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隻好向後麵的李琰、李琩打招呼。
“五弟。”
“五哥。”
李琰和李琩都禮節性的打個招呼,“你來的真早!”
李瑤陪笑:“聖旨到的時候,我正要出門去豊泉寺上香祈福,因此來的早了一些。”
就這樣,李瑛走在最前麵,李琩和李琰落後一個身位,李瑤遠遠的跟在後麵;穿過太極門拐了一個彎,直奔昭德殿。
“聖人有旨,諸位皇子到了不必通傳,直接入內即可。”
昭德殿門前的台階上站了一名中年宦官,懷抱拂塵施禮。
“多謝!”
李瑛叉手回禮,拾級而上。
其他三王緊隨其後,登上大理石鋪就的台階,迅速進入了昭德殿。
隻見李隆基居中高坐,麵色凝重,顯然正在克製著怒火,高力士站在他的身後,臉上古井不波,好似老僧入定。
在丹陛的下方站著十幾個身穿紫色官袍的大員,俱都是當朝三品以上。
其中有當朝首相、中書令李林甫,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牛仙客,尚書左丞相裴耀卿。
說起今年五十六歲的裴耀卿,算得上一個大好人,他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了四年,可謂兢兢業業,但因為受到好友張九齡的牽連,被一同罷了宰相。
張九齡被逐出京城,貶往荊州擔任大都督府長史,而裴耀卿則被免去宰相之位,改任尚書左丞相。
雖然還保留著丞相的頭銜,但卻被罷了“知政事”的權力,成了一個榮譽頭銜,已經不再擁有宰相的權力。
此外還有年過花甲的太子太師蕭嵩,太子少師、工部尚書韓休,這兩位也都是做過宰相的人,近年來差不多已經退居二線。
除了這幾位現任以及前任宰相之外,下麵還站著吏部尚書韓朝宗、戶部尚書裴寬、京兆尹蕭炅、禦史大夫李適之、刑部尚書陳希烈、禮部尚書王琚、左金吾衛大將軍陳玄禮、右金吾衛大將軍王忠嗣。
可以說,在京城排的上號而且有實權的官員,此刻幾乎都出現在了昭德殿。
除了這些大唐帝國的股肱之臣外,大殿上還有一個身穿黑色蟒袍,年近六旬,正襟端坐在椅子上的王爺。
這還是李瑛穿越後第一次看到有人敢在李隆基麵前坐著,今天算是開了眼界。
隻見此人相貌和藹,須發微白,身材中等,一雙眸子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表情淡定自若,即便坐在大唐天子的麵前,依舊毫無緊張和壓迫感。
“普天之下,能在李隆基麵前這般從容的,也隻有他李成器能夠做到了!”李瑛在心裡暗自嘀咕一聲。
此人不是彆人,正是李隆基的大哥——寧王李憲,表字成器。
當年,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一黨,將相王李旦扶上帝位。
問題出現了,究竟是應該立李憲這個嫡長子做太子,還是立李隆基這位力挽狂瀾的老三做太子?
當時,李隆基雖然支持者眾多,但以太平公主為首的派係,及大量朝臣都支持李憲做太子,如果他想爭奪儲君之位,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李憲表現出了高風亮節的氣度,對皇帝李旦以及朝臣說:“國泰則立嫡長,國難則優有功。臨淄王居功至偉,當為儲君。”
於是,在李憲的極力支持下,李隆基最終登上了皇帝之位。
李憲對李隆基的支持並不隻是口頭上說說,他平日裡做事謹慎,絕不結交大臣,更不妄議乾涉朝政,深受李隆基的尊敬和愛睦。
即便到現在,李隆基已經做了將近三十年的皇帝,依舊對李憲尊稱“皇兄”,每次見麵必然賜座。
李憲身上除了寧王之外,還擁有一堆官職,譬如太尉、太子太師、太子賓客、揚州大都督、開府儀同三司,這還是在辭去了太常寺寺卿的情況下。
李憲之所以辭去太常寺寺卿,就是因為這是九卿之一,必須每天參加早朝。而他頭上的其他官職都是榮譽頭銜,沒有什麼實權,不用參加早朝。
“兒臣拜見父皇!”
李瑛先對坐在龍椅上的李隆基作揖施禮,接著又向寧王作揖,“侄兒李瑛拜見伯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