一個,金小文見有賺錢的機會,就根據大家想要的圖案算錢,費線的,圖案複雜的就多收錢,一毛到五毛的都有,圖案簡單,什麼小鳥小兔子之類的,她就收個幾分錢。
雖然每天都挺累的,可看著攢下的錢越來越多,金小文打心底裡高興,更是堅定了要把這門手藝學好的決心。
江聽夏並不反對金小文這麼做,既然她喜歡,她做舅媽的也沒什麼好反對,還跟厲菖蒲說,過幾天要去搬一台縫紉機回來。
以前在岔子坡屋子小,擺不開,所以她想做些什麼東西,比如桌布,窗簾什麼的,隻能純手工製作,現在家裡地方大了,擺台縫紉機多好,以後想改改衣服什麼的就方便了,而且還能教金小文用。
江聽夏記得,金小文跟自己說過,以後要做裁縫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裡人。
要做裁縫怎麼能不會用縫紉機呢。
……
江聽夏聽見院外有人敲門,隻是這聲音極輕,有一下沒一下的。
就在江聽夏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的時候,敲門聲又響一下。
江聽夏於是出門一看,竟然是劉玉英,她這會兒靠在門上,幾乎是用氣音在喊江聽夏。
“妹子,妹子,是我。”
江聽夏開了門,見劉玉英‘鬼鬼祟祟’的模樣,她站在門外還不時朝四周觀望。
江聽夏一頭問號,“劉大姐,你這是乾什麼。”
劉玉英推她,“先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