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碩佳回答:“諧世道已經在大量刊印,不少詩文選錄教材,算是彌補當年沒有完成的夢。”
金龍羽生聽到那個夢,自己曾經構思一部武俠教材。
吳成十分欣賞饒碩佳才華說:“你辦事很有主見。再接再厲希望把教育和文化發揚光大。”
饒碩佳聽到吳成認可,也十分佩服吳成博學多才。
饒碩佳神采飛揚,繼續訴說:“金庸,可是不可複製。他是中國農村進城一個時代見證者。
東西文明相遇,秀才遇見兵,中國求生存的悲哀故事。
一個人不可複製就是獨到之處。純文學其實可模仿,但是金庸沒人模仿。
金庸被低估了,因為武俠小說是極其難寫,多少大佬也沒有超越。
讀懂古龍,就知道金庸何其無敵。娓娓道來筆觸讓劍走偏鋒的古龍避其鋒芒。
古龍為何求新求變,隻因金庸太牛,用傳統文化底蘊戲劇化展現出來,讓整個武俠世界都黯然失色。
因為金庸存在,梁羽生和話本小說變得不再追捧。不是梁羽生作品不優秀,隻因為金庸奇峰迭起。
還珠樓主存在,讓世界看到金庸。
奇遇故事背後就是向還珠樓主致敬。
武俠小說,是傳統文人落魄棲息地,也是革命失意者掘金地。
寫武俠多如牛毛,為何隻剩下金庸。
寫作很多時候寫得不是故事,而是人情世故。
金庸深厚傳統文化與現代寫作技巧,與影視橋段融合,這不是個人之功,而是時代進步帶來文化現象。
金庸對理認知,不泥古有獨特見解,就勝過台灣不少作家。
金庸對人物塑造,情節鋪墊,是極其難以複刻的,這也是他可以作為頭部原因。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都難免相形見絀。
純文學其實背離中國文化,模仿西方小說題材,所以流傳度遠低於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才是中國人傳統價值觀,也是武俠劇讓中國走出古典生活。
金庸既是古典主義終結,也是新文化啟蒙。
我們這一代對武俠劇熱衷,背後依然經曆古代宗族社會,隨著城市發展,才會覺得金庸門派倫理實際上是宗族倫理。
郭靖是楷模,是繼承,那喬峰人,絕對是超越,也是武俠人物巔峰,擺脫了對武俠世界主題思想單薄,對命運與國仇家恨理解,已經超越大眾認知。
喬峰成為開悟者,不在於執意於生死情仇,而是超越認知偏見,進入更高領悟,喬峰悲劇也是無可避免,開悟者從來都是孤獨前行。”
金龍羽生聽到喬峰,變得十分激動:“小時候看電視劇,激動睡不著覺,手舞足蹈要和人比劃比劃。”
吳成融合多人格後,現在也變得不適應,與高洋在一起有點生硬和不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