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持節過關,像潑婦罵街一般辱罵齊王。出動勇士,強借符節,惡言辱罵,隻有一心趨利的楚懷王會這麼做。
士可殺,不可辱,身為國君,更加不能受辱。楚國無故斷交,為了合縱大業,齊王一直在隱忍,沒想到楚國居然越發得寸進尺。
如果這樣的醜事都能容忍,還有什麼不能容忍?楚懷王的表演踏入了齊王的禁區,為了報複,齊王不惜破壞合縱。
齊王砸碎合縱的符節,低聲下氣地巴結秦國。秦、楚、齊三國的關係發展至此,優勢、劣勢易位,秦國暫時退出,靜觀楚、齊相鬥,坐收漁利。
剛開始,秦國的目標是齊國。然而,頭腦簡單的楚懷王被張儀玩弄於股掌,一步步將楚國帶入眾叛親離的悲慘境遇。
都說張儀的舌頭是禍根,其實應該說,張儀的舌頭是禍源,楚懷王才是禍根。
楚國使者在秦國等了100多天,楚懷王那邊催得急促。待使者終於逮到張儀後,死活不放,要求張儀兌現諾言。
張儀告訴他們,說他會兌現割讓六裡土地的諾言。楚國使者一聽,目瞪口呆,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使者回報說張儀隻割六裡地,楚懷王大怒,想要發兵攻打秦國,他還沒發現自己仍被張儀牽著鼻子轉。楚國國力不及強秦,派軍進攻秦國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再說,齊國無緣無故被楚國惡言辱罵,恨不能將楚懷王生吞活剝。如果楚國卷入戰爭,齊國必定趁機報複,那時楚國必然腹背受敵。
見國家大禍臨頭,陳軫再次奮勇直諫。陳軫說,秦國實力雄厚,攻打秦國有弊無利。與其出兵秦國,不如割讓土地求和,聯合秦軍攻打齊國。
如果楚、秦合軍一處,齊國不能抵擋,一定會割地求和。楚國割地給秦國,再割齊國的地彌補,以地補地,楚國受損不大。陳軫洞悉時局,知己知彼,辦事穩妥可靠。然而,此時的楚懷王仍不用忠言,一意孤行。
楚懷王調動大軍,以屈匄為將軍,浩浩蕩蕩地進軍秦國。打仗講求的是實際戰鬥力,而不是表麵的風光。楚國軍隊浩浩蕩蕩,氣勢駭人,然而,楚軍隻是空有其表,並無真正的作戰實力。
國家崛起後,秦軍南下征討蜀國,多次出軍魏國,軍隊的戰鬥經驗豐富。相比而言,楚軍遜色很多。首先,秦人以耕戰為業,兵士是靠打仗吃飯的專業人才,戰鬥力很強。楚國軍隊平時耕田種地,急時參加戰鬥,專業素質不如秦軍。
其次,秦國軍隊久經戰陣,飽受磨煉,斬殺敵人越多封賞越厚,以戰鬥為樂;楚軍卻害怕戰爭,厭惡打仗,士氣不如秦軍。
最後,這些年來,秦軍戰鬥,百戰百勝,敵人望風披靡,楚軍早就震懾於秦軍的威勢。隻與秦軍交戰,楚軍也並無勝算的把握,何況另有齊國支持秦軍。齊國加入戰鬥,不僅使楚軍的戰鬥力相對削弱,更凸顯了楚懷王的暗弱無能。
齊、楚聯盟天下皆知。楚懷王聽信張儀利誘之言,見利忘義,公然辱罵齊王,這有損他的國君形象。國君無能至此,有力量、有謀略的人絕不肯為這樣的人賣命。
外有外患,內有內憂,楚懷王無能,必定不能保全國家。
秦、齊聯軍,分兩頭攻打楚軍,楚軍不堪一擊,被斬殺8萬多人,大將屈匄戰死,丹陽、漢中等地被搶奪。這一仗打下來楚國元氣大傷,百姓困頓,軍隊疲弱不堪,民不堪命。
國家遭受戰禍,民不聊生,楚懷王不但不知自省,反而大喊大叫,聲稱要報仇雪恥。然而,報仇講求實力,沒有實力,縱然雄心比天高,仇仍然不能報。
當時秦孝公繼位後,立誌報複魏國,廣招天下賢才,任用商鞅改革,經過十多年才積蓄出報仇的能力,楚懷王卻並無此耐心。
第一場戰役慘敗,楚懷王不知吸取教訓,仍一味死纏爛打,再次調集大軍反撲。
秦軍銳氣當頭,秦惠王正想一舉殲滅楚軍,徹底擊毀楚國,使它沒有爭戰天下的能力。楚懷王開動大軍傾巢而出,正合秦惠王心意。
楚軍來勢凶猛,秦軍更加凶猛,因為多來一個楚軍,秦兵殺敵立功的機會就增加一個。秦、楚兩軍在藍田(今陝西藍田西)相遇,拉開陣勢打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陣地戰。
秦軍盼望殺敵立功,楚軍渴望殺敵報仇,因此秦兵不放過楚兵,楚兵也不饒恕秦軍。大軍混戰,殺聲震天,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儘管人多勢眾,報仇心切,楚軍還是慘敗。楚軍大敗後,為了社稷安危,楚懷王不得不割地求和。
喜歡曆代王朝更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代王朝更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